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樟树,吴万初,陈 倩(福建永安市市立医院,福建永安 366000)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ADR,或说明书中已虽有描述但ADR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ADR。最近我院发现1例超量口服复方氨酚烷胺片引起昏睡、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新见ADR,现将其病程详细报道如下,并进行了初步探讨。
患者,女,17岁,身高163 cm,体重60 kg,2010年11月17日因流涕、头晕1周而一次性自服复方氨酚烷胺片4片,服药约1 h后感头晕加剧,伴乏力,即卧床休息,此后患者一直处于睡眠中,患者家属呼唤后可简单对答,但随后便又入睡,且有时说梦话,无抽搐症状。因昏睡状态持续约19 h,11月18日约17:30时患者家属将其送至我院治疗,随后收治入院。入院后查体:体温(T)37.2℃、心率(R)52次/min,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呼吸(R)17次/min,血压(BP)135/95 mmHg(1 mmHg=133.322 Pa)。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缓;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有的成对,有的呈二联律,有短阵室性心动过速);Q-T延长(0.46 s)。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个人及家族心血管疾病史、药物过敏史。
入院后立即给予利多卡因注射液抗心律失常:先用50 mg静脉推注,后用3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每小时10 mL微量泵滴注;同时给予左卡尼汀注射液2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和环磷腺苷注射液9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营养心肌;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等治疗。患者于11月19日凌晨约3∶00时清醒过来。查体:T 36.8℃、R 50次/min、R 18次/min、BP 108/67 mmHg。11月20日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心脏逆钟转向位。生化检测: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16 U·L-1、丙酸氨基转移酶31 U·L-1、肌酸肌酶86 U·L-1、乳酸脱氢酶153 U·L-1、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未见明显异常。11月21日11:50时的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不齐。11月23日患者神智清楚,未见其他异常,经患者申请、医师同意给予办理出院。
根据ADR的关联性评价,该患者出现昏睡前就服用了复方氨酚烷胺片(山西远景康业制药有限公司产,批号:090908),有明显的时间关系,并且不能用病情进展或其他影响解释昏睡、心律失常、高血压的发生,根据这些特点,尽管出于伦理因素不可再进行激惹试验,笔者判定患者出现昏睡、心律失常、高血压很可能是复方氨酚烷胺片引起的。
复方氨酚烷胺片,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250 mg、盐酸金刚烷胺100 mg、人工牛黄5 mg、咖啡因15 mg、马来酸氯苯那敏2 mg,常用量为成人1片,q12h。国内、外有多个文献[1~3]中显示其中的有效成分会引起昏睡、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检测都未见明显异常,排除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引起患者心律失常的可能,说明患者的心律失常是由药物引起的。
金刚烷胺的常用量为200 mg·d-1或100 mg,q12h.;口服金刚烷胺后2~4 h血药浓度达峰值,t1/2为11~15 h[1]。其常见的ADR有眩晕、神经紧张、幻觉、谵语、乏力、恶心、上腹不适等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反应,药物过量亦可引起精神错乱、神经性过敏、昏睡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其机制可能与使用金刚烷胺后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含量突然增加,引起多巴胺与乙酰胆碱失衡有关[2]。
马来酸氯苯那敏是组胺H1受体阻滞药,常用量为4 mg,q8h;常见ADR是中枢抑制,表现为安静、嗜睡、精神活动或工作能力难以集中[3]。另外H1抗组胺药引起心血管的问题,临床上也较常见,轻者表现为Q-T间期延长,严重者则表现为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纤颤[4]。临床报道大多数是第2代H1抗组胺药,少数是第1代H1抗组胺药且与超量服用有关,如韦建[5]1998年报告1例女性患者过量口服茶苯海明(含氨茶碱和苯海拉明)150 mg,心电图显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率160次·min-1。
咖啡因小剂量(50~200 mg)主要起振奋精神作用,大剂量(200~200 mg)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兴奋心脏以及扩张血管等作用,ADR主要是较大剂量时产生惊厥、激动、心悸等;人工牛黄常用量0.15~0.35 g,常见的ADR是恶心、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对乙酰氨基酚主要ADR是肝功能异常。综上,说明患者产生昏睡、血压升高、心律失常与人工牛黄、对乙酰氨基酚无关。
笔者认为,患者昏睡与马来酸氯苯那敏(8 mg/次)和金刚烷胺(400 mg/次)过量有关;心律失常可能与过量使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有关;血压升高原因复杂,也可能与患者对咖啡因高敏有关。
[1]何鸽飞,张顺芝,何仲春.复方氨酚烷胺致精神症状1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7,16(2):120.
[2]汪周兵.复方氨酚烷胺胶囊致类躁狂发作1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6(5):283.
[3]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50.
[4]刘 莹,殷 敏,程雷蜷.H1抗组胺药的心脏毒性[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09,3(4):196.
[5]韦 建.口服过量茶苯海明致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J].重庆医学,1998,27(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