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利,贾孟周,黄仁志,周跃斌
(1.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7;2.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 410128)
桑叶含有多种氨基酸和营养物质,被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卫法监发[2002]51号文件)。桑叶茶是利用新鲜适熟的桑叶,经采摘、清洗、摊晾、杀青、揉捻、烘烤等工序加工精制而成的饮料产品,经常饮用对人体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桑叶茶的开发可以提高桑叶利用率,延伸蚕桑产业链,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佳的绿色环保产业。我国桑树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价值大,市场开发前景好。为此,笔者从桑叶的主要成分及功效、复合桑叶茶的加工工艺及配比等方面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桑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相关研究表明[1]:每100 g干桑叶中含有蛋白质15~30 g,粗脂肪4~10 g,粗纤维 8~15 g,粗灰分 8~12 g,维生素 E 30.0~40.0 mg,维生素 B10.5~0.8 mg,维生素 B20.8~1.5 mg,维生素 B110.5~0.6 mg,维生素 B53.0~5.0 mg,β-胡萝卜素 2.0~3.0 mg。
桑叶中还含有许多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及一些天然活性物质,如钾(K)、钙(Ca)、镁(Mg)、钠(Na)、锌(Zn)、铜(Cu)、铁(Fe)、锰(Mn)等[2]矿质元素,以及黄酮类物质、γ-氨基丁酸、1-脱氧野尻霉素等[3]天然活性物质。在桑叶所含的矿质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钾,其次是钙和镁,桑叶的含钙量是绿茶的6.38倍[4]。
桑是中国的传统中药材,桑叶、桑枝、桑葚和桑白皮等均可入药。其中,桑叶味苦、甘、寒,下气而益阴,明目而止渴,具有补益、解痉等功效[5]。近年来,随着桑叶药理性质研究的增多,人们发现桑叶除具有传统的药用价值外,还具有抗应激、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降低血清胆固醇、调节肾上腺功能、增强机体耐力、抑制癌细胞等功效[6-7]。因而将桑叶制成茶供人们日常饮用,可最大化发挥桑叶的保健功效,提高桑叶的利用效率。
复合桑叶茶一般是采用绿茶的加工方法制作而成,其主要加工工艺分为采摘、摊晾、杀青、揉捻、烘烤和配制。
桑叶采摘时间直接影响桑叶茶的质量和品质。2010年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通过对湖南省主要栽培的3个桑树品种内含成分的动态检测试验发现:3个桑树品种中游离氨基酸和黄酮的含量在3—5月及10月以后较高,而多酚却含量较低,说明3—5月和10月以后可对桑叶进行采摘。另有研究[8]也证明了这点:在10—12月,即霜降后,桑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可溶性固形物多,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单宁少,具有一定量的茶碱类似物,制作的桑叶茶色泽清纯、味香,更符合人体生理的需求。因此,桑叶的采摘期以5月以前和10月以后为佳。春季时,应采技条稍端成熟叶,桑芽与芽叶可制成芽茶;秋季时应采完好的成熟叶,不采虫叶及劣质老叶。
另外,制茶桑叶宜在上午采摘,采摘时间以8:00—10:00为佳,采叶时应去除叶柄。采摘的桑叶须当日制作,确保用叶质量。
将采摘后的新鲜桑叶及时薄摊在室内洁净的蚕匾或水泥平地上,摊晾房间应凉爽、通风,不宜阳光直射,墙壁厚度应<15 cm,以不发热为宜。经过4~5 h的自然风作用,新鲜桑叶脱水成微萎凋叶[9],叶内酶系反应方向趋于水分解,可溶性蛋白及氨基酸含量增加,利于桑叶的鲜爽及香味的形成。
杀青的目的是利用高温制止多酶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驱散青臭味,发出茶香味。采用制绿茶的滚筒杀青机(60型)杀青,温度控制在100~120℃,将经过摊晾的桑叶每隔2~3 s投放300~400 g。经杀青,要求桑叶水分蒸发达60%~64%,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表面光泽消失,手捏叶质柔软,可紧握成团,且折而不断,散发茶香味[10]。
用绿茶揉捻机对杀青后桑叶进行揉捻。揉捻采取嫩叶冷揉、老叶热揉的方式,即杀青后嫩叶应摊晾至室温再揉捻,老叶不经摊晾趁热揉捻,中等嫩叶温揉。揉捻程度以软化为宜,即手抓紧时有桑汁溢出,松手时叶成团不散,且具有粘性,叶片呈深绿色。一般嫩叶及芽茶轻揉2~3 min,老叶揉6~7 min,中等嫩叶揉5 min。
少量制作时,采用制绿茶的铁锅烘干机烘焙。先在高温下不断翻动桑叶,使水分快速蒸发;至桑叶大半干时,改用低温使之均匀一致;待叶片趋于干燥,再用高温定形,并使桑叶达到成茶所需的干燥标准,即含水量在6%~7%之间。
大量制作时,则采用电热恒温干燥箱干燥,先将桑叶用100℃烘焙1 h,然后翻动桑叶,冷却30 min,最后用70℃烘焙至成茶所需的干燥标准。
将烘好的桑叶茶用齿切机打碎,50目过筛去末,与上等绿茶和少量绞股蓝按一定比例配制成复合桑叶茶(袋泡茶)。此法既可减少桑叶的青味,又可改善茶的口感。目前,由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长沙兰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研制的3种不同配方的桑叶复合茶组合产品正处于试销饮用期,饮用者反映良好。
①主料:桑叶,按照上述加工工艺制作即可;②主配料:绿茶,选择上等当年制作的绿茶,要求香味浓,色泽亮绿;③辅料:绞股蓝,为改善口感及提高保健功能,在复合桑叶茶中根据不同口感需要可加入不同种类的附料。
将主料桑叶、主配料绿茶及附料绞股蓝按6种不同比例(见表1)进行配制,观察混配后复合茶的性状表现。由配比试验可知,复合桑叶茶中主料桑叶的最佳比例在60%~65%之间,此时复合桑叶茶既保持了桑叶的香味,又冲减了桑叶的青味,非常适合饮用者的口感。另外,为保证茶品性状,加入的附料比例应控制在5%以内。
表1 复合桑叶茶的配比试验
纯桑叶茶青味浓,不能为经常饮用绿茶的人所接受,而制成复合桑叶茶后,其口感明显得以改善。但由于复合桑叶茶以袋泡茶形式为主,在外观上降低了桑叶茶的档次。因此,开发复合桑叶茶时,应在保持桑叶茶保健功能和良好口感的基础上,改善茶的外观表象,如分装成小包装产品或美化外部包装等,进而提高产品档次,以获得最佳效益。
此外,目前关于桑叶中内含物成分分析及提取方法的研究较多,而对其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则较少。所以,相关研究人员应加大研究力度,确定桑叶茶在临床上的保健作用、功能及用途,加快桑叶茶的开发应用。
[1]李旭玫,傅水玉.桑叶茶中营养成分的测定与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1):58-60.
[2]王洪海,王奎萍,石光辉,等.悬浮液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桑叶中的微量元素[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66-12568.
[3]杨普香,刘晓仙,何杨林,等.桑叶热水浸出物质组成初探[J].蚕桑茶叶通讯,2006,126(4):5-6.
[4]李旭玫.桑叶茶元素分析及其保健功能分析[J].浙江林业科技,2005,25(3):31-33.
[5]李有贵,时连根.桑叶在医药中的开发应用[J].中国蚕业,2004(2):77-79.
[6]赵凤琴,李先佳,任丽平.正交试验优选桑叶黄酮及其降糖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485-9486.
[7]杨贵明,薛秋生,鲁丽华,等.桑叶的保健作用及食用方法[J].农业科技通讯,2003(11):35.
[8]顾雪芳,张桂芳,朱兴淦,等.浅谈桑叶茶的开发和利用[J].上海农业科技,2010(1):125-126.
[9]林森.桑叶茶的加工技术[J].中国土特产,1998(3):13.
[10]杨玲英.桑叶茶的作用及生产加工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34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