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咽异感症603例

2012-01-26 09:36田永信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11期
关键词:斑蝥牛蒡子异物感

田永信 邓 婷

(福建省光泽县医院,354100)

近5年来,我们采用自制的斑蝥膏穴位发疱,配合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咽异感症60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603例中男226例,女377例;年龄以25~45岁最多,占75.0%;病程以3个月内最多。全部病例均有咽异感症,兼有烧灼感,或干涩感,或黏着感,或紧迫感。检查部分病人咽腔有不同程度增宽,后壁干燥或有滤疱。490例经过纤维喉镜检查咽喉部未见新生肿物。33例拍过颈椎片均未见异常。

治疗方法

斑蝥膏的制法及用法:斑蝥3g,全蝎、蜈蚣各1g,冰片0.5g,共研细末,用适量凡士林调成糊状装瓶备用。将斑蝥膏用小竹签取如火柴头大小放1.5cm×1.5cm的胶布胶面中央(现本人多用创可贴两头胶布剪下使用),直接贴敷于患者天突穴与一侧曲池穴穴位上,一般习惯曲池穴取男左女右,贴敷4~5天为1个疗程,会起水疱。

中医药方剂:①方1:阴虚型咽异感症用紫菀、天门冬、麦门冬、玄参、知母、牛蒡子、射干、天花粉、玉竹各9g,桔梗4.5g,甘草3g。②方2:气郁型咽异感症用厚朴、苏叶、茯苓各9g,半夏、陈皮各6g,桔梗4.5g,生姜、甘草各3g。③随症加减法:伴咽干涩烧灼感加桑叶、牛蒡子、蝉蜕。伴黏着感加竹茹、牛蒡子、天竺黄。伴紧迫感加柴胡、枳壳。每贴敷发疱药1次、服中药4剂为1个疗程。

西医治疗:给适量镇静药如安定2.5g,每日3次;或三溴合剂10ml,每日3次。对于咽干涩烧灼感予胎盘组织液1支,肌注,每日1次;或维生素B12双侧咽侧索局部注射,每日1次;谷维素20mg,每日3次;巴氏合剂10ml,每日1次。

治疗结果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经上述方法治疗2个疗程咽部异物感(包括烧灼感、干涩感、黏着感、紧迫感)症状消失。显效:咽部异物感症状显著改善。好转:咽部异物感症状减轻。无效:咽部异物感症状无改善。

603例经1~3个疗程治疗,治愈402例,占66.7%;显效84例,占13.9%;好转66例,占10.9%;无效51例,占8.5%。总有效率为91.54%。

讨论

中医学认为,咽异感症为情志不遂,七情郁结,气滞痰阻,气机不利所致。我们临床体会有许多病例确与精神受刺激和情绪波动有关,但必须在排除咽喉食道器质性病变后方可按咽异感症施治。

斑蝥膏穴位发疱的作用机理是斑蝥素对皮肤的刺激引发浅水疱(民间称冷灸)于穴位上,起到一种微面积的化学烧伤性刺激作用在神经感受器上,通过复杂的反射机理而达到治疗目的。我们治咽异感症发疱取天突穴和一侧曲池穴。天突穴主治咳逆咽肿等肺咽疾患;曲池穴主治喉痹等咽喉疾患。斑蝥膏中的全蝎、蜈蚣虫类药物有祛风、止痛、通络的作用;冰片性善走窜开窍。通过斑蝥的发疱、冰片的辛香引诸药入于阳明大肠经循行部位,取曲池泻阳明,配以天突穴利咽喉,以消除咽中的痰滞。

中药方1有养阴利咽、方2有引气化郁降逆化痰的功效,辅以西药镇静安神、消除刺激、调节全身和脑机能状态,提高了对本病的治疗效果。

笔者临床应用本法治疗咽异感症,疗效较好,简单而易为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斑蝥牛蒡子异物感
药用昆虫斑蝥的人工大规模饲养研究进展
《中医方剂大辞典》含斑蝥方剂的用药规律分析*
牛蒡子粥 疏风清热
咽喉异物感 试试代茶饮
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治斑秃
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牛蒡子中8种重金属元素
咽部异物感可能是会厌囊肿
牛蒡子炒制过程中脂肪油成分的变化
牛蒡子治习惯性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