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联理论看口译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变通翻译

2012-01-27 10:25贺婷婷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22期
关键词:原语口译译文

贺婷婷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外语系

从关联理论看口译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变通翻译

贺婷婷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外语系

文化负载词是指某种文化中特有的,包含某种审美信息的词语或词组。汉语文化负载词是指包含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审美信息的词语或词组。多年来,文学翻译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引起了翻译界诸多的思考与讨论。但对于翻译的另一大领域-口译-中出现的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关注不多。本文旨在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口译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变通翻译。

关联理论;口译;汉语文化负载词;变通

引言

为了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我们一方面要向他国,尤其是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把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到其它国家。而汉语文化负载词正是中华民族语言中的精华,它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讨论它们的可译性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也曾有人讨论过文化负载词的可译性,但多是运用传统译论的观点来评价其可译性,故多认为其可译性极低,有人甚至认为它们不可互译。本文作者认为这不利于指导翻译实践,因为这容易使译者对译好这类词丧失信心。我们必须寻找新的翻译标准来评价这类词的可译性从而更好地传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郭旭明,2007)。

1 理论框架

王斌认为,关联理论解释的翻译现象就是同化翻译、可译性与重译.事实上,关联理论也可以解释异化翻译现象.翻译就是翻译作者的意图。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译者可以作异化翻译。这样做虽然会增加译文读者的推理努力,但译文读者能获得更大的语境效果,从而也能保持最佳关联性的传递。根据认知语境的特点,必要时在译文中增加信息为译文读者营造一个关联语境,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近的语境推理前提.但过多的增加信息会增加推理努力且背离原文作者的意图。文化负载词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历史的一些词汇.因此英汉互译中对这类词汇的处理应遵循"文化传真"的原则即要求译语从文化语义的角度再现原语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袁婷,2006)一般认为,文学翻译中的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包括归化和异化两种。归化的方式即将词语处理为目的语文化中对等的词语,以便于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异化的方式即保留文化负载词的原汁原味,异国情调,一般以直译或音译的方法将原语直接译过去。而口译是一种积极的,复杂的,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意义再现活动。口译所再现的话语意义不仅仅是简单的言内意义,而且还涉及信息内容所包含的言外含义,话语风格,文化特征,言者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口译是一种集语言信息,语境信息,文化信息,心理信息等于一体的综合交际活动。(梅德明,2006:6-7)同时,口译具有临时性,即时性的特点,异化的方式显然不能够达到即时有效沟通的目的。而归化的方式虽能使目的语读者即时了解原语意义,但文化负载词往往是某种文化中的特有物,在另一种文化中并一定有对等物。而汉语与英文在这方面的差异则更明显。归化是倾向性的总体翻译行为,表现的极致就是译文读起来全不像译文,使得原文本的文化信息丧失殆尽。而变通是局部性的处理方法,体现的是一种灵活的手段,更为注重的是能否被接受这个带迫切性的问题(孙艺风,2004)。关联理论认为,交际能否顺利进行,主要看听话人能否利用正确的语境,即讲话人意欲表达的语境来理解话语,达到交际的目的。语境就是理解某个话语所使用的各个前提的集合,语境是一种心理构成,更强调交际双方对于世界或认知环境的预测假设(Sperber & Wilson, 1986a:15)。关联理论也认为,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认知环境呈不对称性,其间存在着差异,因此交际者说出话语的行为并不能保证其交际意图的准确传达,也不能保证听话人对交际者的交际意图的准确理解。对最佳关联的搜寻不仅能引导听话人找到交际者所意图的语境,而且还帮助听话人推理出交际者意图的解释和语境效果(即交际者意图传达的真正含义),以便能够对听话人的认知环境有所改变,给听话人的认知环境增添了新的知识,加强或修正其认知环境中已有的知识。关联理论提出了两条关联原则。关联的第一原则或认知原则为:人类认知倾向于有机构成以达到最大关联。关联的第二原则或交际原则为: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Sperber & Wilson 1995:262-270)。其中,前者与认知有关,后者与交际有关。第二原则以第一原则为基础,而第一原则却可预测人们的认知行为,足以对交际产生导向作用。

2 个案分析

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在WTO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一句中国谚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时首先说:“If you don’t go into the cave of the tiger,how will you get its cub?”接着又说,“in other words: no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ed.”拉米在引用这句谚语前面用的是汉语意思的直译,而后面则引用了西方广被接受的意义基本对等的谚语。这虽然不是翻译的例子,但从另一侧面反映,当某一文化负载词出现时,可先从原语出发,进行直译,保留原语特色,同时尽量找到目的语中的对等词语,以达到即时有效沟通的目的。再如中国传统的书法工具毛笔,一般意译为“Traditional Chinese writing tool, or brush”。其实在前面也可以加上毛笔的音译,即“maobi”,这样,可以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路途上迈出一小步。一般来说,在文学翻译中,对待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方式有增补,扩充,重复等。而在口译当中,也可以对具有不同特征的文化负载词进行不同的变通处理。对待音节较少的发音简单的词语如“毛笔”,“福娃”,“长江”“功夫”“胡同”“大妈”等中国特有的词语,可以先对其进行音译或重复,以传达汉语的原汁原味,即将其直译为“maobi”,“fuwa”,“changjiang”,“gongfu”,“hutong”,“dama”等,必要时对其进行简短说明;而对于较长的,在目的语中又没有对等词语或对等意境的词语,如“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精神文明建设”“钉子户”等可以将其以异化的方式完全直译,让目的语听众靠近到原语来,体会并记住原语的这一特别文化;而对于较长的,在目的语中又有广被接受的相对对等的词语, 可以先将其以异化的方式完全直译,再加上目的语中对等词语以补充说明,这样,既可以传播本土文化,又可以起到即时有效沟通的作用,如以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比拟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变通方法的侧重点仍然在直译方面,补充的对等词语仅为使沟通更为即时有效。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关联理论认为,交际能否顺利进行,主要看听话人能否利用正确的语境,即讲话人意欲表达的语境来理解话语,达到交际的目的。语境就是理解某个话语所使用的各个前提的集合,语境是一种心理构成,更强调交际双方对于世界或认知环境的预测假设(Sperber & Wilson, 1986a:15)。因此在口译的某种具体语境下,目的语听众会根据语境尽量靠近原语发言者的思路,从而理解原语变通翻译后的词语。

3 结语

一方面,在许渊冲看来,“中国传统文化要对全球文化做出贡献,需要把中国文学翻译成为外文。在今天的国际间,使用得最多的外语是英文,因此,中国文学如果要全球化,首先需要翻译成英文。”细心体会许先生的这段话,我们不难发现,许先生强调的是,在当今世界,中国翻译界在广泛吸收世界各国先进文化的同时,应该通过翻译,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把悠久的中国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国文化,“使全球文化更加光辉灿烂”。看来,促进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理解与了解,进而促进其交流与对话,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共同创造人类的灿烂文化,应该是翻译的使命所在,此乃翻译之大道(许钧,2006)。另一方面,口译的即时,临时性特点又要求我们将有效沟通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口译过程中采取合适的变通方法对汉语文化负载词进行处理是一项既复杂又艰巨的任务。

[1]Sperber, D and Wilson, D.1986,Relevan 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Oxford: Blackwell

[2]Sperber,Wil.s关on 联性:交际与认知》再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孙艺风.视角 阐释 文化——文学翻译与翻译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4]许钧.译可译 非常译——谈翻译之道.文汇报,2006.9

[5]袁婷.英汉互译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对策.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6]郭旭明.从目的论角度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可译性.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28卷11期

[7]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贺婷婷.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外语系,毕业院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方向:口笔译,学历:硕士研究生。

10.3969/j.issn.1001-8972.2012.22.132

猜你喜欢
原语口译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弟子规
弟子规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基于ZigBee协议栈的PHY服务研究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基于原语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组合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