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兰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民医院,162892)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阐述了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均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说:“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说明了脾胃对于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至关重要。金元时期的李东垣更是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重要学术思想。他在《脾胃论》中说:“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四肢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生焉,岂一端能尽之乎?”又说:“若饮食不节,损其胃气,不能克化,散于肝,归于心,溢于肺,藏于肾”,从而阐发了“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道理。古代诸多医家均对脾胃的重要性做出了明确阐述,给临床用药开辟了一条病从脾胃入手的路子。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对一些久治不愈的顽固性疾病往往通过治脾而收到满意疗效,现举临床验案如下。
患者,女,68岁。经常发作心前区疼痛 ,遇冷则重,自觉有冷气从胁下上冲心胸。平时胸闷气短,心悸,头昏,乏力。诊时:胸痛不得卧,形神困倦,纳差,眠差,舌质暗红苔薄白,脉虚弦,偶呈涩代。诊断为胸痹,证属脾胃虚衰,心阳失养。治以益中气以和营,养血脉以通痹。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味。药用:黄芪15g,郁金10g,茯苓12g,当归10g,桂枝15g,白芍15g,丹参15g,酸枣仁15g,陈皮15g,炙甘草10g,生姜5g,大枣5枚。7剂后胸痛减轻,食欲见增,精神略振,继以上方加减化裁30剂后恢复健康。
按:此症为气滞血凝、升降受阻所致胸痹。心乃脾之母,脾胃虚衰,运化失职,无力滋养心阳则子病累母。本例患者年事已高,脾胃虚衰,无力化生气血以滋养心肺,心肺乏资生之源而气机升降不利,血难同济,气滞血凝,病发胸痹。治以建中气,脾胃气旺,则心阳通而胸痹得除。
患者,男,42岁。自述患酒精性肝炎5年,因嗜酒反复发作。就诊时胁肋胀痛,口苦泛恶,头晕目痛,汗出,少寐,舌质淡苔黄腻体胖,脉弦滑。肝功:谷丙转氨酶126U/L,谷氨酰转肽酶350U/L。诊断为酒精性肝炎,证属脾失健运,湿热蕴结肝胆;治以健脾疏肝。方用茵陈四苓散加味,药用:白术15g,茯苓15g,猪苓15g,泽泻15g,茵陈15g,党参15g,柴胡10g,炙甘草10g,大腹皮25g,丹参15g,赤芍15g,蒲公英15g,焦三仙各15g。以上方加减治疗近3个月,诸症基本消失,后加工成丸药调理近1年而愈。
按:本例患者长期饮酒,致脾失运化,湿浊内生,日久化热,致使湿热内阻肝胆,疏泄失常。根据张仲景提出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治以健脾利湿,辅以疏肝利胆。脾胃功能健旺,水湿运化正常,无湿热蕴结肝胆,则肝胆疏泄正常,疾病获愈。
患者,女,36岁。周身浮肿,尿蛋白(⧺),经久不消。曾用补肾化瘀药治疗不效。就诊时周身浮肿,按之凹陷,胸脘胀闷,气短乏力,怕冷,纳少,腹满不饥,面色白,小便短少,大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沉缓。尿分析:尿蛋白(⧺)。诊断:水肿,证属脾肾阳虚。治以补脾固精,方用芡实合剂加减。药用:芡实30g,黄芪15g,黄精15g,白术15g,茯苓15g,金樱子15g,山药15g,党参15g,菟丝子20g。以上方加减化裁治疗近2个月,尿蛋白消失,诸症尽除。又以丸药调理半年后未复发。
按:水肿本应责之于肾,当以补肾利水见效。本例患者却用补肾法不效。脾阳虚衰,不能利水,水湿泛滥,致水肿漫延,故以温补脾肾之阳而获效。
叶天士说:“上下交损,当治其中。”说明了调理脾胃之法不仅对脾胃病变有效,而且对心、肝、肺、肾诸脏疾病及内伤杂病均有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