浅谈高校学科群的建设

2012-01-28 14:48天津科技大学邹志强
中国轻工教育 2012年6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实体学科

□ 天津科技大学 邹志强

学科建设是一所大学的最基本建设,是体现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已经不能依赖于单一学科的知识,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催生了学科群概念。如何开展和加强学科群建设从而抢占学科建设的制高点已成为各高校学科建设面临的重要难题。

一、学科群的产生与内涵

最早的学科群概念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筑波大学,他们[1]打破了传统以专业为核心的院系结构设置,建立了新的三级教学和研究组织形式即学群、学类、学系,学群即为我们现在所说的学科群组织。实践表明,学科群对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有着独特的价值,此后,国外大学纷纷开展了学科群建设。随着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211工程”建设,我国部分高校也开始了学科群建设的探索。

“学科群”是在学科建设背景下产生的新名词,是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又高度综合的产物。学科是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其基本单元是我们常说的学科点,如硕士点和博士点,学科点又分为一级学科点和二级学科点。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中,将学科分为13个门类,包含110个一级学科。根据文献2-3中对学科群内涵的探讨,可以对学科群做出如下定义。所谓学科群,就是由若干个学科有机结合而成的跨学科的集合群体。在这个学科集合的群体中,一般有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和相关学科,其中主干学科即为带头学科,一般也是重点学科,通过带头学科的发展可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催生新兴学科。学科群是一个有机的集合体,其组成学科之间应符合知识的逻辑相关性,各个学科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二、学科群建设的意义

学科群打破了原有学科界限,改变了过去单兵作战的科研方式,加强了学科资源整合优化,产生了1+1>2的综合效应,已经成为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文献1,4,5中曾报道了对学科群建设的现实意义,归纳总结起来,学科群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促进学科结构优化

高校学科群建设,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或院系的壁垒,形成了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和相关学科组成的跨一级学科甚至跨学科门类的多学科体系。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学科群中各学科之间理论的相互借鉴,研究方法的借用等容易催生出新的学科分支,从而可能产生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等新兴学科和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新的学科生长点的诞生有效克服了一些学科老化和与社会发展脱节的问题,从而保持了学科的活力和结构优化,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2.提升学校的科研实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问题难以单独依靠某个领域的知识解决,而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传统单兵作战的科研方式已经不能解决此类学科的问题,不能承担综合性强的大课题、大项目。学科群的组建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科群将不同学科领域的优秀科研人员聚集在一起,共同承担研究一些大项目,不同学科的学术思想和风格相互碰撞,容易产生新的理论、观点和创造性研究成果。因此,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无疑在学科群的建设中得以提升。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科群的组建有利于培养知识面宽广,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学科群建设中,可以建立跨学科的教学机构和教学计划,各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带来了全新的培养环境,大大拓宽了知识面。此外,学科群内产生的交叉学科一般研究的课题大多是当前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交叉学科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大量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研究课题,从而锻炼和提高了所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高校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等都是有限的,每个高校的学科发展一般也不都是完全均衡发展的,从而导致学科间资源的不均衡。传统的院系设置对跨学科或学院之间的资源共享造成了障碍,从而不利于不同学科的共同发展。通过组建学科群,搭建各种跨学科的平台,使得师资力量、仪器设备、科研场所和科技资料等在学科群内自由共享,从而避免了重复建设和浪费以及学科间的不良竞争,充分实现了优化配置。

5.有利于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已经成为引领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加速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越来越多的科学问题亟待研究,而这些问题有的非常复杂,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不同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的共同研究。学科群的建立为此提供了一个共同研究的平台,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三、学科群的组织形式

虽然学科群的建设探索在我国实施“211工程”后已经开始出现,有关学科群建设的国内文献也逐年增多,但是,对于学科群组织形式的研究和报道非常有限,目前存在两种观点的分类结果,一是王栾井先生的按照几何图形样式的分类,二是王元良先生根据学科间结合紧密程度的分类。

在文献6中,王栾井提到的学科群的构建模式,即为学科群的组织形式,他们按照几何图形样式将学科群组织形式归纳为树状型、网络型、行列式型和星团状型,同时,他根据物质结构领域的有关理论大胆提出了原子团簇型。这种原子团簇型是以带头学科为中心,相关学科或研究方向环绕在带头学科周围,因其几何构型类似原子团簇而得名。王栾井认为这种组织形式最能解释学科群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王元良根据学科间的结合紧密程度,将学科群组织形式分为实体型、紧密型和松散型三种。实体型是“由某种强有力的行政机构把一些学科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学科群”,如一些大学成立的具有独立行政职能的研究中心或研究所;紧密型是“由比较稳定的学术团体组织起来的学科群”;松散型是“由重大科研课题联系在一起的学科群”,这种学科群具有时间上的阶段性,学科群围绕着课题转,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

梁传杰等人对前面两种对学科群组织形式的分类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将学科群组织形式分为四类:学院实体型、新组实体型、学术团体型和科研凝聚型。但梁传杰提出的分类和王元良提出的分类在本质上没有区别,梁传杰将王元良提出的实体型分成了两类,即学院实体型和新组实体型,其中学院实体型在我国高校中最为普遍,因为高校中的二级学院大部分都是根据学科相关原则由学校利用行政权力组建的,新组实体型即为高校中成立的各类研究所或中心等;学术团体型和科研凝聚性分别对应王元良提出的紧密型和松散型。

四、学科群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1.提高对学科群的认识,增强学术团队合作意识

尽管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形成关于学科群研究的文献报道,但尝试学科群建设的高校并不多,一些高校开始探索学科群建设也主要发生在近几年。因此,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对学科群的认识不够,甚至对“学科群”这一名词感到很陌生。鉴于此,高校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如学科建设处,应出台一系列有关学科群建设的制度文件,在广大教学科研一线教师中大力宣传、倡导学科群的建设,使得学科群的概念深入专业教师心中。此外,虽然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在培养和申报不同级别的学术团队,将不同学科的专业教师组合在一起,但是,在平时的科学研究中,不同学科的专业老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不多,不同的学术思维和思想鲜有机会产生碰撞成为创新的源泉。因此,高校应出台政策鼓励相近、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定期开展学术研讨会、座谈会和学术报告会等学术活动,从而提供学科群内科研人员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培养和增强学术团队合作意识。

2.搭建优势学科创新科研平台,积极争取重大科研项目

学科群的建设必须有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作为支撑,没有科研项目,学科群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目前在部分高校尤其是教学型高校中难以开展学科群建设,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高校科研水平不高,科研项目很少或者课题太小,因而学科群建设无从谈及。因此,各高校应积极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努力搭建优势学科创新科研平台,提高学科的科研水平,通过争取国家和省部级的重大科研项目,将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联系在一起,搭建创新平台,共同开展研究,从而也提高了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再进一步争取重大科研项目,形成良性循环。

3.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适时组建实体型学科群

目前高校的学科群建设更多的是围绕科研项目攻关展开的,即属于前面提到的科研凝聚型的学科群,学科群的存在是以科研项目为基础的。实际上,在学科科研水平较高的高校,在克服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后,组建新的实体型学科群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是需要高校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天津大学的管理与经济学部就是一个典型的新建实体型的学科群的例子。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是全国首批成立管理学院的四所大学之一,其管理学科的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2009年,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实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在管理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管理与经济学部。该学部将工程、经济、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设了一个较为完整、有机构成的学科群,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学科群的建设为其他高校实体型学科群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4.创新学科群管理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学科群是由多个学科构成的,这些学科可能分布在一所学校内的不同院系,这就决定了学科群管理的复杂性,传统的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学科群的产生与发展,必须建立新的管理体制机制。对于新建实体型的学科群,如天津大学的管理与经济学部学科群,可以采用“校——学科群”的两级管理模式,和传统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基本相同。但是,对于松散型的、科研项目凝聚型的学科群,最主要的是需要清除各学院之间的行政壁垒,在以学科群带头人为核心的领导下,建立新的规章制度,实现学科群内的资源共享,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问题需要多个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虽然我国学科群的建设尚在探索阶段,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学科群建设将在科研实力较强或优势学科突出的高校遍地开花。同时,对于学科群建设的研究也将更为广泛深入,实例研究将越来越多的替代近几年的理论研究。

[1]骆小春,殷晶晶,胡永红.高等学校学科群建设路径分析[J].教育探索,2009(11).

[2]王元良.浅议学科群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1995(3).

[3]谭镜星,曾阳素,陈梦迁.从学科到学科群:知识分类体系和知识政策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7(7).

[4]石防震,晆国荣.对工科院校构建学科群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8).

[5]项延训,马桂敏.对学科群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6]王栾井,刘晓峻.学科群:学科综合化发展的新趋势[J].江苏社会科学,1997(1).

[7]梁传杰,胡江华.论学科群的组织形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6(2).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实体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超学科”来啦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