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小娟(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西双湖中学)
教师花大量的时间批改作文后,学生往往只是看了一下分数和评语即了事,这是传统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评”与“改”两个环节的脱节,制约了学生整体作文水平的提高。叶圣陶先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试把古老的方式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我想,我们可以在研究学生写作心理的基础上,避免大讲特讲审题立意之类重复内容的无效劳动,而从作文评改入手,辅以引导、观察等手段,让评价方式“活”起来,切实培养学生的作文素养。那么,如何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又怎样使评价成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呢?我们不妨作以下尝试:
在作文训练中,学生不仅是被评价的客体,更应该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作文评改可以了解自己的作文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失误,从而更好地鞭策自己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评价的标准。学生在进行初次作文评价时,往往评得比较片面。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使其围绕每一次的作文要求进行评价,这样,目标单一,学生容易把握。随着学生评价作文能力的逐步提高,可以教给学生全面评价一篇作文的方法,即给学生一个量表,从中心、选材、结构、表达、修辞等方面逐层量化,这样,学生就容易掌握整个细致的评价过程。当然,在学生的作文评价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之后,可以不再用量表,而让学生直接进行综合性评价。
其次,要注意创设作文评改的良好氛围。我们不应该让学生觉得作文评改是一种负担而敷衍了事,而要在作文评改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乐于参与、积极参与。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见,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探讨,同时不失时机地积极引导、热情引导。每次改完作文后,要在班级中对评改情况及时作出总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从而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自信心。我曾经在班级中当众读过一位学生的作文及同伴给他的评价,并进行充分的肯定,没想到数日之后再翻阅这个班的作文,真让人目瞪口呆:越来越多的奇思妙想式作文让人忍俊不禁,滑稽幽默的小故事却编得极有深意,更有甚者,用稚嫩的笔调大谈希特勒、墨索里尼的文字足有十几页纸,俨然一个小小的“政论家”!
此外,每次作文后,还可以在班级“墙报栏”内张贴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让其他学生阅读后进行评价,交流体会和收获,同时达到交流的目的;还可以采取举办征文比赛、争做合格“评审员”、选编优秀作文选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作文评改的兴趣。
作文教学应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有的放矢的作文指导,可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那么,如何在对学生的作文指导中落实“评”与“改”呢?
古人做诗,讲究一个“炼”字,贾岛苦吟“推敲”,杜甫“新诗改罢自长吟”,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学生写作文时喜欢一锤定音,不愿认真修改,因而作文水平提高不快。我们可以把指导学生写作文的主要精力放在评改作文草稿上,多提建议并作具体指导,渐渐提高他们鉴赏和修改文章的能力。对于中考作文训练,最佳的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是将专题训练与主题训练相结合,例如对于“说真话,抒真情”“锤炼绚丽多彩的语言”“多一些细节,多一些描写”等专题加以指导之后,我们的切入点不是在多读几篇范文上,而应从学生的练习着手,在草稿上下工夫,对学生作文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提高,哪怕只是一段精彩的对话描写、一段摄人心魄的场面再现,都有可能成为文章的亮点。
在作文评价方面,应根据学生作文的差异,有所区别,侧重对待,优秀生重“评”,特困生重“改”。因为优秀生写作文有了一定的基础,需要锦上添花,所以,在文章立意、细节描写、结构安排等方面需再进行细致的指导,侧重于“评”,让教师精到的点评启发学生闪现智慧的思维火花,从而使文章不断出彩。对于学习特困生,教师的侧重点应放在作文批改上,找不足,寻对策。针对不足,具体指导,让学生们重拾自信,走出作文困境。
一些平时写作水平不错的学生,考试时却时常得不到高分,这是什么原因呢?一般来说,个人平时作文水平和考试时的作文水平应该是一致的。但是考试作文须加一些限制,这样评卷才有共同的标准,才能显示公平公正的原则。然而,同题作文真的能全面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吗?在各种类似的检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由于写作时间短,学生担心作文题目可能涉及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因此事先会猜题,准备素材甚者背诵范文。检测时果真遇到自己很难下笔的作文题,学生则往往会胡编乱造、文不达意,这样的情形也是有的。前几年中考、高考作文套作、宿构现象较严重,便是佐证。在这样的评价模式下,考场作文往往会良莠不齐。我们可以尝试多设计几道作文题,让学生选题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就可以选择他们认为最值得写的材料去写,文章内容自然就更真实,也能较准确地反映出他们应有的写作水平。
在实际的学业测评中,受到评改时间的限制,教师在批改作文的时间上往往有所“缩水”,导致测评的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一部分写作好的学生也不能全面反映出自身的写作实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此外,学生作文的考评除了期中、期末成绩外,难道不能有其他的参考途径?即便是最优秀的作家,也难保出现写劣作的现象。因而,一篇作文定成绩的做法很不可取。科学地衡量一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应多角度进行测评,可以尝试加上态度分及奖励分的做法。平时作文只看态度是否认真、是否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写,能否达到专题训练目标,作文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奖励分是指作文在校级、市级、省级的报刊上发表或获奖的都可以按规定加分。相信这样的测评模式一定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长久保持写作的积极性。
学生掌握了各类文体的写作方法后,可以突破体裁限制来写作文。同一道作文题,选用不同体裁来表达会有不同的效果。同理,教师在平时的作文训练(尤其是调查报告类、观察写景类)中可以尝试不再限定时间,而是事先公布要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调查、访问,去观察、思考,查阅相关资料,有足够的时间反复推敲、修改,这样写出的文章含金量才会更高。
只有当学生把写好作文当做自己的目标,并愿意为此尽最大的努力去获取成功时,才能充分发挥写作的积极性。因而,我们应努力让作文评价方式“活”起来,让学生的思想“活”起来,让学生的作文“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