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化与公安警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文化和公安文化建设初探

2012-01-27 22:37郑德明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公安机关公安文化

□郑德明

(浙江省公安厅,浙江 杭州 310009)

谈文化与公安警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文化和公安文化建设初探

□郑德明

(浙江省公安厅,浙江 杭州 310009)

什么叫文化和公安文化?文化和公安文化有哪些特征?这是公安文化建设中绕不开的话题。文化的内涵有五个层次: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文化教育、器物文化,文化的特征有六个方面:文化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文化的广泛性和丰富性、文化的层次性和延伸性、文化的主体性和多样性、文化的传承性和持久性、文化的动态性和交融性。公安文化的特征有七个方面:政治性、强制性、纪律性、保密性、公正性、服务性和科技性。

文化;公安警察文化;内涵;特征

当前全国公安机关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公安文化建设。在实践中,基层民警或基层公安机关领导经常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什么叫文化?什么叫公安文化?文化和公安文化有哪些内涵和特征?公安文化、法制文化、警察文化究竟有没有区别?建设公安文化如何切入?有哪些路径可选择?等等。最近,浙江省公安厅政治部和浙江省警察协会围绕以上话题在湖州联合召开了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公安民警参加的座谈会,与会者对上述问题简述了各自的观点,很有启发。文化建设的内容很丰富,要研究探讨的问题也很多。笔者不揣冒昧,就文化和公安文化的内涵与特征谈点认识和看法。

一、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什么叫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术界开展的文化大讨论中,学者们争议很大。笔者在这里不作语义学或纯文化学的探讨,而是采用学术界普遍公认的定义作点说明。《现代汉语大词典》、《辞海》、《辞源》这三部权威工具书都对文化作了定义和解释,虽有不同侧重,但广义的文化定义是相同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笔者认为这个短短31个字的定义之所以被公认,是因为这个定义概括最准确、内涵最丰富、外延最广泛,可以涵盖其他所有定义和文化分类。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清楚界定出文化的特征。

(一)文化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所谓独特性,表现在文化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这是人与动物根本的区别所在。过去我们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人会劳动、会制造工具,但动物学家研究表明,动物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有很多动物,特别是像狒佛这样的灵长类动物,有家庭有亲情,有意识与思维能力,不但会劳动而且会制造简单的工具,但它们没有文化。一条狗穿上衣服,不能说这是狗的服饰文化,而是人给它穿上去的,反映了人的审美意识。动物有运动会,但不是动物组织的而是人类的活动。人与动物的区别主要是在进化过程中人类发明了记人记事的符号和文字。最早的先民用结绳记事,或在岩石上刻上记事的符号或绘画。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骨头上的甲骨文,后来有了陶器、青铜器、竹简、帛、绢、纸等记载文字与信息的材料,直至今天用电脑和互联网,记录传播交流信息越来越便捷。动物有语言和信息传递,但所有动物都没有在进化过程中发明和使用记载语言文字和信息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主要是文字信息符号和使用文字信息符号的能力技巧。所以,在以上提到的三部工具书中,都对文化有补充解释:文化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和一般知识。由此引伸出文化人、文化教育、学文化等这些概念。也就是说,认识字、会读书、会写字的人就是有文化的人,以写文章为主要职业的人就是文化人,不会读书写字就表示这个人没有文化。由此引出信息化时代,文化应该是记录传播信息的工具和使用这种工具的能力技巧。在信息化时代,不会上网就相当于古人不会写字,就会被年轻人看成没有文化。

所谓创造性,是指文化不是自然的而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创造出来的。人类为了生存发展,不断地有科技发明和创造,科技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用巨大。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不断创造、传播、传承、积淀文化以及再创造文化的历史。

(二)文化的广泛性和丰富性。文化的广泛性指的是文化不是某些人,或只是某一个民族、某一个国家创造的,而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从时间上讲,不同时代创造不同的文化;从空间上讲,每个民族创造了自己民族独有的文化。文化的丰富性是指由于文化是人类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总和,所以文化的内涵就十分丰富。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类所有创造出来的有形无形、精神与物质的产品都具有文化属性,都属于文化范畴。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年代的文化,我们叫史前文化,自从有了文字,我们才进入文明时代。我们之所以说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因中国的历史记载有5000多年,但我们不能说中国有5000年的文化史。石器时代离我们已数万年,石器时代留下的人类使用过的石器工具,我们叫“石器文化”,河南新郑县裴李岗村发现了8000多年前的石磨、石棒、陶器、古村落等新石器晚期中华祖先的遗址,我们叫 “裴李岗村文化”。浙江河姆渡发现了7000年前我国先民的生活遗址并发现了船和水稻,我们叫“河姆渡文化”。前几年在宁夏和政地区发现了数量庞大的500万年到1500万年前的哺乳动物骨骸化石,但它没有被命名为“和政文化”而叫“和政哺乳动物化石群”,因它不是人类的活动。人类的文化史与人类的起源发展史同步。全人类几万年的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无法计算,可见文化的内涵是多么丰富和复杂!正因为如此,对文化的分类也是无穷无尽的,在不同的语境下,“文化”一词所指的内涵是不一样的。

(三)文化的层次性和延伸性。所谓文化的层次性,是指文化的内涵虽然十分广泛而丰富,但它是有层次的。我们现在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根据文化的层次性特征提出来的。既然有核心价值观,就有不是核心而是一般的价值观。文化学者一般把丰富复杂的文化现象分为几个层次。如果我们把广义文化比作一个大圆圈,在大圆圈内分若干层次,最核心的第一圈就是观念文化,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观念文化指的是宇宙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等观念形态的东西。观念文化形态决定其他所有文化形态。观念文化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指社会意识形态。由于观念文化是文化体系中最核心、最深层、最重要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东西,所以《辞海》、《辞源》中特别说明,文化狭义地理解就是指社会意识形态。第二圈是制度文化,指的是在观念文化指导影响下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制度和礼仪规章。观念制约着制度,制度体现了观念,通过制度又强化观念。比如,我们过去在思想观念上认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就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划等号。邓小平南巡讲话明确指出: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不是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标准。这一观念的转变带来了我国经济体制的一场革命。没有思想观念的转变,就没有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和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出台的一系列法律和制度。第三圈是行为文化。行为文化主要指的是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观念是柔性的,而制度是刚性的,要落实观念必须有制度保障。制度一旦确立就要强制执行,这就给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于是就产生了与这种观念与制度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违背了就要受到法律制度的惩罚和社会舆论的谴责。时间一久,这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就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有的性格特征、地域风情、行为习惯、职业特性和伦理道德。通过代代相传又强化了最深层的观念文化,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地向核心观念文化确定的方向演化。第四圈是文学艺术、文化教育、新闻舆论等体现前三个层次的文化载体。这一层次的文化最接近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文化概念。其实,文学艺术、文化教育、新闻舆论等是体现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载体。文学艺术、文化教育、新闻舆论与制度文化一样是为了体现强化核心观念文化,只不过制度文化通过刚性的规定而强制人们遵守,而文学艺术、文化教育、新闻舆论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柔性方式来体现核心观念。这就是文治或叫教化。《辞源》对文化的解释就是“文治和教化”。这个“文化”的内涵与“武力”相对应。“文治武功”、“文死谏、武死战”,这里使用的“文”就是这个层次的概念。最外围的第五圈就是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我们日常衣食住行乐所使用的有形器物,包括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是最表层最外围的文化形态。交通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乐器文化、建筑文化就属于物质文化或器物文化。这些文化形态是深层次文化观念的外在体现。封建社会对出行、服饰、饮食、乐器、建筑、殡葬的坟茔等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既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又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理念。由此可见,文化的层次性从内到外依次是:文化──观念文化(社会意识形态)──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文学艺术、文化教育、新闻舆论——器物文化。

所谓文化的延伸性,是指由于文化是分层次的,但每个层次在不同语境下又可以延伸出另一套文化体系。以中国服饰文化为例,服饰文化从文化层次分,既可作器物文化,也可作民俗文化。如作民俗文化,其外延层次是:文化──民俗文化──服饰文化──汉民族服饰文化──江南服饰文化等,以此类推。如作器物文化,其外延层次是:文化──器物文化──实用文化──服饰文化。越往前内涵越丰富外延越大,前者制约着后者。

(四)文化的主体性和多样性。所谓主体性和多样性,就是说文化内涵如此广泛丰富复杂,但任何一种文化体系中都有占主导地位的主体文化,文化是主体与多元的统一。文化的主体性可从两个方面讲,一是精神的,一是物质的。所谓物质的也有两个坐标:时间的纵向坐标和空间的横向坐标。纵向就是以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衡量当时的时代,所以有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互联网时代等。我们把春秋战国尤其是夏商周叫青铜器时代,因为这一时代青铜器最能代表当时先进的生产力,在物质文化领域“青铜文化”就是主体文化,并不是说那个时代全部使用青铜器。空间横向就是根据文化诞生的不同空间和环境而产生的不同文化体系。以海平面为起点,人类居住在三个空间层次中:海洋、平原和高原。产生不同的三种文化形态:海洋文化、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欧洲、地中海在沿海一带,所以西方文化的主体是海洋文化(商业文化)。这种海洋文化形成重商、重利、重契约的观念和习惯,爱冒险、重个性的性格。黄河流域的华北平原和长江流域的江汉平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中华文化是农耕文化。农耕文化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是靠天吃饭,所以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理念,勤劳节俭的品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故土重迁、不敢冒险的性格。宁夏、内蒙、新疆等我国西部地区和中西亚地区、非洲大部分地区的传统文化属游牧文化。他们逐草而栖、居无定所,那里有水草就住在那里,马背和帐篷就是他们的家。这种文化形成了游牧民族喜爱流浪、喜欢运动、性格彪悍、勇敢好战的习俗和性格。所以,在传统文化中,沿海地区的主流文化是海洋文化,平原地区的主流文化是农耕文化,草原地区的主流文化是游牧文化。

所谓精神层面,指的是思想观念与制度。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文化都是多样的,但任何国家、民族和时代一定都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中华文化是千百年来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但中华民族的文化有一个主体,就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融合各民族文化而成。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历史演变中,经历过民族间的战争,历史上中原地区曾多次落入少数民族之手,元清二朝曾统一中国数百年。政权落入游牧民族之手,但中华民族以汉文化为主体并没有改变。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任何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同样,在一个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一定是体现这个国家统治阶级思想和价值观的文化。在奴隶社会,体现奴隶主思想观念的文化就是主导文化,在封建社会,体现封建统治者的思想观念的文化就是主导文化,在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体现资产阶级思想和价值观的文化意识形态一定是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在我国应该是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公安警察文化也是主体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现“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是公安警察文化的主体文化。

(五)文化的传承性和持久性。一种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代代相传,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有时甚至这个国家消亡了,民族流散了,但因文化的存在使这个民族长久生存下去。文化的传承性和持久性有两个很典型的例子。一是前几年,湖北一位研究民俗学的专家到湖北房县采风民歌,在很偏僻的山区,他听老人妇女唱当地民歌,其歌词居然是3000多年前的《诗经》。而这些民歌手没有一个人读过《诗经》,这些歌词是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下来的。这一发现揭开了一个文学史上的千古之谜,即《诗经》的收集和总编者是西周大师尹吉甫,周宣王时封于房县。二是以色列犹太民族长达数千年没有国家没有定居地,散落在全世界各地,但不管身在何处,犹太民族始终秘密地保留着他们的民族文化,用他们特有的希伯来语来维系相互之间的感情与信息,直到犹太民族在现在的以色列复国,全世界才知道以为失传的希伯来语原来一直在犹太民族中间长期保留着。由此可见,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持久的生命力。文化的传承性和持久性集中体现在民族文化、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中,在中国一个端午节就传承了数千年,几千年前的龙舞狮子舞到现在已从中国传到全世界,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龙狮舞。当然,人类在数万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有些文化与其他文化融合了,而有些文化确实消亡了。导致文化消亡的原因主要有几种:一是不能跟上时代步伐,被其他先进文化同化了。比如我国古代的北方少数民族游牧文化慢慢消失了。二是战争。在西周时期,我们有数以百计的诸侯国,到春秋有五霸,到战国有七雄,经过长期的战争,这些在历史上曾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明现在已失传或失散了。三是地震、洪水、火山爆发等特大自然灾害。柏拉图曾描述过一个12000年前高度文明的大西洲,一场激烈的地壳运动使整个大西洲的文化消失了。7000年前浙江“河姆渡文化”因海水的入侵没有传承,消失了。

(六)文化的动态性和交融性。所谓动态性,就是从时间角度说,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人类的文化都是由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狩猎时代、农耕时代、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变化而来。推动文化发展的最大动力是科学的发现、科技的发明和创造。以科技为动力,落后的文化不断地被先进的文化所取代,不断地推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文化的动态性特征决定了任何一种文化必须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如一种文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这种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先进文明不断战胜取代落后文明的历史。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实际就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取代另一种不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落后的文化。利比亚的卡扎非之所以顷刻间灰飞烟灭,表面上看是外部势力的干预,实际上是他所遵循的游牧文化形态已严重脱离了现代的文明社会。卡扎非到法国去访国还要带骆驼,在凡尔赛宫前搭帐篷,用这样的文化治理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国家能巩固他的统治吗?中国近代以来清政府在列强面前屡战屡败,最后封建制度崩溃,清朝统治灭亡,其根本原因也是清政府抱残守缺、闭关锁国,世界已进入热兵器时代但中国的文化观念和制度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用长矛大刀对付洋枪洋炮。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是必然趋势,这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顺者昌逆者亡。

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一般有三种形态:一是通过暴力革命用武力取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美国的南北战争结束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等就属此类。二是通过内部革新力量的推动脱胎换骨,比如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是通过不流血的改革完成了由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实行君主立宪。三是不流血的和平革命。南非的曼德拉和印度的甘地就是和平革命的代表。邓小平曾说过,改革就是革命。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文化意义上讲也是一场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的一场和平革命。我们党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就有“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顺应历史潮流,是深思熟虑的远见卓识,是我们党探索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如果我们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人多力量大,搞人海战术,用农耕文化来应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我们会吃大亏,中国近代史上的教训要牢牢汲取。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主要指的是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科技文化,有些民俗文化、民间文化、文学艺术等不能以先进与落后来区别,不能或不应对不同的民族文化、风俗文化、民间艺术存在歧视性。

所谓文化的交融性,就是从空间角度讲,任何一种民族文化产生后,就不是你这个民族所独占,它就属于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文化具有很强的交流性和融合性。人与人之间要交往,随着人的交往各地域各民族国家的文化自然就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借鉴。随着人类交流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文化的交流整合碰撞融合的范围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喉、安全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吃饭基本靠偷的落后地区,文化的进步交流融合就十分缓慢。石器时代到农耕时代以万年计,农耕时代到工业化时代以百年计,进入信息化时代则以十年计。现在我们经常讲到60后、70后、80后、90后,就是在信息化条件下社会改变之快。我国西部大开发,首先解决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加快西部地区与先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各国文化交流的空间障碍已不复存在,国际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这种文化交流的速度广度深度力度前所未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执政者如无视这种变化,必将被历史淘汰。我们要勇敢、坚定、沉着迎接信息化、全球化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把握世界发展变化的趋势,顺应历史潮流,以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大胆吸收世界先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一切优秀文化,同时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构筑好文化防线,对破坏我国社会稳定、颠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华文化保持高度的警觉。

二、公安警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搞清了广义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公安警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自然也就清楚了。警察文化就是自从人类社会有了警察这一职业以来所创造的与警察有关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警察文化。这里有几个限制词:一是中国特色,也就是说要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警察文化;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层意思就限定了我们要讨论和建设的是社会主义警察文化,而不是封建主义或资本主义的警察文化;三是公安警察文化,而不是法警、武警、狱警文化。

(一)公安警察文化的内涵。任何文化都是一种体系,公安警察文化也是一个体系。那么公安警察文化体系的层次结构如何呢?与其他文化体系一样,公安警察文化也有五个层次,也即五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公安警察的观念文化。也就是要解决“我是谁、为了谁”的问题。观念文化统领制约整个公安警察文化建设。“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一公安机关和民警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公安警察文化的观念文化,是整个公安文化建设和公安队伍之魂。在公安警察文化建设中要始终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抓手,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意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八个字言简意赅,概括力很强。“忠诚”体现了公安队伍的政治要求,“为民”体现了公安机关的服务性要求,“公正”体现了公安机关的执法要求,“廉洁”体现了公安机关作为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要求。公安警察文化建设要一定始终把住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其他所有的公安警察文化建设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这一核心价值观。

二是公安警察制度文化。观念文化要通过制度文化来实施。在公安警察文化建设中我们要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纪律条例来体现核心价值观,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实现核心价值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等与公安工作与队伍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纪律条例都属公安警察制度文化的范畴。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公安警察文化时,我们要完善各类与公安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要与队伍建设的正规化、执法活动的规范化结合起来。否则,核心价值观教育表面上轰轰烈烈,最后是雨过地不湿,认认真真走过场。

三是公安警察文化的行为文化。观念文化是看不见的,制度文化是写在纸上的,体现观念文化、落实制度文化的就是行为文化。是不是真正践行了核心价值观念,是不是真正落实了法律和制度,就看行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公安机关窗口单位服务规定》、《五条禁令》等就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行为规定和要求。公安部开展“大练兵”、“大接访”,提倡“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三懂四会”以及擒拿格斗、武器警械的使用技能等就是警察行为上的特殊要求。我们在建设公安警察文化时,要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进行梳理并加以完善。

四是公安警察的文艺体育、教育培训、新闻引导等文化载体。这是我们当前讲得最多的公安文化,如吹拉弹唱、琴棋书画等,它们是公安警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落实核心价值观和各项制度,需要公安文艺创作,弘扬队伍正气;需要加强警察文化建设,丰富民警的文艺生活,满足民警的精神需求;需要加强公安警察的教育培训,加强警察院校建设和培训基地建设;需要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和工作环境;需要加强公共关系建设,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等等。

五是公安警察的物质文化或器物文化。这是最外表最能鲜明体现公安特色的文化。其内容很多,包括警服、警车、警用器械、警用建筑、警察特有的标志标识等。公安警察器物文化建设要体现核心价值观,同时要有鲜明的职业特点,让人一看就知是公安机关和公安警察。我们在建设公安文化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公安器物文化建设,让老百姓看到公安警察的标志标识可亲可敬有安全感。

(二)公安警察文化的特征。公安警察文化与广义文化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广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受广义文化规律性的制约,通过警察文化建设又丰富了广义文化的内涵。我们在研讨公安警察文化时,既要研究文化的普遍性特征和规律,更要研讨公安警察文化的特征和规律,尤其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警察文化的特征和规律。那么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安警察文化有哪些特征呢?《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规定:“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人民警察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指出:“公安机关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行政机关。”这是我们目前对公安机关的定性。西方的政治制度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权独立。而从我国公安机关的性质可以看出,武装性质像军队,刑事司法力量像西方国家的司法部门,治安行政力量是行政机关。这就是我国公安机关的特殊性。我国公安机关体制的优越性和目前所遇到的困惑与矛盾都与对公安机关的性质定位有关。由此我们可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警察文化的独特性。

一是政治性。从文化体系分类讲,公安警察文化属政治文化,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是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服务的。这就要求公安机关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不是某个人的领导,而是严格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的理论主张在依法治国的今天通过法律体现出来,因此服务党的领导最直接最好的路径是严格遵守党领导下制定出来的宪法和法律。对于公安机关而言,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就是最好地服从党的领导而不是服从某个县委书记个人的领导。如果离开了法律而服从某个人领导,公安机关变成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武装那是很危险的。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要讲政治,而最好的政治就是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有的公安机关成为黑社会的保护伞,就是没有把党的领导与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统一起来,只听从上级行政机关某个人的领导。理论上的混乱带来的是政治上的危机,从而使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在政治上处于尴尬境地。如何摆脱这样的困境?只能回到法治轨道上来。党的意志已经体现在法律上,任何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而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公安机关接受党的领导就是要严格公正执法,任何人以党的名字行违反宪法法律之实,公安机关应坚决抵制和反对,这才是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三者统一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公安机关把讲政治与严格执法统一起来,政治的坚定性与执法的严肃性统一起来,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让党和政府放心。这一点十分重要,尤其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必须牢牢记住。这也是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最好的保护。

二是强制性。这是由公安机关的武装性质决定的。警察的武装暴力性是自从警察诞生后就有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早已作了深刻的阐述。一个国家的暴力机关主要是军队、法庭和警察,没有这三者就不成为国家。到了共产主义才没有国家、军队、法庭和警察。在这之前,关键问题在于由谁来掌握这一武装机关,对谁使用暴力,怎样使用暴力。如果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不会使用暴力,就与其他行政机关没有二样,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里笔者要强调说明的是,一是分析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武装性质并不是作者提倡和鼓励使用暴力,好像我国制造核武器并不等于提倡和鼓励使用核武器一样,我们反对使用核武器,并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公安机关的武装性目的是制止暴力犯罪,对那些有暴力犯罪动机或倾向和正在实施犯罪的人起到震慑作用;二是反对随意使用;三是提倡尽可能不使用暴力;四是要依法使用武力;五是武装性和暴力性既包括动刀动枪,也包括警棍、手铐、绳索、催泪弹、橡皮子弹、高压水枪,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用杀伤性武器。所以,这里说的暴力性指的是一切强制性约束性措施,这是公安机关最鲜明的特点。这一特征要求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要有威严,让犯罪分子恐惧。

三是纪律性。公安机关是带有武装性质的半军事机关,因此,公安机关对公安警察的纪律要求就十分严格,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必须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严明纪律是公安警察不同于其他机关公务员队伍的一个鲜明的职业特点。刚到公安机关的民警,老民警会告诫他,不该做的坚决不做,不该看的坚决不看,不该说的坚决不说。要坚决执行命令,保证警令畅通。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公安警察文化的特殊性。公安部颁布《五条禁令》,直到现在还有个别基层公安机关领导公开唱反调,认为《五条禁令》是违法的,最后被免职。笔者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误区,是这样的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安机关是纪律严明、警令畅通的这一特性。有不同意见可以内部商讨,但公开唱反调就违反了纪律条令。

四是保密性。由于公安机关职能很广,它是行政机关,根据行政机关的要求,那就要政务公开、警务公开,但它又担负着反恐、国家安全、刑事犯罪侦查等职能,这些工作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保密性。因此,公安机关对保密性的要求比其他机关和其他警种高得多。保密性是公安警察文化的重要特征。

五是公正性。公正性是由公安机关是刑事司法力量决定的。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人治的环境下,公安机关不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力量,而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主要功能是消除政治上的对立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路线,实行改革开放战略,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这是在我国我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大转折,从此中国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在探索经济发展规律时,我们党没有停止对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就是我们党建党理论的重大突破。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所没有的创举。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就是在思想理论上完成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革命党与执政党有本质的区别。革命党要完成的是推翻旧的政治制度、夺取政权。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在理论上要探索的是中国革命的规律,毛泽东同志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主要的方法就是分析阶级矛盾和对立,发动农民参加革命。解放后我们还是以革命党的理念、思维和方法来治党治国,不断地进行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主要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发动群众,每七八年来一次揪出反党集团及其社会基础的群众运动,不断地撕裂社会群体激化社会矛盾。这是古今中外历史所没有的,所以叫“史无前例”。而党的十六大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后,作为执政党要研究的是如何巩固执政地位并长期执政,要探索的是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党的工作不是整天折腾搞阶级斗争而是把重点放到经济建设、改善民生、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上来。要长期执政就需要社会长期稳定,要长期稳定就要通过法律规范国民的行为,通过制度和法律解决各种利益纠纷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依国治国是巩固并长期执政、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治国之策。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体现在法律的公正性和执法的公正性。法律的公正性体现在制定法律要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我们的法律在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不同阶层的声音,而不是由少数专家坐在办公室里参考外国法律起草出来,更要防止法律起草者把某些人某些阶层的利益法律化,失去法律的公正性。执法的公正性要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绝对不能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如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公不严,法律就如同废纸。在社会主义公安警察文化建设中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重中之重。公正执法文化理念的贯彻,其目的是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使公安机关具有公信力,取得社会各界的尊重和信任。

六是服务性。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服务性特征是由公安机关是治安行政力量这一定性决定的。公安机关是政府的一个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是并列关系,公安机关的警察是公务员,受公务员法的约束,又是半军事化的组织,受严格警察纪律的约束。政府的职能是服务,所以公安机关也是为民服务的机关。我们现在出台的一系列为民便民措施,下基层、下企业、“大接访”、社区警务、警民恳谈、“警务广场”等都是公安机关服务职能的体现。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这既是我国人民警察性质决定的,也是世界先进警务工作的趋势。履行好公安机关为民服务的职能,其目的是让人民群众满意。

七是科技性。公安机关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治安秩序和社会秩序,就必须拥有现代化的科技知识、科技手段和科技装备。随着犯罪分子的高智商化、犯罪手段的科技化、犯罪活动的国际化,没有高科技手段就束手无策。公安机关无论是情报信息的收集分析、刑事犯罪现场的勘验和各类物证的鉴定、网上追逃、路面监控、网络安全、网上服务等都需要科技手段。我们提出科技强警战略、进行网上作战,都是公安工作科技化的重要表现。对科技的运用和需求也是公安机关和公安警察与法警、狱警不同的鲜明特征。

政治性、强制性、纪律性、保密性、公正性、服务性、科技性是我国公安警察文化的主要特征,分别代表了公安机关是党领导下的组织和队伍,是预防打击惩治各类犯罪活动的队伍,是公正严明的执法队伍,是为民便民的服务队伍。实现上述四大职能的目的,就是要让党和政府放心,让犯罪分子畏惧,让社会各界信任,让人民群众满意。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公安警察文化的目标和目的。

公安警察文化的七个方面特征不是笔者凭空想象的,而是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根据法律法规和上级领导的要求目前正在做的。公安警察文化这七个方面的特征和要求,一旦落实到具体公安工作和具体民警身上,就难免会出现一些困惑和问题,公安工作实践中政治性、强制性、保密性等要求与服务性、公正性等要求在很多情况下是很难做到平衡与统一的,这就使得基层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左右为难、疲惫不堪,以至于陷入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的尴尬境地。笔者认为,基层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出现这些困惑和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公安机关的职能定位与现行的公安体制机制严重不相适应。公安体制机制不理顺,增加更多的警力也无济于事。公安警察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不是某一个部门和警种的事,需要在公安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组织有关机构和专门人员,首先要对公安体制机制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以厘清轻重缓急并按阶段分步骤予以实施,从而使公安体制机制建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D631

A

1674-3040(2012)04-0032-07

2012-03-12

郑德明,浙江省公安厅办公室调研员,浙江省警察协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蒋国长)

猜你喜欢
公安机关公安文化
关于公安机关“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化运行机制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谁远谁近?
公安部印发《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的通知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脑筋转个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