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钰彦(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实验中学)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七年,我深深知道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不善言辞,突出表现为说话没有条理、没有中心,让人听后感到不知所云;讲理由的时候,强词夺理;上课的时候,教师在上面提问,有的学生红着脸,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这势必影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确实是实施素质教育所欠缺的方面。另外,很多教师认为,花大力气、长时间进行口语训练,也是浪费时间的,毕竟中考不涉及口语考试,只是注重书面的表达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作为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说话心理。中学生正从少年时期逐渐向青年期过渡,心理和生理上开始成熟,自我意识急剧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的课堂气氛是很活跃的,课堂上几乎每个学生都争着举手发言,表现欲很强,生怕教师忽略。初一上学期是小学的一个转折点,学生发言还是比较积极的。后来从积极发言变为勉强发言。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始终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多鼓励、启发他们,让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加强他们说话的勇气,提高他们说话的信心。因此,每学年的新生入学,我在第一节语文课上,都安排学生作口头自我介绍。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说话:我是谁,来自哪里,以前在哪所学校,现在在哪所学校,喜欢什么。这样,不仅让别人了解自己,还可以锻炼说话能力。又如,放寒假的时候,我让每位学生做一张贺卡,表达心意。随后在新学期初安排一场新年致词,让学生述说、倾诉自己的感受,营造一种“大家说”的氛围和环境,从而使学生们相互影响和激励,养成敢说话的习惯。
其次,我们应多引导学生说话、多表扬。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会产生紧张的心理,生怕说错了,或者怕别的同学取笑,又或者生怕教师责骂。这时候,教师更要对学生施以赞许的目光和鼓励的手势,当学生看到教师脸上喜悦的表情,听到教师春风化雨般的言语时,会感到老师真的尊重自己、关怀自己,随即树立信心。我们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他们鼓励,哪怕是一个眼神,学生也会铭记于心的。
为了激励学生多练习说话,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把说话训练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一切口头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行动起来。例如,我提倡学生多朗读。朗读不仅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几种训练形式: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想方设法让学生在交际时动起来。比如设计传话游戏,要求是:(1)做传话游戏。(2)说说一组传错了,是怎么传错的。组织游戏时,可要求学生一定注意听清所要传的内容,尽量不要传错内容。游戏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自己所在的组是怎么传的,为什么会传错?这样可以是学生说、学生补充,学生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说、教师补充,学生问、教师答;还可以是教师说、学生补充,教师问、学生答。“学生为主导,教师适时点拨”这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境,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
我还创设视听情境,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融视、听、说于一体,使学生在这种语言交际环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感受语言。我们用情绪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增强活学活用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开展《寻觅春天的踪迹》这一综合性学习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春天在哪里》配乐,随着乐曲,通过语言形象生动的描述,把学生引入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中,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引发其交际的愿望。
(1)利用好课前三分钟。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是一种较好的训练方式。我是这样做的:班级人数结合语文课教学的课时数,排好学生轮流表。按表轮到的学生,在每节课前让学生登台演讲。演讲的内容不限,可以讲故事、介绍一篇文章,也可以讲述所见所闻;或者是教师上节课布置的问题,例如课文的主要内容、段意、中心思想、语言特色等。对于学生的演讲要求不要过高,只要比较清楚、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2)每个星期一、三规定学生的必背篇目。星期五早读规定学生学习、诵读《中华活页文选》。这样做到课内与课外文本相结合,轮到我坐班的时候,我适时检查学生的朗读或背诵情况,为学生准确、简明、清晰、生动的口语表达奠定基础。
(3)设计讨论课。以上两点好像在说别人的话。这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朗读向讲述转变。讲述要求学生打破原文的格局,加进自己的观点或见解,但不可以脱离文本。这样既可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我是这样做的:根据学生人数,分成3~4人一个小组,在组内进行交流,这样成员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织者、记录者、发言人等角色,积极参与讨论。
(4)即兴式说话。学生在毫无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临场发挥。我在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时候,最后一道题目是根据作文题进行口头作文。于是,我在教学中也采取同样的方法,锻炼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
(5)续说训练。对于这种训练方式,我一般会结合课文来进行。例如在讲授《我的叔叔于勒》的时候,假使菲利普夫妇在船上遇见的是百万富翁,他们又会怎样对待呢?
语文和思维密不可分,语言是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容。只有思维清晰而有层次,语言的表达才会清楚而有条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语言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不要离开思维和思想内容的表达来进行语言训练。我们可以根据学习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来这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讨论交流、分享信息、提出建议、表达看法或共同致力于解决同一个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教授《愚公移山》时,我在课前先让学生认真阅读,充分预习、分析课文,在理清课文纲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例如,有些学生提到:愚公已经“年且九十”了,为什么活到90岁才下决心“移山”呢?有些学生又提到:愚公移山,不仅仅自己移,还让子子孙孙加入到移山的行列中,衣食住行怎么解决呢?还有些学生提到:仅仅靠他们这种人工的力量,就可以把这两座大山移走,太不自量力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语言的表达得到加强。学生们通过预习课文,自己发现问题,说明他们的思维在思考中得到了锻炼。思路清晰了,就可以把自己的见解有条理地说出来。这也是一个锻炼学生口头表达的一个重要环节。
根据这节课,我还设计了一场小型的辩论赛。辩题是:“愚公愚吗,智叟智吗?”安排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各提出问题,陈述理由,展开辩论。辩论的过程,是加强思维的过程,也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训练的过程。多让学生说,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口语交际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认为:“训练语文能力要有明确的阶梯,从出发点到目的地有一段路程,在这段路程中要步履清楚,拾级而上,要有合理的布局,要安排恰当有序,引导学生步步登攀。”因此,提供一切让学生说的机会,只要学生多说了,慢慢地就会达到会说。巧妇尚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应多读、多背、多记,做到胸中有语库。教师要让学生重参与、重实践,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当然,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所有语文教师共同努力。
参考资料:
1.周素梅《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听说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之友》2000年第5期。
2.《初中说话内容的安排与实施》,《语文教学之友》1999年第7期。
3.《培养说话能力的三个步骤》,《语文教学之友》2000年第10期。
4.陈建伟主编《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5.胡助金、陈慧泉《创设交际情境引导语言实践》,《义务教育》2002/52-54合刊(总第65期)小学语文专辑(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