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丽华(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二中学)
作文一直是学生和老师的一大难题,学生非常害怕写作文,把它当做一种苦差事,教师的难题也就来了——要硬着头皮看一篇篇谈不上有什么质量可言的学生习作。所以,语文教师常会抱怨作文最难教,作文教学至今也没有走出“高耗低能”的怪圈。去年五月份,我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开展了以“聚焦课堂”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我在听一位教师给学生上题为《你的作文写给谁》的作文课后很有感触,由此引发了深入思考:中学生作文应该写给谁?
中学生怕写作文,原因有二:其一,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感到没什么可写;其二,偶尔发现有东西可写,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写好。其实,所谓的“感到没什么可写”实际上也是一种“却不知怎样才能写好”,因为一些“不会”写作文的中学生与同学说起自己的某一次经历,或者与别人争辩某一个问题时都能振振有词、头头是道。所以,中学生怕写作文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深入自己已有的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业余生活,不会用笔表现生活。这样看来,我们老师首先要做的是: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所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我们的学生拥有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让学生明白:作文不可怕,作文就是说话;作文是“言志”“缘情”之物;作文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行为。真实的写作应该是“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即作文是写自己的生活实际。
钱梦龙先生说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文学创作的不少术语,如“主题”“题材”“技巧”之类,被不知不觉引进了中学作文教学的课堂。语文教师套用这些来指导学生的作文,就有意无意地把学生作文同文学创作混淆了起来,于是提出了种种不切实际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偏重于“技术”操作,偏重于抽象、概括、提炼等逻辑思维的训练;轻视学生在整个作文过程中情感、意志、个性、情趣的介入。所以,我们会发现学生的作文没有了情感,很少有文章能打动人。特别是目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许多老师指导的是应试作文,学生被束缚了手脚,写作动机不纯,写作兴趣全无,把写作视为畏途。这样哪能写出好文章?
比如近十年的中考、高考作文,但凡满分作文几乎都是片段作文。这个时期的片段文章,无非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累的名人事迹、精彩开头结尾,以及古今中外名家诗词歌赋中的千古名句等所谓的写作素材,依据作文题分类重组而形成的文章。这样的作文也引起了评分标准的改变:文章华丽辞藻越多、诗句名言越精彩、材料越新奇、组织材料越有创意,就越能得高分甚至满分。学生在这样的指挥棒指导下,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因此,教师必须纠正只为考试的作文教学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让他们愿意写作。
教育专家近两年来提倡抒写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特别要求重视写记叙文。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所在;胡编乱造,弄虚作假,这是作文的大忌。在近年来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中,许多试卷在提示上直接写明要求有真情实感的就有很多。有的虽然在提示中没有写明,但在评分标准中也注重强调。从记叙文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看,对作文的真情实感的要求必定会进一步加强。
记叙文是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也就是因为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所以表达的必定是学生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充分尊重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思想和感情的作文,才称得上真正的作文。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改善和发展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需要,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持正确的态度和体验,使其具有高尚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学生只有对知识产生情感,才会热情地投入学习。
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这就是说追求真理,学习知识,钻研学问都需要情感。教育应该辅导学生感情的发展。素质教育把人文教育提到关键位置,也就说明教育专家们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心智训练和情感陶冶,这是正确的。语文教师应该加强中学生情感教育,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同时这也是全面科学地完成中学语文教学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更是改革目前语文教学现状、解决目前中学生情感领域存在的问题的迫切要求。
从“聚焦课堂”教研活动中听到初三学生回答“作文是写给改卷老师看的”后,我感到“片段作文”的弊病犹存,我们的作文教学还是过于强调作文的功利性。回到自己的初二课堂,我问了同样的问题,学生的回答也是一样。于是,我用了整整一节课,用大家的优秀作品作为佐证来说明:作文应该是写给自己的,写的是让自己感动的生活实际。
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先是鲁迅先生自己因为被藤野先生的情谊感动而撰文,之后我们才看到他写成的文章而被感动。又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在《背影》篇末写道:“我北来后,他(指作者的父亲)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1947年作者答《文艺知识》编者关于散文写作问题时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起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文章只是实写。”这样看来,朱自清先生这篇著名的散文,也是先自己感动得“泪如泉涌”后而成文,才让我们读得“泪如泉涌”……通过这一节课,学生会知道:被选进课本的优秀散文,几乎都是描写作者生活的、从生活小事中得到的感悟,都是写作的优秀范例。
语文及教学要与生活相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趋势。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深入生活;教育学生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但在写作时却选不出材料、无话可说。这些现状与我们以往的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作文教学应该强调以人为本,以人格建构为旨归,努力实现从单纯的作文训练到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并且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干预生活。只有这样,“文如其人”才不是一句空话,中学生作文教学才能呈现一片生机。
参考资料:
1.纪春兰、夏安高《怎样诱发学生的作文灵感》,《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5期。
2.侯建华《读书养气自然为文》,《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