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研平台功能框架的设计构思

2012-01-25 05:21汤松陈黎明周艳洁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2年2期
关键词:教研功能教师

汤松,陈黎明,周艳洁

1红河学院工学院,云南蒙自661100;2鄂州大学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鄂州436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1]。网络教研作为常规教研方式的有益补充,如何有效开展,则需要一个功能完善、可操作性及适用性强的教研平台,该文将就平台功能的合理设计予以介绍。

1 网络教研的概念

中国特有的教研制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1952年3月18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中明确规定学校内各学科教学研究组,由各学科教师组织,以研究改进教学工作为目的,其主要任务为讨论及制定各科教学进度、研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从此我国各类学校拉开了教研活动的序幕[2]。

网络教研是随着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深入,教学研究模式不断创新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研形式,很多专家和资料中也称为E教研、电子化教研、网上教研、虚拟教研或数字化教研[3]。通过查阅、整理相关文献,该文认为网络教研主要指当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教师或专业研究人员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或探究教育改革方案,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协作学习与互动研讨,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达到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信息化教研模式。

2 网络教研的特点

开展教研活动对培养教师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推广教学研究成果有着重要作用。网络教研中各成员可以借助网络环境在线进行实时问答、讨论、辩论、协商等活动,通过网络教研模式的实施,把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参与教研活动的每一位教师,从而有效地实现成员间的互动与协作,优势互补,共同成长[4]。网络教研作为传统教研的有益补充,可以说它既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机制的发展,与传统教研相比,其优点主要表现为:

2.1 突破教研时空限制,扩大互动范围

传统教研主要发生在教师集中在一起面对面的交流,而利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则突破了传统教研中学科专家与专业教师间的小范围、短时间、面对面互动的局限,有利于发挥学科专家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使部分参与向全员参与转变、小范围教研向大范围经常性交流转变成为现实,扩大教研互动的范围。

2.2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拓宽了教师专业引领途径

网络环境下的电子邮件、即时通信软件、博客、论坛等工具成为教研中的交流工具,为教师的专业引领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教师通过发送电子邮件请求名师指导;通过QQ直接与名师进行视频交流;通过相关论坛栏目向名师请教;通过浏览名师博客,进行学习、互动交流等等,这些途径很好地实现了专家、骨干教师对学科教师的专业引领。

2.3 提供丰富教研资料,提高教研效率

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把自己认为好的备课、课例、反思、随笔、论文、视频上传,分类进行数字化存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网络教研突破了专家讲、教师听的观念,教师可以自由参与教研活动,可随时查阅其他教师网上的教学实践总结及困惑等问题,也可查看其他更多教师或专家对同一问题的回复和讨论,大家可以在网络中无所顾忌地自由表达、质疑、批评、总结等,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的兴趣,有利于教研效率的提高[5]。

3 平台现状分析

网络教研活动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新型教研应用模式,倍受相关部门及学校的关注。但调查发现,网络教研属近年兴起的新事物,由于“缺乏系统思路和可供效仿的成功模式,网络教研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

3.1 组织形式行政化

目前多数教研平台在形式上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行政区域划分为主题,多为各级教育厅(局)、电教馆、教研项目组架设,其功能上除了发布国家政策、传达最新资讯、提供教研资源外,对实时教研活动开展还未真正提供技术支撑;另一类是以学科为主题的教研平台,多为某一学科的专家或民间团体主持搭建。这类网站大多为相关专业的教师提供交流、学习,但功能简单,仅是充当教研资源库的作用,没有体现出立足一线教师,为教师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不能作为真正开展教研活动的平台。

3.2 功能单一化

调查发现,除教育部主管的几所教研网站和深圳南山区虚拟教研中心功能比较完善外,其余大多数教研网站功能不健全,主要提供新闻资讯的传播和资源下载,虽然拥有论坛和博客的网站也逐渐增多,但大多没有提供教师间交流、互动等环节的支持。

该文在对教研平台现状分析后,认为网络教研平台在功能上除满足日常教研活动需要外,还应把信息化教研、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4 平台的功能框架设计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就是在教育教学各个层面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效益和水平。网络教研平台的设计目的就是要实现信息化的教研,以信息技术为支持,拓展教师发展空间,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想的环境和必要的服务。

根据对应用现状的分析并结合软件开发的基本理论,该文认为平台框架可包含五大功能板块(信息聚合与搜索、资源建设和共享、协同备课和评课、Web课堂和培训、学生综合信息)。技术实现上可采用较成熟的新闻系统、论坛系统、博客系统、维基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和文件服务系统等七大软件来实现,如图1所示。

图1 整体结构框图

5 平台的模块功能简介

五大板块与七大软件系统间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一种交叉的关系。这种交叉的设计对应用程序的开发不会造成影响,各应用系统实现的栏目功能,可以非常灵活的穿插在平台中,然后在平台的接口界面上统一调用,面对最终的教师用户层面,则隐藏系统的实现方式,平台的模块功能设计如图2示。

图2 平台模块功能设计框图

5.1 信息聚合与发布

信息聚合又称RSS,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常被用于新闻和其他按顺序排列的网站,如新闻连锁和博客[6]。

平台中相关信息发布可通过RSS功能实现。通过文本或图片等形式展现特定内容,如教学环境、文化教育氛围的创建,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的解读,已发表或公开的论文,科研课题的研究情况和结果,可交流和推广的成果等。使教师间能相互借鉴优秀成果,学习先进经验,改进教学,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打开工作思路,提升专业水平。

5.2 资源建设与共享

平台要实现丰富教研资源的提供,则需构建资源服务中心。主要包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资源、面向学生的学习资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资源[7]。平台的资源建设应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5.3 协同备课与评课

协同备课是利用信息技术集中相关课程教师的力量,形成中心教研室,在规定时间通过网络交流,共同研究和制定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形成相对统一的教案[8]。协同备课有效解决了师资问题,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协同备课可遵循以下流程:起稿→集体交流→形成教案→个性设计与反思。

协同评课可以让教师通过虚拟教研平台对课程进行评价,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也可以向主讲教师提问、质疑。在网络协同评课过程中,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教师能真正倾听到学生的真实评价,也可让不同教师互相探讨,取长补短,以弥补不同教学点之间的教师水平差异。

5.4 Web课堂与培训

通过Web课堂直播各类学校的示范课、评优课等。Web课堂也可用于远程教学培训,超媒体显示技术、实时交流使学习更加易于接受和理解,同时录像功能可以将教学过程录制下来,以供课后复习、巩固使用。教师在运用网络教研平台时,自身信息素养也在不断提高。

5.5 学生综合信息

网络教研平台中整合有学生综合信息。首先可以让符合权限的学生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既能对教学研究发表看法,又起到督促教师教研的作用;其次,教师充分使用信息技术,可以迅捷查看学生个人情况,从而服务于备课;另外,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也可纳入教研的思考范围,运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成绩分析以及做各项统计数据的纵横比较,极大的减轻了教师们的工作负担。

6 技术实现设计

平台的技术实现可应用技术成熟的七个应用软件集成实现,其目的在于将各类软件引入教研平台的开发中,扬长避短,优势整合,以便能更好地促进学校教研质量[9]。通过对平台功能的层次划分,另考虑到平台中数据处理工作多,开发技术可采用建立在微软ASP.NET之上的DNN(DotNetNuke)作为整个系统的框架,应用ASP.NET+SQL SERVER2005+租(购)视频会议服务或软件的技术方案实现。ASP.NET开发底层的应用模块,SQL SERVER 2005开发数据库系统,应用DNN进行部署、发布,这种实施方案可保证平台在技术上的领先性和功能上的完善性与可扩充性[10]。

视频会议系统的开发相对技术含量高,而且还需要额外硬件的支持。一般学校不具备开发能力,建议采用租用或购买的方式完成。如:国外的WebEx或国内的“视高”系统。当然各学校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视频会议的实现方式。

采用DDN之后,整个平台的内容都能保存在数据库中,但为了实现各Web应用程序的无缝链接,可将所有Web应用程序数据表都放在一个数据库中,并使用同一个用户数据表,这样可避免在不同系统间切换时还要重新登录的麻烦。

对于信息化教研而言,信息技术意味着效率,提高效率就是把原来不可能的教学、教研模式变成可能。该文以此为平台设计理念,在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完成了学校网络教研平台的框架功能设计及模块功能设计,希望在实际应用中能对学校开展网络教研平台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

[1]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雷树福.教研活动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

[3]顾润生.网络教研:实施新课程的新平台[J].基础教育研究,2006,(5):23-24

[4]朱慕菊.论网络教研[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5):5

[5]陈黎明..Net Webservice虚拟教研平台的构建[J].鄂州大学学报,2008,15(2):18-21

[6]胡思丝,万力勇,刘颖.RSS信息推送技术在教育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3):120-123

[7]郑雪梅.基于Web Service的教学资源库互操作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4):233-235

[8]田娜娜.区域网络教研平台的功能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4):111-112

[9]臧艳美.Blog与Wiki教学功能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22(2):120-123

[10]莫光健,谭冠政.基于.NET开源架构DotNetNuke的Web应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1):58-62

猜你喜欢
教研功能教师
也谈诗的“功能”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基于PMC窗口功能实现设备同步刷刀功能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