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菊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人体内一次性摄入过量的酒精或酒类饮料,导致身体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变为抑制的状态,统称为急性酒精中毒[1]。重度酒精中毒时,延髓、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受到明显抑制,在伴有基础疾病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多种危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引起呼吸衰竭、呼吸麻痹而死亡。笔者结合中医特色,在护理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急性酒精中毒就诊时病史较为明确,容易得出第一诊断,但是伴有高危因素者需要特别注意,如初次、大量饮用高浓度酒者、情感因素刺激下有自杀倾向者、同时饮用多种不同浓度酒类,以及伴有肝病、消化道溃疡、心脏病等的患者。急性酒精中毒尤其是重度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呕吐导致的吸入性肺炎或窒息、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上消化道大出血等,以及呕吐所致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等,心肌损害,低血糖综合征,脑血管意外,急性胰腺炎,酒后跌扑所致严重外伤等。
2.1 分级护理 根据急性酒精中毒临床分级[2]并结合临床经验,将患者分为4级:Ⅰ级为患者超量饮酒,处于昏睡期但未合并外伤,无并发症;Ⅱ级为患者处于昏睡期,且合并外伤;Ⅲ级为患者处于昏睡期,有明确既往史如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意外等,潜在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指标明显异常;Ⅳ级为生命体征不稳,如休克、吸入性肺炎所致呼吸衰竭、心肌损害所致心律失常等。
2.2 基础护理 (1)安全护理:绝对卧床休息,专人守护,加设床档,注意保暖,取舒适体位。禁止用热水袋、电热毯加温,以免烫伤,以及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使内脏器官的血流集中至体表,从而减少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必要时制动。(2)监护及检查: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心电及血氧饱和度,辅助检查包括电解质、血糖、心肌酶谱、肝肾功能,有外伤者行内脏B超、头颅CT,怀疑吸入性肺炎者行胸片或胸部CT。(3)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及时清除呕吐物和痰液,取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持续低流量吸氧,一般氧流量2 L/min。做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准备,对于窒息者及时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4)减少乙醇的吸收:洗胃并及时建立静脉通路,使用纳洛酮0.4~0.8 mg静脉注射,每隔1小时再静脉注射0.4 mg直至患者清醒;根据辅助检查结果及时给予护肝及胃黏膜保护剂、能量合剂、极化液等对症治疗。(5)根据护理分级,Ⅰ级者严密观察,向患者家属告知危险因素与抢救措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Ⅱ级者及时通知外科会诊;Ⅲ级者做好急救准备,充分完善辅助检查;Ⅳ级者随时转ICU治疗。
2.3 中医护理 根据患者表现进行初步体质分类,一般分阳虚、阳亢、痰湿、血瘀、气郁5类,有助于判断病情、估计并发症与评价预后;对于恢复阶段的患者,可以进行相应的中药治疗及生活饮食调护。(1)饮食护理:饮食宜少渣、清淡、富营养、易消化,以少量多餐为原则。(2)情志护理: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自卑等不良情绪,使其保持情绪稳定。(3)用药护理:在上述体质分类基础上,结合临床症状与辅助检查,针对性应用中药制剂。生脉注射液能减轻急性中毒反应对肝脏的损害,减少或逆转酒精过量对中枢神经的抑制;葛根素注射液可改善微循环,促进受损脑细胞的功能恢复;减少了体内各种毒性物质的蓄积,从而发挥促醒作用;醒脑静注射液对各种病因引起的意识障碍具有显著疗效,可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缩短昏迷时间。在输液配置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好应急处理。(4)健康教育:加强卫生宣教,强调长期大量饮酒对身体的危害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改变不良习惯,不劝酒,特别是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一定要戒酒。
急性酒精中毒在保证患者安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应尽快洗胃,减少毒物的吸收,应用药物减少对肝脏的损害,减少并发症,还应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促使其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50.
[2] 王美颖,林飞英,王肖.分级护理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1,17(5):66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