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廷超 李翼哲 秦尔奇 杨运宽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2
颈椎病是推拿门诊中的常见病种。随着电脑的普及、学习工作的繁重,本属于中老年人多患的疾病趋于年轻化,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疾病,在我国非手术治疗颈椎病的人群中,推拿以其效果好、副作用小,其明显的临床疗效引起了许多学者的研究,但是多从现代医学入手,从中医出发的较少,从而影响了推拿治疗颈椎病原理的深入。笔者认为,根植于祖国医学的推拿,应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才有其发展,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
传统医学认为,颈椎病属于中医中的“痹证”、 “痿证”、“颈强”、“眩晕”等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多以肝肾不足为本,以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脉,气血瘀滞为标。
《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历代许多医家对“罢极”认识不一,主要有三种:1.疲劳,《素问吴注》云:“动作劳甚,谓之罢极,肝主筋,筋主运动,故为罢极之本”;2.罢通熊羆的“羆”,如《素问直解》云“罷作羆。肝者,将军之官,如熊羆之任劳,故为羆极之本”。3.现在学者李今庸认为罢极为“耐受疲劳”之意。这三家虽视角不同,但意思大概类同,即肝与疲劳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颈椎病多由长期慢性劳损,最终伤其肝。肝主筋,筋主活动,而颈椎病以颈部活动受限为表现特征,且病人颈项部常扪及病态的条索状筋肉,临床中以拨筋纠正,配以活动类手法,从而顺应“筋”的特性。肝主藏血,主生血,主疏泄,肝以血为体,调畅气机,喜条达,肝为刚藏,体阴而用阳,颈椎病常见头晕头昏、双上肢无力、感觉异常,颈项部及肩部不适等症状,与肝的生理特性有直接关系。肾藏精,精能生髓,精髓可化为血,濡养全身,故《侣山堂类辨》云:“肾者水脏,主藏精而化血。”肾精也具有抵御外邪的作用,老年人对于邪气的抵御普遍低于青年人,这个肾精的损耗有直接的关系,故《冯氏锦囊秘录》云:“足于精者,百病不生,穷于精者,万邪蜂起。”肾主骨,肾精亏虚而引起骨质疏松、结构异常等,进而造成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产生一系列症状。
风邪为百病之长,易挟其他邪气伤人,而寒邪与湿邪为阴邪,最易伤下,而颈项为上,这是因为该处经脉众多,若气血壅滞,极易津液不行,长久而生湿;湿邪粘滞,且最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故有内寒,寒又凝滞,进一步遏制气机运行。寒湿邪气相互影响,颈项部荣卫之气不足,风邪最易伤人。 《素问·痹论》中“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充分说明古人对于痹证由风寒湿三邪引起。颈椎病缠绵难治,极易复发,和其致病之邪气关系密切。
推拿局部驱邪,远端温补,正筋活络,理气活血以治疗颈椎病。
大致操作流程如下:1.局部驱邪气,先是采取扌衮法、揉法等松解手法,以疏通经络,促进局部气血循行,待病人颈项部筋肉有所松弛,便于施术时,常以拨筋、点穴等局部重刺激手法促进经络经气运行;配以温通法散其寒气,鼓动阳经之气而驱阴邪,同时以温煦之力祛湿;叩击法及扫散法作用于手三阳经及足太阳经的经筋走形之处及疼痛部位;掐法、捻法、抹法、刮法等针对皮部,最后,结合病人症状的特点,配以对症手法缓解症状,在局部的手法,主要从经络穴位、经筋、皮部顺应经脉循行,针对于风寒湿三邪的病性特点,从而治其标,总的来说,手法以泻法为主,以痛点、异常筋肉为主要施法对象。许多患者在治疗后,效果明显。2.周身补正气,肝体阴而用阳,补肝常从补肾与补脾入手,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当代医家张家礼也曾提出治肝补脾法,因“乙癸同源”,故手法补肝气常从补脾气入手,配以手法调理气机,合乎肝喜调达的特点,从而以推拿补其肝肾不足。
虽各流派推拿手法各有千秋,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大都遵循上述法则,所谓“法有千种,不离其宗”。
临床中,一些医生过分强调套路,有的只顾其标,而不顾其本,虽短期效佳,而疾病反复,无法根治;还有一些只强调手法,殊不知传统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顺序,单单去把手法作为目标,使推拿成为“技艺”,而非“医术”,有买椟还珠之嫌。回归中医理论,以中医辨证指导手法的应用,不仅疗效立竿见影,且能创造手法和套路,真正做到“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进而发展推拿,并使推拿这门古老的医学更好地服务社会。
[1]王庆其.王庆其内经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1-119.
[2]程莘农.中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108-122.
[3]林伟萍.传统中医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9:150.
[4]曹维娜.颈椎病的中医辨治与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5,5(9):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