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之泰
我在本刊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值得重视的物流“体制性成本”》,同一个时期,也看到了探讨和批判“体制性成本”的文章,这可以说是反映了社会上对这个问题的共同关心,并引起了笔者的进一步思考,想对这个问题再议论一番。
有人对于成本的大分类,采用“经济性成本”和“体制性成本”的两分法分类,“经济型成本”在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而“体制性成本”却常受忽视。其实,“体制性成本”也是广泛存在的,是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体制性成本”,顾名思义,是由于体制、制度所直接及间接带来和形成的成本负担,这是世界各国经济运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类型的成本。因为是广泛发生而且是合理的存在所以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经济界的重视。“体制性成本”在我国的经济运行中,也广泛存在于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最近,“体制性成本”成为我国流通领域一个热议的话题,受到特别的关注,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发展进程中,生产成本下降促进生产的发展令人瞩目,已经是公认的巨大成就;同样令人瞩目的是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或者仅有微小的下降,无法和生产领域的瞩目的成就相比拟。我同意一些人对这个现象的批判性看法,有两方面的看法值得关注:一种看法是从社会财富角度,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由于“体制性成本”的因素,流通环节在严重消耗社会财富;另一种看法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角度,中国下一个阶段的经济发展,必须要突破一些瓶颈,体制性成本正在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瓶颈之一。
在人们分析流通过程中的成本结构的时候,发现许多不合理的成本都和“体制性成本”有关,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抬高了产品的销售价格,从而直接影响到物价的结构性因素。对于流通成本比重接近或者超过生产成本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而言,这个问题尤其严重,“体制性成本”从而成为人们鞭挞的对象。
说是流通领域的成本居高不下,“体制性成本”又是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在复杂的流通环节中,矛盾的焦点又在什么地方呢?商流和物流两个大的领域,当然都存在着“体制性成本”的问题,但是用不着人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体制性成本的问题在物流领域表现得非常突出和严重。所以,我们特别需要关注物流的“体制性成本”,把它作为物流的重大问题来解决。
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既然是关注程度如此高的问题,当然也提出和施行了一些解决办法,我们现在看到的主要办法有两个,它们是:
开辟专用的、特殊的“物流通道”,一方面提高物流速度,增强通道的通过能力;另一方面则是针对物流成本,取得实际上降低“体制性成本”的效果,物流的“绿色通道”就是有代表性的方法。
取消某些线路和站点的收费,甚至是大面积降低线路的收费标准,从而降低“体制性成本”。
实际上这是有些地方和部门通过降低收费,通过改变收费名目来缓解矛盾,出台的一些临时应对办法,这当然是一件好事,然而人们对此并不寄托多大希望,因为这不是长久之计。
笔者有一次和朋友在谈到“体制性成本”的时候,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物流领域的“体制性成本”不但危害很大,而且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的一种“顽疾”。既然是“体制性成本”,只要不改变体制,就休想对他有太大的改变。大家一致认为,需要有系统性的、根本性的解决办法,而这个办法就是体制的变革。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影响,这在生产领域和商业流通领域已经见到了相当明显的成效,当然物流领域也有不小的成就,然而,由于物流是一个新的领域,不是当时的矛盾焦点,所以,它并不是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今年,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和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问题再一次成为我国关注的重点,物流领域的体制改革有条件以此为契机向前推进。另外一方面,毕竟这个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改革需要深化和扩展,需要面对新的形势和问题,物流领域应当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下一个重要的目标领域。
物流领域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一个大题目,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物流领域存在着宏观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体制的问题,存在着向大生产、大系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存在着全面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淘汰落后产能的问题,存在着科技进步和系统完善的问题,当然也存在“体制性成本”这样的具体问题,解决“体制性成本”,是我们特别关注的问题。经历过经济体制改革的我们这一代人深知,体制改革的重要目的和成就,在经济运行成本方面,就是降低“体制性成本”。
大力推进体制改革来降低物流的体制性成本,这是本文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