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烈
吉林省延吉市豆满江门诊部,吉林 延吉 133000
肩周炎中医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等,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因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或外伤筋骨或劳累过度,筋脉受损,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日久筋脉失养,拘急不用所致。笔者于2010年以舒经汤配合针灸治疗该病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例均为我门诊部的门诊病人,男8例,女12例;年龄40~55岁,平均47.5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3年,平均1.6年。
1.2 中医诊断标准 (1)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或老年人,女多于男。左肩多于右肩。常于肩部受寒后发病。(2)肩部疼痛,渐进性加重,昼轻夜重,并可向颈、耳、肩胛及前臂和手放射。肩关节上举,后伸时疼痛加剧,肩部活动受限,严重者不能做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3)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关节周围有广泛性压痛,日久可见肩部肌肉萎缩。
1.3 西医诊断标准 (1)多为中年人或老年人,多继发于肱二头肌腱鞘炎,或上肢外伤。
(2)肩部疼痛:开始时较轻,以后逐渐加重,昼轻夜重,不能睡于患侧。疼痛可向颈、耳、肩胛、前臂和手放射。(3)肩部活动受限:以上臂外展、内旋、外旋为明显,严重者不能做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4)体征:肩部肿胀不显,肩前、肩后、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以结节间沟处为明显;可见三角肌萎缩;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受限,特别是外展、上举、外旋和内旋。 (5)X线检查:常规摄片无特殊发现,后期可见肩部骨质疏松,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
采用舒经汤为主,配合针灸方法。方药组成:姜黄30 g,海桐皮15 g,羌活10g,当归10g,白术10g,赤芍10g,甘草5g。若气血凝滞,经络臂痛不举,姜3片,入沉香磨汁少许服,寒湿凝滞经络加桂枝、薏苡仁各15g,少加附子行经,痰滞经络加南星、半夏、乌药、白芥子各10g,酒二匙调服,水煎温服,7贴为一疗程。针灸疗法,穴位以条口透承山 (双侧)、后溪 (对侧)、中渚 (对侧)、肩髃、肩贞、肩髎为主,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一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3.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好转: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有效:肩部疼痛有所减轻,肩关节活动有所改善;无效: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无改善。
3.2 结果
20例中,痊愈11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由于50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等,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的常见病、多发病。本人在门诊部,主要采用汤药和针灸的方法治疗肩周炎。舒经汤来源于《方药合编》具有祛风利湿,舒筋活络,行气止痛之功效,主治肩臂疼痛不举之代表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朝鲜族医师 (朝医)主要用本方来治疗肩周炎。本方重用姜黄,外散风寒湿邪,内行气血,活血通经止痛;羌活,善入足太阳膀胱经,祛风湿,止痛,以除头项肩背之痛见长;海桐皮,祛风湿,通络止痛;当归、赤芍活血行气止痛;白术,健运脾胃,燥湿利尿,以除湿邪;甘草,调和诸药。针灸疗法,取手三阳经穴为主,局部取穴,肩髃、肩贞、肩髎,疏通肩部经络而止痛;循经取穴,条口透承山,条口和承山一属足阳明胃经,一属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在肩部的走向路过缺盆而络督脉的大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会于肩部。两穴经气上行同交于肩,所以治疗肩周炎有奇效;后溪、中渚属输穴,主体重节痛,通络止痛。通过内外调治的方法来治疗肩周炎确实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1]《方药合编》黄度渊
[2]《针灸学》汪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