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彩莲
(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从核心价值观逐渐发展为大国博弈的新支点,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1],预示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就是要通过形成价值共识,完成价值整合,以增强凝聚力、团结力和创造力。即要积极应对西方“价值输入”,进而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输出”,以提高影响力、辐射力、亲和力和吸引力,最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2]。针对温州6所高校近八万大学生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差异性,如何适应社会价值多元化的新形势,从“教育内容、实践体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措施”等方面结合温州特点加强建设,切实构建一种提高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感的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思想灵魂,其实质是解决理想信念问题。理想信念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坚决摒弃各种歪风邪气,始终保持对理想信念执著追求的革命气节和崇高风范。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要对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探讨学习,有助于使大学生志存高远,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主动承担起将来建设国家、引领社会的重任。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使大学生群体对此有着高度的认同感与信任感,以良好的道德水准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成为社会良知和公正正义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3]。
当今,社会思潮多样化,温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重商文化浓厚,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期,也是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期,是利益诱惑众多,极易迷失方向的社会多面体,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存在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极易导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的现象。因此,调研温州6所高校的近八万名大学生中的代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并进行比较分析,意义深远。认真对待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能为大学生寻求发展、传承理想以及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4]。
1.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途径
此题为多选题,调查数据显示,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途径,源自思想政治理论课占76%、校园文化活动(党团主题活动)占28%、讲座与论坛占15%、校外实践活动占10%、自主学习占8%、组织下发学习材料占21%、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占48%、随意间聊天占8%、其他占6%。可见,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途径广泛,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仍发挥着弘扬价值体系主旋律的主渠道作用,媒体与主题活动的宣传作用也相当明显,党团组织的主动灌输教育意识强,而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仍是努力的方向。
2.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与内容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的占69%,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内容的仅占19%,主题与内容均不清楚的占5%。有87%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均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可见,了解主题的比例高,掌握具体内容的比例低,说明完整的内容宣传与细化学习仍不够,而对内容的认同度非常高,说明青年学生政治信仰的坚定性不容置疑,荣辱观分明,政治敏感性与明辨是非能力强。
3.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度、认同度和践行度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度最高与最低的专业分别为政治法学类91%和体育类34%,年级与性别的差别性不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与作用的认同度最高与最低的专业分别为政治法学类83%和理学类46%,低年级比高年级的学生认同度高,大一与大二学生为58%,大三与大四学生为42%;83%的学生认为应该通过自身的主动学习与实际行动、行为规范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党员与学生干部有着95%的认知度与认同度,均高于一般的学生。有76%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全面建设具有指导作用”,但也有71%的学生表示“当前社会上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担忧”;有63%的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有55%的学生认为“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认识需要加强”;有87%的学生选择“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重要,有86%的学生认为推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有意义,有34%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比较满意,有94%的学生选择“公务员应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学生干部或学生党员应该更好地为同学服务”,有56%的学生认为“学生干部与学生党员功利性强”。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已成主流,以主旋律弘扬宣传频率高与主动灌输意识强为特点的政治法学类专业学生、党员与学生干部的认知度与认同度均高,而理学类的学生认知度高、认同度低的现象可能与学生平时对党的理论知识的阅读量与接触量小不无关系。
4.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行方面的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有56%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推行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党风、世风日下、急功近利的个人利益思想、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教育形式的单一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见,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要克服诸多复杂因素长期的影响,这将是一项系统工程与艰巨任务。
从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有着较高的认同度,但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复杂意识形态、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社会转型期的深刻变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大。面对困惑,只有在高校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内容、领导与激励机制、监督措施与道德实践上的创新,才能全面把握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培养与知识经济相适应而又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与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的人才,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后劲。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的创新
提高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首先要在教育内容的设置上下工夫,为认知、情感与行为上的认同提供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关键是如何将大的、抽象的理论以及与大学生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的内容转化为大学生切实需要、乐意接受,能够理解的东西[5]。
教育内容的设置要突出时代性、可操作、易接受性的特点,寓教育于活动和教学中,可以结合温州地方元素、校园文化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整合社会资源来进行,达到入情、入理、入脑、入行为的效果。当前,应该将大学生群体最需解决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合作互助、社会责任和使命感等内容,通过贴近校园、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本身,以真实的、细小的生活感悟使大学生真信、真学而得以接受与认同。如温州近五年来发起评选的《感动温州十大人物》中撑起温州科技一片蓝天的李校堃、千里献血救人的温州姑娘毛陈冰、十余年不离不弃照顾脑壳破损丈夫的刘素琴、迄今向温州捐赠善款最多的温籍乡亲何纪豪等,他们的善举和道德能够感化教育大学生,事迹真切、可亲,蕴含的人性力量令人折服,将强有力地唤起大学生的道德感。生活在温州高校的90后大学生,社会转型期特点明显,容易受其周边的温州人创业致富气息浓厚、市场经济痕迹重、低学历的富有人群比例高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育内容设置上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市场经济环境建设、诚信创业与法制意识教育;尤其要注重面对艰辛和灾难时的不屈,对坚守良心或真情的努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唤起大学生对美德的呵护和培养;还要结合重大纪念日、节假日,精心组织“知荣辱,明诚信”、“道德在我心”等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的教育活动;在学校范围内,要与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相结合,与大学生的先进事迹相结合,与弘扬社会美德的大学生行为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在学习与活动中提高认同度。通过典型示范、榜样引路,培养大学生既有仰望星空的远大理想,又有脚踏实地、潜心做学问的苦读精神,更要有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可以从温州各高校已积累的校园文化财富着手,如在高校师生中开展学习校训、校歌,争创优良的教风、学风,塑造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与大学文化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其中,精心规划教育内容;学校还要专门开设讲座、讲坛、成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讲师团,针对不同专业、年级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进一步重视对理工科、艺术类学生设置符合其专业特点的学习内容。讲师团成员应具备开放的视野和现代化的价值观念,做到真懂、真教,不断开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领域。除了运用常态化的宣传载体外,还要通过文化墙、公益广告、网络等工具设置宣传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知识生活化、普及化。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导与激励方式的创新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如果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与社会存在以及人们的实际利益不一致或相冲突,即按道德做事的人总是得不到利益,那么社会道德就很难被认同和接受。高校在青年学生中要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战略任务,必须要有科学易行的领导与激励机制做保障。
高校党委承担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的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领导体制是根本保证。学校应设置校、院二级领导管理机制,总体规划、部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目标,结合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等工作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青年学生的教育;组织机构还要及时研判、掌握、应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领导者与一线教育工作者还要紧跟技术创新的步伐,善于运用时代工具来改进教育领导方式,学会说青年学生听得懂、愿意听的话,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加有成效。如温州大学的“校长网上接待日”、校长为新生上第一堂课,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担负历史使命,学校党委组织部还建设党员短信手机平台,发送短信祝福“政治生日”、宣传党建党务知识、国家方针政策等,推行“书记、辅导员博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具有时代感的传播模式进行一线宣教,这些做法都将对青年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使践行良好道德的大学生避免遭受利益上太大的损失,就要规范道德利益回报的评价奖惩。主要结合综合素质考评、评优评先活动、党员发展机制等的完善来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原动力。通过“道德银行”、创先争优、爱心帮抚、“校园道德人物评选”等活动的开展,展现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文关怀与道义力量,对道德不良者甚至可以采取一票否决制,抑制不良党风、学风在高校的传染与蔓延;对综合素质全面、特长明显的学生要关注其发展规划和深度提升的要求,对学业困难、就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心理素质欠佳的大学生予以物质帮助和精神激励,让向善的力量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还可以通过如温州大学教师的“师德谈”、校园文化品牌“爱心专列号”、“二十年如一日的敬老院送温暖活动”等形式,分别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激励大学生成长,使道德楷模的感人事迹成为高校德育的新生力量,而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大学生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的时代内涵,他们用平凡而细微的爱人民、服务人民,展现大学生的高尚品格、诠释生命价值和崇高的人生追求,并以此来激励大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在道德文化浓厚的环境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激励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监督机制的创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大学生既有高尚的道德品行,更需要通过教育评估、督办与检查,使监督机制精细化。
可以通过建立校院二级的督察制度,检查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成效,检查担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教师队伍,检查学生群体中出现的道德建设新情况、新问题,如优良学风建设、诚信的学术与考试、学费的还贷等,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积极引导和规范青年学生的社会道德生活。
还要积极探索各种有益的监督形式,形成有效的师生监督、校园媒体监督、党团组织监督等形式,揭露、批评大学生中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言行和现象,如及时地对河北大学校园内发生的“李启铭交通肇事逃逸案”予以谴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健康持续发展,强化大学生见微知著、防微杜渐、辨别是非的能力,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以达到“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朱子语类》第三卷),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美化心灵的自觉实践行为。入党积极分子与党员群体更要发挥监督作用,要主动在宿舍楼、教学楼亮出“党员明示牌”,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亮出“党员身份牌”,使党员的先进性主动接受师生监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在监督中日益提高。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道德实践的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双向转化过程,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仅是理论大层面的规则建设,更重要的是个人实践小层面的行为建设。“教育是一种导向,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6]从根本上来讲,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只有使之成为生活价值实践,使众多理论向心理上转化,从评价向行为上转化,从规范向示范转化,才能达到建设的目的,收到实效。
古希腊女诗人萨福言:用道德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约束一个人更有成效。大学生最忌讳的就是给群众留下的“假大空”的不作为印象。“道德者,行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实践。要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勤工俭学活动,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社会的全面进步,创造青年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的环境;在当前的创先争优“育人成才先锋工程”创建活动中,鼓励学生党员争当先进,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锋模范;还可以在大学生中大力倡导支援西部的“二项计划”,积极参加征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还要精心组织各种主题道德实践教育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型组织创建,把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平时的和谐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以提高道德实践的普及率加强认同度建设。通过在实践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将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自觉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的道德锻炼提高道德自觉意识和实践能力。落实大学生道德承诺制和考试诚信制,党团员要带头,努力使党团组织成为凝聚大学生争做道德模范的引导者,以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工作为平台,找准个人在社会中的正确位置,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相互关系,使大学生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7]。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2]林春逸:《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载《广西日报》,2010年4月27日。
[3]周岗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调查与分析——以莆田学院为例》,载《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4]李 莉 彭世文:《高校党组织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者》,载《光明日报》,2007年8月27日。
[5]陆士桢:《如何开展杜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人民教育》,2007年第7期。
[6]杨 雄:《面对“第五代人”:新的教育与引导》,载《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第3期。
[7]杨中刚:《论加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