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培英
健康体检是近些年来不断得到重视和发展的一项居民健康检查手段,不仅广泛运用于用人单位、学校、军队、相关资格考试等的准入过程中,也常常见于社会大众对于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估。随着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国民对于自身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健康体检作为一项产业应运而生,其概念为针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并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通过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咨询等服务内容,它起着促使公众保持能量平衡、有效运动、量化饮食和身体活动的社会使命[1]。
健康体检机构的兴起,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医疗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大众对于疾病预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各种民营资本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不断注入的情况下,健康体检机构变得形式多样化,数量也急剧增多,特别是2003年非典肆虐之后,多形式、多模式的体检机构受到了社会大众的普遍欢迎,并涌入市场,形成一个拥有庞大市场和上升空间的第三产业。据统计,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医疗消费支出为2648.5亿元,而保健品消费支出近1000亿元。在北京、武汉等一些大城市中,年体检消费量可达40亿元。有数据证实,在健康体检管理方面投入1元,相当于减少3~6元医疗费用,如果加上由此产生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回报,实际效益是投入的8倍[2]。可见,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疾病的预防和自身的健康程度更加重视,人们用于健康体检的消费将会较大幅度的增长。因此,无论从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方面考虑,健康体检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体检市场需求的潜力和空间将会更大。
2002年北京慈济健康体检中心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体检机构,随后各种私营性质的体检机构逐步成为体检市场中的生力军。另外,各种性质的疗养院内增设或进一步完善的体检中心也逐步活跃在竞争激烈的体检市场中。同时,各级大型医疗机构也开始不断重视这个可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体检市场,并且迎合“医检分离”的体检要求,下设各种体检中心,从门诊诊查中脱离出来,形成了一套完善、系统和更加重视服务理念的体检流程,成为整个体检市场的主导者。
国内体检市场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过低的准入门槛、简易的规章制度和缺乏有效地审核和质控体系是引起体检市场中体检机构种类繁多、相互间良莠不齐的主要原因[3]。根据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各级各类的医疗机构均有相关管理标准,唯独体检机构在管理标准中缺乏明确规定。在设立体检中心、开展体检服务的行业准入过程中也缺乏严格标准,只需在专业医疗机构中拥有从事健康检查的行业工作人员,具备资格证和行医证便符合了设立健康体检机构的要求,这对体检行业的操作规范化、结果标准化极为不利。
与医疗行为不同,体检医师所面对的主体是大部分的健康人群或亚健康人群,需充当更多的服务性角色。在体检过程中,如何做到更加人性化,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简便的检查流程是各体检机构极为重视的一环。而许多体检机构中缺乏专门的体检医师和服务人员、服务理念不强、管理意识薄弱,甚至部分检查不能做到“医检分离”,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目前,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类体检机构中,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根据目前国内众多健康体检机构的模式、性质和隶属关系,主要分为三类[4]:一是附设于综合性医院的体检机构,如在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设立的体检中心,这一类型的体检方式是目前在体检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二是独立于医院之外的专业体检机构,包括由卫生主管部门或疾病控制中心置办的体检中心以及近几年新兴的民营或中外合资的健检中心等;三是近年新兴的疗养院内的体检中心,如各地方的疗养院和军队、企业疗养院等。这三类模式是目前市场上发展较为成熟的健康体检模式,具有其完善的运营机制,全面的检查手段和专门配备的技术力量,但每种模式都有其一定的缺陷存在。如何克服在健康体检行业里不同类型模式的自身缺点,寻找最适合社会大众和不同层次人群对于满足自身健康需求的一种最佳模式,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市场上各类体检机构,无论是民营还是合资,都是以建立专业化、市场化、服务型、盈利性为手段和目的,大部分机构专业定位准确、管理体制完善、业务运作成熟,且在体检过程中服务人性、环境优越和设备先进,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然而,参加体检的客户在选择这类机构时却往往较为慎重,因为体检者本身或社会对于检查结果的认可度和检查费用等方面常常会产生疑义。因此该类机构缺乏足够和稳定的客户来源,同时它们在健康体检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制定等方面需要自我探索和完善,且前期投入较大、市场运作困难,收益无法得到保障。另外,专业化的体检机构过于注重体检环节和现场服务,在档案建立和随访机制中存在着一些缺陷。
同时,该类体检机构缺乏强有力的医院资源做支撑,即便拥有权威、完善的健康体检能力,但对于阳性检查结果缺乏有效的后续治疗手段,无法做到和医院资源有效整合。在国内,健康检查人群自主选择体检单位,一旦发现阳性结果需要自己寻找医院和医生就诊,而体检结果往往会要求被重新证实,而且在健康体检的过程中,大部分费用需要患者自己承担或者所在单位承担,这与国外的体检方式截然不同。在美国,每个公民根据医保中心指定体检机构和医生选择体检,而体检往往是在所指定医生多点执业中的社区或私人诊所中完成,进一步治疗则选择在所指定医生的大型医疗机构中完成。这种方式既可以保证居民在体检过程中不必进入拥挤的大型医疗机构,又能与一名医生长期接触,有利于信息管理和疾病治疗[5]。尽管我国不断重视健康体检,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但民营资本投资的体检机构想要得到稳定的人才队伍和医保支持,难度非常之大。
因此,以民营性质为主的该类体检机构在国内发展过程中必将受限于自身的先天不足。从国内一些体检机构的最新定位——“高层次、高水平、有特殊的社区医疗”可见,其努力从单一体检到社区医疗的角色转变,真正目的是要纳入我国的医疗体系。
地方上各种类型的疗养院,如军队疗养院、企事业单位疗养院以及针对离退休干部的地方疗养院,面对这片“低投入、低风险、高回报”的蓝海,在目前的健康体检市场上也是倾尽全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体检服务。由于疗养院内的体检中心常常地处环境优美,服务优越,且有时带有度假性质,因此成为了吸引顾客的闪光点。但这部分体检中心存在民营体检机构一样的明显不足,即缺乏一支有经验、有技术、服务意识强的医生队伍和先进、全面的检查仪器和设备,这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尽管通过不断引进人才、增加设备,但没有综合医疗为依托,检测的结果往往不被三级医院所认可。而且在疗养院内聘用的相当一部分医生都是在大型医疗机构中的退休人员,长期脱离临床,在阳性检查结果的诊治分析中难免会与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理念产生偏差。
疗养院属于纳入医保体系的医疗机构,作为干部队伍和特定人群的保健机构,有着其他医疗机构难以替代的优势,但要在竞争激烈、不断成熟和规范的体检市场中站稳脚跟需要考虑与综合性医疗机构紧密合作,寻找强大的依托,并且探索自身的特色和模式。
目前,国内体检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综合性医院中附设的体检中心。这些综合性医院大部分是各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或省、地市级医院,拥有十分丰富的医疗资源,具备一流的技术和一流的设备。从省级医院到地方上的县市级医院,完善、成熟的医疗网络涵盖了各个方面。这些医疗单位在健康体检市场中拥有庞大的客户来源,通过体检市场也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影响力,扩大了医疗市场。可以说,体检已经成为了各大综合性医疗机构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大型综合性医院内设置的体检中心在管理上是一个独立的单元,配备了专门的体检人员和体检设备。在技术支持上又拥有一批稳定的专科医师,可以保证专科体检质量的权威性、准确性和持续性。对于相关学科检出的疾病,可以提供最及时和最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延伸服务,因此可以有效提升客户对体检中心的信任度。同时,体检中心可以有效利用医院内一大批最完善、最尖端的检查设备以及得到专门技术人员的支持,可以得到更全面和更进一步的检查。多学科专家队伍的后盾支持为体检中心的健康检查、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和健康干预提供了最有效的保障,是实现体检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
尽管这些体检中心受限于大型综合性医院内场地环境一般、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薄弱、体检流程导向性不明确等的缺点,但可以通过加强医院自身的体检队伍管理、培训,加强资源配置等方式得到解决。并且,通过充分发挥其自身医疗资源充裕、技术水平过硬、社会信任度高和体检数量庞大的优势,更进一步注重体检人群与患者群体的诊查行为差异,将人性化、服务化理念贯彻于体检过程中,这一类型的体检中心将会成为我国未来体检模式转变的最终趋势。
依据我院体检中心2011年的全年体检情况,体检人次为85894人,其中企事业单位、单位公务员、机关部门及公司等单位体检占绝大部分,约7万人次,普通居民体检大约为1.5万人次;其中男性约4.7万,女性约3.9万,处于20~65年龄段的约7.1万人次;在体检过程中有临床意义的阳性结果的发现人次接近5万,疾病谱涵盖了高脂血症、糖尿病、甲状腺结节、痔疮、高血压、子宫肌瘤、胆囊息肉等,其中以代谢性疾病为主,既有外科疾病,又有内科慢性疾病。以医院优越的设备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和政策资源为支撑的体检中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合理、有序和人性化的体检流程,并且完成了将所有参检人员的体检信息进行电子归档、随访追踪、后续治疗的配套服务,使体检更加人性、结果更加权威、治疗更加及时。在体检中心成熟完善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益探讨。
健康检查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受检者身体状况的评估结果,建立与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体检过程,严格执行体检要求是健康体检的核心内容。在实际的体检过程中,体检中心既要使复杂程序简单化、简单程序流程化,提高体检效率,又要保证体检质量,就需要体检医师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迅速的反应能力和崇高的职业修养。根据体检人群的自身特点,年龄、性别、经济状况、地域、职业特点等多方面的差异,体检中心设计了不同的体检套餐,力求做到检查项目的个体化,既要避免过度检查和有创检查,又要避免漏检发生。
信息化建设是健康体检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计算机采集的信息资料便于统一管理,减少差错和提高效率,必要时可以完成远程资源共享。信息化建设包括体检客户基本信息管理、流程管理、检后管理,有利于随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根据我院体检中心在运行管理中的模式,信息化建设将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整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且能对大量的体检数据能进行快速统计、分析、处理和利用。客户资料统一管理能及时有效地建立随访制度,特别是针对检查结果阳性的参检人员,可以提供更好地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和进一步的疾病治疗服务。
建立规范、标准和全面的体检中心需要一个业务知识丰富、技术水平过硬和服务理念超前的人才队伍。我院体检中心坚持定期进行人员业务培训、服务礼仪培训与考核,把握健康管理的学科发展,接受新理念、新技术的继续教育,强化和细化后续资料的电子归档、数据统计。同时加强体检工作人员院内感染知识培训,避免参检人员在医院环境与患者群体接触而感染疾病。最终使体检中心无论在检查结果还是服务内容上,每个细节都力求做到完美。
大型综合性医院内的体检中心有异于其他体检机构或体检中心,最重要一点是在于其丰富、权威的医疗资源。我院拥有微创外科省级重点学科群,8个省级重点学科;浙江省胃肠病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器官移植重点研究实验室(心脏移植分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同时拥有普外科内镜、妇科内镜、骨关节内镜、泌尿内镜、消化内镜、先心介入治疗6个卫生部首批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构建了移植、微创、放射介入治疗及急危重病救治四个学科群。体检中心以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浙江省放射质控中心、浙江省超声医学专业岗位培训中心、浙江省医学检查诊疗中心PET-CT分中心为技术支撑,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体检过程中对检查结果持有疑义或需要进行进一步有创检查时,可以随时与相关科室联系;对于发现有重要临床意义的阳性结果病患时可以转入专科门诊或病房进行治疗。在2011年8万多人次的体检结果中,疾病发现例数达到了近4万人次,包括了代谢性疾病、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泌尿系疾病等,需要临床干预的大约为1.7万;需要健康指导,改变生活方式的大约为2万;可能需要外科治疗干预的疾病包括痔疮、甲状腺结节、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子宫肌瘤、乳腺结节、肾结石等。因此,在健康检查中疾病的发现率是比较高的,完全需要设备先进、技术丰富的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做技术支撑,提高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体检中心建立体检人员的健康档案,将每次体检结果归档在案,体检分析人员依据每次体检结果,可以更为全面和动态地分析体检者的健康状况。同时,体检中心与临床专科医师可以建立紧密联系,将专科检查结果交由临床专科医师审核,对可疑体检结果进行最终评估,由此可以提供进一步更为有效的专科检查方式和治疗方式。健康档案的建立将体检者的健康管理更为系统、更为科学,可以有效地发现部分早期疾病,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意义重大。
总之,健康体检行业是一个具有极大发展潜力和发挥空间的行业,市场巨大,并且随着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增高,社会对健康的要求提高和体检行业的进一步完善,这种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健康体检作为健康管理学科的“实体产业”,是社会群众所能接触到的最主要平台,也是完成自身健康评估的主要方式[6],健康体检的意识将会进一步深入人心。建立以大型综合性医院为支撑的健康体检中心可以规避检查结果可信度不高、社会信任度不足、随访机制不健全、体检过程不规范、后续治疗不及时等诸多缺陷。同时,通过加强管理制度的建立、人才培训机制的完善、服务意识的强化,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成为今后健康体检市场中的主流。
[1] 梁卫华.浅谈健康体检机构的产生与发展[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6,4(4):89-90.
[2] 张成琪,孟庆跃,冯建利,等.健康体检发展与键康管理的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23(8):510-513.
[3] 李继清.健康体检市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医药,2008,8(12):152-153.
[4] 樊广林,司菊霞.现阶段健康体检机构类型分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7,1(1):52-53.
[5] 刘琼,黄邵新,阎丽静.健康体检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14):2212-2214.
[6] 许莹.加强健康体检机构自身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0,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