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英 吴海燕
江西省瑞昌市中医院,江西 瑞昌 332200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人们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要求,加上优质护理在全国各医院的逐步开展,护士与患者较之以往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接触,作为护理服务中最基本的技能,护患沟通也是最重要的艺术表现。但是,目前的护患沟通现状不容乐观。据调查,临床上80%的纠纷是由沟通不良或障碍所致[1]。如何处理好基层医院的护患关系,沟通技巧是我们要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基层医院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20余年,现就如何与患者沟通谈几点体会。
1.1 护患关系不再仅仅是以治疗为目的的专业性、工作性、帮助性短暂的人际关系,还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矛盾关系,当发生护患纠纷时,护患关系还可能是对抗性的[2]。
1.2 护理的主客体发生变化。在传统的护患关系中,护理活动是主体,要求住院患者必须配合护士开展临床护理活动。如今,卫生部要求各医院开展优质服务,所有的护理活动均以患者为中心,患者的要求就是我们的工作。
2.1 环境因素 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由于医院特定的环境。时时刻刻给患者各种心理感受,使护患沟通受到限制。
2.2 患者因素 由于患者信仰和价值观的不同,以及道德修养和文化差异等因素,从不同角度影响沟通的质量,尤其是患者的知识水平影响着护患沟通的程度和深度。
2.3 护士因素
2.3.1 护士的工作责任心、知识面及操作水平是影响护患沟通的直接因素。如:护士专业操作技巧、沟通技巧不熟练,加之知识面狭窄,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难以得到患者的信赖,将妨碍护患之间的良性沟通。
2.3.2 护士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表达能力也是影响护患沟通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情绪不稳、心理状况不良、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护士是很难与患者取得有效沟通的。
3.1 第一印象
3.1.1 外在形象 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着重大作用。仪容、仪表、服饰、精神状态、良好的服务态度等外在形象至关重要。在接待病人时,要以愉快、积极的情绪感染病人,消除护患之间的陌生感,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微笑是最好的语言,以微笑待人是人际交往中解决生疏紧张的第一要素[3]。护士的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可以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态度和蔼平易近人是沟通的先决条件,也是护士良好修养的表现。在交往过程中,护士应具有被接受的亲切感。
3.1.2 适当称呼 要尊重病人。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职务选择适当的称呼,是我们与病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起点。在护理工作中,称呼一般的退休或无职业的长者可按当地习俗称为公公、婆婆;对年长的干部或老师可称为某老或某老师;对中青年患者可结合职业称师傅、老师等;对于儿童可称小朋友,这可使患者感到亲切,增加对护士的信任。
3.2 语言交流 语言交流是护患沟通的基础。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性格不同、文化程度各异的广大患者。如何在工作中运用恰当的语言与患者沟通,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充分理解,对于开展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3.2.1 因人而异 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的患者应采用有针对性的语言文字内容和表达方式,以得到患者的充分理解,顺利地进行沟通,这就要求护士应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通过分析患者的性格特点和文化层次,采用相应的语言进行沟通。如与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进行交谈时,可用医学术语;而与不懂医学常识或农村患者交谈时,应避免使用医学术语、语言力求简单、通俗易懂;与小儿交谈时,应给予爱护抚摸;与老人交谈时,要和他们平等相处,给予关心等。
3.2.2 换位思考 对患者和家属来说,生病让他们觉得自已很惨,哪怕是并不严重的全身软组织挫裂伤,都会引起他们的恐慌。护士不能以自己专业知识判断其严重程度。假如对患者说:“这么点伤,又不严重,大惊小怪的”。势必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如果我们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就能理解患者的着急与期待。
3.2.3 充分交流 要善于抓住与病人交谈的机会。无论给病人做何种治疗,都必须用语言来与病人进行沟通,以减轻其思想顾虑,取得良好的配合。与病人沟通可随时随地,在为病人进行肌肉注射、静脉输液或采血时,都可以一边操作,一边与病人交谈。这样,既分散了病人的注意力减轻了疼痛,又能了解病情,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要耐心回答患者的每一个问题,对不了解的情况不能搪塞,要真诚,要敢于对患者说:“我不太清楚,我帮你问一下”。要对患者病情多了解,多做健康教育、功能锻炼的指导。如遇患者有怨言时,要冷静,不要一味指责,要从自身找原因,如确实是不合理要求,要等适当机会向患者解释。
3.2.4 恰当用语 选择恰当用语,积极引导患者,护士在与患者交谈时应有主题,有目的的交谈,要针对病人的年龄、性格、职业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谈话方式与内容。话题应围绕病人的病情,护理人员应掌握谈话的切入点,其切入点应为患者最需要解决和最关心的问题。找准切入点,对患者心理予以支持,并鼓励其表达内心感受。体谅患者因住院面临的巨大压力,特别是患者精神和行为表现,并对患者需要做出回应,学会安慰鼓励病人,让患者感受护理人员的重视。
3.3 非语言交流 在为病人做治疗时,要善用非语言交流。护理过程中常用的非语言交流信息系统包括面部表情、眼神、身体的姿势,以及必要的触摸。如对儿童,老年人及重病人,有时对病人的关心和体贴,可体现在一个细微的动作中,如触摸病人的额头;在寒冷的冬天,帮病人掖一下被角等。要掌握聆听技巧,耐心倾听,让患者把话说完,不要急于做出判断或打断患者的诉说,并在倾听过程中做出合适的语言及肢体回应,如:嗯、是、请继续,并适时点头、微笑。另外,当遇到不愿意听的话时,护士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耐心礼貌地引导患者回到正题上。
3.4 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 护士在为病人做各种操作时技术要熟练,这其实也是一种综合性的非语言交流。如静脉输液时一针见血等,熟练的操作技术是维系护患关系沟通效果的纽带。
总之,良好的沟通交流技巧是护士的一项基本技巧和能力。护理人员以人为本,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所建立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心情舒畅,机体功能增强。因此,沟通技巧在维护和谐的护患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沟通技巧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构建了融洽的护患关系,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1]张红霞.人际沟通实验教学方法探讨.现代医药卫生.2010,26(4):639.
[2]祁玉凤,鱼丽荣.新型护患关系下护理人员的应对措施.当代护士,2006,4(2):131.
[3]冯艳,岳文利.人本原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