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献宇
(毕节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贵州毕节 551700)
金银花为双子叶植物纲川续断目忍冬科忍冬属(Lonicera japonicaThunb.)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1]。枝上单叶对生,全绿纸质,凌冬不落,因此有忍冬之称[2]。世界上忍冬科植物共13属约500余种,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和热带高海拔山地,中国有12属200余种,主要分布在华中和西南各省[3]。我国有忍冬属植物98种,约占世界总数的50%,以西南部为主产区[4]。大量的生产实践证明金银花是一种适宜山区经济开发的理想经济作物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先锋树种[5],而且种植经济效益好,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6]。笔者通过现场调研、药农访谈、专家咨询、网络信息收集和专题资料分析等方式,对毕节地区金银花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并对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促进毕节地区金银花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经济林协会金银花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刘嘉坤指出,因供不应求,缺口较大,近年来金银花价格持续上涨,优质金银花价格目前仍在180元/kg左右,种植金银花纯收入可达12万~15万元/hm2。目前正是金银花行情和效益最好的历史时期,要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大力宣传并积极推动、支持和协助全国各地大力发展金银花生产[7]。
我国山东、河南、湖南、河北、山西、甘肃、四川、广西、新疆等地是金银花的传统产地,但总栽培面积在2003年以前仅有3.33万hm2。目前,已获金银花源产地认证的主要有山东省平邑县(中国金银花之乡)和河南省封丘县[5]。山东省临沂市是全国最大的金银花产地,种植面积达到4.65万hm2,产量947.18万kg,产值达到2.77亿元[8]。近年来河南新乡、贵州黔东南等地金银花生产发展也很快。
贵州是我国金银花主产区之一,种类约有30种(含变种和亚种),其中21种为藤本植物,大都分布在海拔700~1 400 m的适生区;地域分布主要是黔西南、黔北、黔东、黔中及黔西北等地[3]。据贵州省农业厅2003年3月统计,贵州省金银花生产面积达到约1.13万hm2。
2.1.1 金银花种植产地分布。从野生金银花分布看,黔西北地区各地均有忍冬属植物的分布,700~1 400 m是多数种的适生区;在分布的大致规律上,由东至西,从南到北,随海拔的升高,金银花种类出现了从藤本向灌木,从常绿向落叶的过渡[3]。其中,毕节市和赫章县是黔西北地区野生金银花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
2.1.2 金银花种植历程。长期以来,金银花作为毕节地区传统的大宗药材商品之一,除少量区内药用外,其余大部分外销,主要销往四川和广州。毕节地区虽然是金银花商品的主产区之一,但大都是采摘野生金银花加工成药材出售。毕节地区有据可查的人工栽培金银花的历史可追朔到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黔西县中药材公司于1977年开展了野生金银花野生变家种的驯化栽培工作,在中坪区顺石乡野过落村农户李少由家试种金银花0.04 hm2,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栽培经验并加以推广,至80年代中期,该村已有26户农民栽种金银花,面积达8.5 hm2,成活率达95%,大都已开花,其中最大的金银花专业户彭佳均金银花种植面积达2.0 hm2。
毕节地区东部各县(市)陆续开展了零星的人工种植金银花,大都不成规模。1987年后,随着毕节地委、行署“五子登科”生态建设综合治理举措和构想的逐步实施与落实,将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与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相结合,大力开展整村推进和综合治理,使毕节地区的生态建设及农林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许多地方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注重粮、林、牧、渔、果、药等的协调发展和多种经营。在此期间,金银花的种植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如金沙县平坝区湖水乡高原营林生产合作社,在生产经营中注重发展目标的长、中、短相结合,既发展粮食、烤烟、生猪、油菜等短期经营项目,实现当年增收;又发展五倍子、金银花、杜仲、生漆等中期项目,使收入逐年稳定增加,年人均纯收入从不足100元增长到800多元,森林覆盖率从25%上升到75%,实现了生产和生态的“双赢”结果。再如黔西县仁和乡永兴村(现属百里杜鹃管委会)的陈光亮发展金银花种植获得成功,并继续动员和鼓励村民发展金银花种植,用土地使用权参股,成立股份公司,规模生产,利用“公司+农户+支部”的发展模式,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9]。
国家“西部大开发”号角吹响后,在国家大力推进西部石漠化治理工程、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及生态治理工程等项目和措施的推动下,毕节地区的金银花生产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尤其在中部和东部数县(市),大力发展金银花种植已成为当地治理石漠化,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选项。目前,毕节地区除威宁、纳雍县尚无金银花的人工规模种植外,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赫章县和百里杜鹃管委会(县级)均有一定规模的金银花种植。截至2010年5月,全区上报完成的金银花种植面积达1 020.7 hm2,其中,毕节市 133.3 hm2,大方县 66.7 hm2,黔西县 53.3 hm2,金沙县100 hm2,织金县0.7 hm2,百里杜鹃管委会666.7 hm2。经实地选点调查和查询,结合各县市上报材料的统计,毕节地区金银花人工种植的面积和基地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毕节地区金银花的人工种植已有一定的规模,这为今后毕节地区金银花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由图1可知,金银花的人工种植基本上分布在毕节地区的中部和东部,尤以东部为重,这一结果与哪些因素相关还有待论证,政府组织和政策引导、传统种植习惯、工程项目推动、公司介入经营、土壤及海拔等均能产生影响。
经初步调查和资料分析,毕节地区种植的金银花除少量为外地近年来引进的品种外,多数为细毡毛忍冬、灰毡毛忍冬和吊子银花。
(1)细毡毛忍冬(Lonicera similisHemsl.)。落叶藤本;幼枝、叶柄和总花梗均被淡黄褐色、开展的长糙毛和短柔毛,并疏生腺毛,或全然无毛;老枝棕色;生于山谷溪旁或向阳山坡灌丛或林中,海拔550~1 600 m(川、滇可达 2 200 m)[10-11]。
(2)吊子银花(Lonicera similisvar.delavayi)。别名大金银花,藤本,小枝无毛,只在四川、湖北、湖南、贵州有分布,且不如变种常见。
(3)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Hand.-Mazz.)。藤本,幼枝或其顶梢及总花梗有薄绒状短糙伏毛,有时兼具微腺毛,后变粟褐色,有光泽而近无毛,花入药,为毕节地区金银花地方习用品种之一,有大银花、岩银花、山银花、木银花等别称[10]。生于山谷溪流旁、山坡或山顶混交林内或灌丛中,海拔500~1 800 m,产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及贵州。
在岩溶山区种植金银花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十分显著,因各种原因笔者未能收集到相关经济数据,因此参考贵州省典型岩溶山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长期治理石漠化过程中栽种金银花的经济效益分析资料。虽然两地的地域和自然条件略有差异,但就金银花种植的总体情况具有一致性。
2.3.1 经济效益。金银花的产量因品种、种植和管理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干花最低产量75~150 kg/hm2,最高产量达375~450 kg/hm2。人工栽培金银花通常采用嫁接苗,种植密度一般为2 250株/hm2,3年后进入始花期,5年后进入盛花期,金银花生产期一般30年左右,在当地金银花经济效益是玉米的5~10倍[12](表2)。
表2 黔西南州不同收获期的金银花经济效益
2.3.2 社会效益。依托石漠化治理工程和小流域治理工程大力开展金银花种植,既符合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又能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民收入,还能节约良田好土,有效利用荒山荒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金银花的种植、管理、加工和销售均需要对种植户进行培训,这既能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又能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因此,金银花的生产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
2.3.3 生态效益。金银花地下根系发达且入土较深,地上枝繁叶茂且冬不落叶,是良好的固土植物。20世纪90年代贵州大学和贵州师范大学相关课题组在黔西南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时,优选出金银花作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重要植物。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等也在相关研究中发现和应用了金银花固土保水的作用。对于毕节这样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山区而言,种植金银花对于当地的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无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4.1 能人经营型。由有眼光、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能人开展金银花种植,他们能吃苦,负责任,往往成为金银花种植的主力军,而且,还能带动周边农户的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从而成为生产基地。如百里杜鹃管委会仁和乡的陈光亮。
2.4.2 产业化经营型。基本上按照“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等产业化经营方式进行运作,形成了目标一致、兼顾公司和农户利益的经济共同体。这种经营模式代表了金银花产业发展的方向,如毕节市的几个金银花种植基地。
2.4.3 项目推动型。即由政府或公益基金等投资进行生态建设或农业综合开发时进行的金银花种植。其特点是成规模、见效快,缺点是有一定盲目性,项目结束后的管理等存在问题。如毕节市朱昌镇大荒坝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金银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投入不足,没有专项经费,中药材优良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基地建设等工作无法开展;②没有制定中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还未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对发展中药产业的积极性;③由于种植基础薄弱,没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及中药制药企业,缺乏市场拉动效应;④没有建立健全和完善中药材野生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措施,在技术、人才较为缺乏的情况下,没有很好地发挥能人作用;⑤中药材生产的工程保障措施薄弱,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低。
金银花的发展应该纳入全区中药材现代化的整体规划,要高度重视金银花的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走政策引导、科技支撑、龙头带动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搞好金银花的种植是发展毕节地区中药材产业的重要内容。毕节地区有发展金银花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也有产业化的基础。金银花进行产业化开发,其核心在于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包括金银花的种植、加工、生产、包装等整套的生产和监控体系。针对金银花独特的生产和加工工艺过程,研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对于保障金银花产业化发展非常重要。
要进一步整合各部门资金,在计划安排、项目设置、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对包括金银花在内的中药产业的扶持力度,政府出资设立中药产业扶持发展基金,用于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的启动、种植规范的研究与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等。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区内外企业和个人参与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和中药材加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各级政府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同样,在金银花产业发展中,也需要政府主导才能真正地做大做强。政府通过制定规划和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引进高端人才和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加强质量监控和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等,可有效地推进金银花等中药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执政理念和政府职能,要为金银花等中药生产企业和种植户排忧解难,在人才、科技、培训、加工、运销等环节上认真开展好服务工作,要创建良好和谐的引资和创业环境,营造一个地方政府、企业、农民和环境共赢的局面。
要按照支持体系健全、企业待遇公平、优惠政策透明、办事简捷高效、保障条件完备和市场经济规律及市场运作规则的要求,进一步贯彻执行中药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营造良好的中药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快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药农的种植水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对中药材种植示范户和药农的培训,不断提高中药材种植的技术水平。
可以邀请区内外科技人员和专家学者来毕节地区开展科研合作和技术指导。要依托这些科技力量,就当前毕节地区的金银花产业化开发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确立长远发展规划,做好金银花产业化开发品种的选择,明确开发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之上,研究配套的种植、生产技术。培育筛选合适的品系,提高药材中药效成份的含量;同时,在加工环节,需要解决的是较为深厚的生化提取工艺技术。从长远的角度看,必须进行药效成份的精提,才能够开发适当的药品进入市场。
随着金银花生产效益的不断显现,人们对金银花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人工栽培与市场需求稍显滞后,许多人开始大量采挖野生金银花,若不加以规范和引导,势必导致一些稀珍金银花品种濒于灭绝。因此,各金银花产地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加强监管,同时配合做好金银花的生产和产业化发展工作,以达成生产发展和资源持续利用的目的。
[1]鲍雅静,季静,王迪,等.不同品种金银花叶片中脯氨酸对盐胁迫的响应[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502-4503.
[2]彭素琴,谢双喜.金银花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3,31(5):27-29.
[3]贝时璋.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1217-1218.
[4]杨成华,刘延惠.贵州的忍冬属植物资源[J].贵州林业科技,1999,27(2):26-29.
[5]胡普辉,杨雪红.中国金银花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09(5):104-106.
[6]王岱杰,王晓,耿岩玲.金银花保健饮品研究进展[J].山东食品发酵,2008(4):33-35.
[7]中国金银花网.中国经济林协会金银花专业委员会成立五周年庆祝会议暨2010年年会召开 [EB/OL].(2010-10-08)[2011-12-17].http://www.jinyinhuachina.com/NewsView.asp?id=89.
[8]金银花网产地信息中心.中国金银花产地分布[EB/OL].(2009-03-01)[2011-12-17].http://www.jinyinhuawang.com/User_Doc/448/News/1813/20093123542497334481.htm.
[9]毕节日报.知识改变命运,远教创新生活——记黔西县仁和乡“外出返乡青年先进个人”陈光亮[N/OL].(2008-01-18)[2011-12-17].http://www.bijie520.cn/mr/view/36.htm.
[10]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七十二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44-250.
[11]邓玲姣,罗永明,石化玉,等.翌城县金银花种植资源调查及绿原酸含量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37-17441.
[12]李永红.金银花综合效益初探[J].农技服务,2008,25(1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