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策略设计在“产品情感化设计”课程中的尝试

2012-01-26 01:14杨子倩
中国林业教育 2012年5期
关键词:情感化案例教学策略

杨子倩

(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南京 210037)

现代教学理念使教学过程的本质有了重大的改变,教学过程正在从传播过程向沟通、理解和创新过程转变。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是工业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贯穿于整个设计教育的一条主线。设计意识包含了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想象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正确思维习惯等内容。因此,对即将进入工业设计领域从事产品设计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独立的分析意识和设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旨在通过教师的介入和引领,实现学生间的互动和师生间的互动。这既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经历的一次情感体验,也是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过程。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的轻松愉悦的情境,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是其他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的起源

1870年,“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但为我国教育领域所引进则较晚。“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在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施重点在于案例的架构和学习策略的设计,一般包括案例的设计与展示、小组讨论、学生发言、教师总结4个步骤。其中,小组讨论和学生发言强调合作学习的氛围,而案例的设计与展示和教师总结则强调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的余地和引领设计意识培养的空间。

二、“产品情感化设计”课程的案例教学策略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设计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解决教学问题能力的高低,并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部分教师在分析课程教学效果时,过多地将教学效果的好坏归因于生源质量、学生的学习态度、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因素,而较少从教学策略方面考虑;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教学策略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对课程论、教学论等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和理解,所以教学能力受到限制,面对教学问题时,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明显准备不足。此外,还有部分教师仅仅满足于讲授教材内容,不愿意尝试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科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等重新构架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因此,笔者认为,高校教师应重视对教学策略设计的探讨和研究,并不断对课程教学进行反思与创新。为此,笔者在“产品情感化设计”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案例教学策略设计的尝试。

(一)案例的构建与设计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良好的认知结构要满足这样3个维度,一是概括性高,二是巩固度好,三是对比度清晰。而教学设计实际上是知识结构的一种内化和重组,取决于教师长期的知识积累以及其对知识体系化的驾驭和思考。因此,如果在课程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那么教师的案例编写就是完成“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产品情感化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核心——情感化设计,是Donald Norman以人为本重要思想的体现。Donald Norman以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这3个不同维度的设计层次为基础,阐述了情感化在设计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深入分析了“如何使产品打动受众”,指出产品的情感来源于人机交互中人的体验,所以审美上令人快乐的物品能使人更好地享受生活,语意明确的产品和操作系统会较容易使用,与人的情绪有着良好沟通的物品容易让人有更长久的情感依赖[1]。因此,在“产品情感化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特别重视教学案例的构建与设计。

1.跨专业领域搭建知识框架

笔者在构思“产品情感化设计”课程教学思路时,不是简单地对以情动人的设计作品进行讲解,也不只是线性地依据Donald Norman提出的产品情感3层次理论进行分层的案例分析,而是期望在每一层次都能与大设计学科中的其他知识点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构建更广的知识结构空间。例如,将2006年Donald Norman提出的产品情感3层次理论与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3层次理论进行比照分析,指出这个专业领域内的设计理论模型是“架构在巨人肩膀上的”,即设计领域的本能层设计、行为层设计、反思层设计理论的框架来源于80多年前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3层次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同时指出有相同逻辑来源的著名理论还有1943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金字塔”理论,而“需求金字塔”中的顶端需求正是情感化设计反思层所追求的。这样,在“产品情感化设计”课程教学进入层层分析前,就帮助学生搭建起跨专业领域的知识框架。

在构建跨专业领域知识框架的基础上,笔者在“产品情感化设计”课程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开展层层递进的讨论。例如,在对“产品情感化设计”的本能层进行探讨时,首先,联系弗洛依德“人格3层次”理论中“人格本我是过分的、冲动的、盲目的、非理性追求愉悦的”,来恰如其分地诠释“为什么本能层设计追求产品外形带给人感官刺激的活色声香”,来解释“为什么说本能层设计是投合人们心理的最肤浅的水平,但它的效果确实是最难以抗拒的”[1];接着将产品设计师造型时对本能层的运用与成功的文学艺术作品对人格本我的作用进行比较,将跨越学科界限的案例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分析。其次,联系弗洛依德的学生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引导学生对大设计学科范围内相通的美学理论进行阐发思考,从而升华“产品情感化设计”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荣格发展了弗洛依德有关人格本我的潜意识理论,在弗洛依德的“人格3层次”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理论,指出人类在千万年的进化中有共同的意识沉淀,如对黑夜的恐惧和对太阳的崇拜。而集体潜意识形成了人类共同的审美标准。例如,虽然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受众来自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语言文化,但经典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都会赢得普世共鸣。这是因为人类的集体潜意识里有2根弦,即生与死、爱与恨。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要引起观众的反响,就必须不断地弹拨这2根弦,弹得越响,影响就越大,作品就越成功。这一规律不囿于学科局限,同样适用于产品情感化设计。

2.以产品造型艺术与电影艺术的类比进行案例展示

在层层递进讨论的基础上,笔者在“产品情感化设计”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更广范围的案例组织架构,以产品造型艺术与电影艺术的类比进行了案例展示。表象文化有着普遍性和共通性,所以在研究方法上应打破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在案例展示时体现互补性和建设性的效果。

例如,张艺谋擅长用生命力的跃动和浓烈的色彩把电影的故事情节深刻地印在受众的心底。其成名作电影《红高粱》正是通过黄土高坡和红高粱地的背景衬托,以黄土地上的烟尘滚滚、红艳艳的花轿在黑汉子与黄土间的醒目色彩这些电影元素来渲染、烘托效果,彰显黄土地上的人的豪放性格以及生命力、情欲和野性的张扬,从而充分表达了人的本能层上的关于生与死、爱与恨的电影主题。同样,产品的情感化设计与电影艺术有着相通之处,即注重造型本能层次的产品设计大多是些纯真的、简单的造型设计,产品看上去吸引人而浅显有趣,没有什么可升华的情操和深意,表达的是通俗文化的情感[1]。这些直观设计的视觉效果最明显,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因此,大师们设计的很多具有艺术气质的作品也没有忽视这个层面,只是与直白的通俗设计相比,大师的手法更隐晦,并且使所设计作品的内涵与深意得到升华[2]。而张艺谋近来的一些商业电影作品,如《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则轻视了电影故事主题在人的本能层上的动人与升华,虽然依旧使用浓烈夸张、对比度强的色彩来渲染镜头,但电影获得的反响平平。这与工业设计界许多设计师只强调产品炫目的本能层造型设计而忽视了造型的功能内涵和文脉的现象如出一辙。

(二)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要“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2]。当前,合作学习的理念已被更多的人接受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其主要作用是促使学生更好地主动学习、主动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策略设计中,可以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安排师生的教学互动,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样,在编写每个案例时,也可以针对难点和重点内容设置问题,问题的形式可以是外露的,即明确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解决;也可以是隐蔽的,即需要学生通过思考来发掘问题并予以解决;同时,每个问题的解决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留到课后完成。

在“产品情感化设计”课程的案例教学中,笔者采用“开而弗达策略与实验”和“一见钟情策略与实验”[3]开展互动教学。例如,在讲述情感化设计本能层的影响因素时,提到了造型知觉张力是决定因素之一。于是,笔者采用“开而弗达策略与实验”,结合佳能高端单反数码相机统一的识别特征——驼峰高耸的取景框的设计实例,指出贝克斯特提出的“整体意象优先性原则”意即“影响产品识别的主要特征形态就在于边线(Edge)的处理,边线表达的张力情态决定了产品线的风格和品牌脸谱”[4]。这是有关产品设计管理的另一个全新的领域,笔者在讲述情感化设计本能层的影响因素时,引出它的关联存在却不深究,而是提出学生在课后进行案例查询和继续学习的题目,旨在为学生进行后续课程内容“产品品牌DNA识别”的学习打下合作学习的基础。

总之,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引导者和管理者,更是课堂情感的引领者;如果没有对教育工作的热爱、没有长期的教学历练和思考、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做基础,是难以设计出完美的教学策略的。

三、“产品情感化设计”课程教学的反思

从设计哲学的视角看,工业设计的实质是设计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方式,而不仅仅是设计物品。设计思想只有通过物化的设计才能体现出人的力量、人的本质、人的生存方式和情感满足。

“产品情感化设计”作为工业设计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敏锐的感悟能力;另一方面要博采众长,从前人传承的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在教学中做到“举一反三”“无中生有”。因此,在“产品情感化设计”课程教学中,笔者在讲述某个主题时特别注重开拓思路,通过提供相关联的大学科范围内的教学案例,使得工业设计小学科的专业知识与大学科范围内的美学和心理学思想相呼应。这不仅可以促使主题内容得到更深的挖掘并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得以延伸,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案例讨论时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知识体系,而不只是传授单一线性的专业知识脉络,从而帮助设计专业的学生确立“慧则通,通则无所不达;专则精,精则无所不妙”的专业知识体系构建思路。虽然设计案例只是一个“点”,但是如果教师把这个“点”与大设计学科中其他的“线”“面”结合起来,并将其穿插、叠合、错位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研究,就能建构一个动态的设计研究环境。

笔者在“产品情感化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深刻感悟到,要把教师的知识结构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不仅要在备课时关注相关的新理论和专业动态,还要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及其自身的探索需要。工业设计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造型设计能力,所以教师逐步剖析产品造型中情感化设计的3个层次,是极易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产生共振的;然后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进一步探讨技术、美学、功能以及设计管理等因素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的交汇碰撞,以启发学生设计意识的发展。

总之,案例教学策略设计在高校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展现了明显的优势。但是,对其认识深度的厚薄和运用广度的宽窄,则取决于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主题的透彻解析以及对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教育教学是一门极富创造性又兼具遗憾性的艺术。即便如此,只要教育主体极具激情与理想、富有智慧和思想、具有创新的勇气和前行的毅力,那么其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终会取得成效。

[1]杨子倩.产品的情感化设计研究[J].人类工效学,2011,17(2):69-72.

[2]张梅玲.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如何相互促进[N].中国教育报,2007-11-23(5).

[3]梁玖.心润之策——论中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学[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艺术科学版,2003,12(3):55-59.

[4]杨子倩.感性工学研究在产品张力造型处理中的设计探讨[J].人类工效学,2011,16(2):32-35.

猜你喜欢
情感化案例教学策略
儿童玩具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乡村儿童玩教具情感化设计研究
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的艺术玩具设计方法研究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时代感·形象性·情感化——周克芹给予中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的启示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