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研究近况*

2012-01-25 10:40:59何亚敏刘未艾常小荣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007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8期
关键词:胃肠病灸法功能性

何亚敏 刘未艾 刘 密 吕 瑶 常小荣(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7)

功能性胃肠病 (FGIDs)临床表现主要为胃肠道的相关症状,罗马Ⅲ标准[1]将FGIDs分为包括成年人和儿童在内的8大类45种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2],并具有多种症状重叠、多变或相互转换以及反复发作、较难治愈等特点,西药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3]。灸法治疗FGIDs具有适应证广、早期起效迅速、远期疗效稳定、多途径调节、双向平衡调节、心身共治、总有效率高的优势,被广泛而有效地运用于FGIDs的防治中[4]。现将近10年来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临床研究

1.1 艾条灸 黄重发等[5]将12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结肠水疗加艾灸、单用结肠水疗、单用艾灸和药物对症处理4组,其中灸法选用清艾条温和灸。治疗4周后,结肠水疗加艾灸组的有效率为83.9%,明显优于其他3组,且不良反应少。罗莎等[6]运用雷火灸条灸治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并与口服莫沙必利片对比,经2周治疗后,雷火灸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刘钺等[7]采用“温和灸”手法艾灸中脘和足三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气虚证90例,患者的多项症状得到改善,且血中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增高。

1.2 隔物灸 刘慧荣等[8]将73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组和针刺组进行治疗,药饼用附子、丹参、木香、红花、黄连等中药粉末调和制成,结果隔药灸组痊愈率为43.2%,针刺组痊愈率为36.1%,检测发现典型患者结肠黏膜5-羟色胺(5-HT)表达异常增高,提示隔药灸可能是通过调节5-HT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粟漩等[9]用隔姜灸灸治关元、足三里、天枢、下巨虚,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总有效率达到94%。辛琦等[10]将40例脾虚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组和隔淀粉灸组,在肚脐处施灸,施灸结束后用胶布固封脐中药末,24 h后揭下,治疗1个疗程,随访1个月。结果两组脾虚泄泻症状评分在治疗期和随访期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隔药灸脐优于隔淀粉灸脐。陈晟等[11]采用隔药灸神阙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脾气虚证,与口服西药组比较,两者都可以改善脾虚症状,但隔药灸神阙组优于西药组。赵琛等[12]应用隔药饼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选取中脘、气海、足三里,结果灸疗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

1.3 温针灸 杨淑贤等[13]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温针灸组、神阙穴贴敷组和温针灸加神阙穴贴敷组,1个疗程后,温针灸加神阙穴贴敷组疗效优于另两组。唐永先[14]应用温针灸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82例,选双侧天枢、上巨虚、足三里,每次灸治20 min,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总有效率91.5%。朱永刚等[15]应用温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并以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优于对照组之66.67%。郭光丽等[16]应用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对照组予洛哌丁胺口服,治疗3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7%,优于对照组之60%,且肠道症状评分亦优于对照组。潘蜀[17]应用温针灸治疗功能消化不良脾胃气虚证患者42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吗丁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优于对照组之80.9%。赵学田等[18]将9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两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足三里和天枢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补脾益肠丸治疗,2个疗程后两治疗组前列腺素E2和血管活性肠肽均用显著改善,组间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

1.4 三伏灸 曾友华等[19]应用体针结合伏灸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于头伏开始灸中脘、气海、关元等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在三伏中各行1疗程,结果与口服西药相比,临床疗效观察中改善Bristol评分及腹部症状评分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但在随访2个月时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伏灸法能较好地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且远期疗效较好。宋福学等[20]应用三伏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将患者辨证分为肝郁脾虚、脾胃虚弱和脾肾阳虚3个证型,在相应穴位上进行隔姜灸,待感觉发烫时取下姜片,敷上膏药固定,在三伏天的第1日进行治疗,治疗3次后随访1个月观察疗效,结果各型有效率分别为50%、85.7%、100%,脾肾阳虚、脾胃虚弱证疗效优于肝郁脾虚证。金国栋[21]用天灸法于三伏天灸治天枢、关元、中脘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次为1个疗程,并以口服黄连素片组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2%,优于对照组之61.5%,且症状改善程度亦优于对照组。

1.5 其他灸法 杨金梅等[22]采用腧穴热敏灸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结果疗效优于口服常规西药。储浩然等[23]采用周氏万应点灸笔点灸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等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15次后,总有效率为93.3%。余卫华等[24]采用新型灸具电温灸器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选双侧天枢、上巨虚、足三里穴,每次20 min,5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电温灸器组总有效率94.1%,与温针灸组(91.1%)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电温灸器能达到传统的温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效果。

1.6 灸法配合中药 陈玉骐等[25]以温针灸天枢、大肠俞为主,同时配合中成药治疗肝郁脾虚证肠易激综合征,治疗2个星期后,治疗组在腹痛程度与频度、腹胀、心烦失眠、焦虑多疑、大便溏而不爽方面的改善均优于仅用中成药治疗的对照组。谢文松[26]应用健脾调肝汤加减合隔姜灸双侧足三里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总有效率93%。姚春等[27]应用逍遥散加减结合艾灸中脘、神阙、足三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以硝苯吡啶及谷维素口服为对照组,治疗3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优于对照组之70.8%。

1.7 灸法配合针刺 艾燃烧时产生的热辐射和光辐射作用,可促进胃肠道消化吸收,减轻泄泻、腹胀、腹痛等症状,改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胃肠运动功能,且可使经络中气血运行加速,增强针刺调整气血的作用;而针刺时有针的“引导”,又能使灸的热量及药性更易进入人体,故针灸合用有协同作用。王丽娟等[28]用麦粒灸结合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采用两组穴位隔日交替针灸治疗,第1组穴:天枢、大横、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第2组穴:中髎、下髎、大肠俞、肾俞、脾俞。2个疗程后,针灸组总有效率为74.0%,优于单纯针刺组。付勇等[29-30]应用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辨证穴位灸配合针刺及口服匹维溴铵组。李漾等[31]采用针刺配合艾箱灸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消化不良,对照组口服吗丁啉,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多于对照组,1月后随访,症状积分有所上升,但比治疗前仍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安广青等[32]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81例肠易激综合征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针灸组采用天枢温和灸并针刺上巨虚的方法,对照组口服菲康胶囊,以计分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进行评估,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为87.2%,优于药物组之76.5%。

1.8 灸法配合西药 蒋建晖等[33]将3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及隔姜灸,对照组仅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0%。

1.9 灸法配合推拿 推拿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主要采用调理胸、腰段脊柱和摩腹的手法,有调理脏腑功能的功效。龚广峰等[34]应用腹部推拿手法和六穴六炷六壮隔姜灸的方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总有效率92%。徐亚莉等[35]采用推拿加温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结果患者空腹血浆胃肠激素含量在治疗前后均有变化,推断其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引起肠易激综合征的因素之一,且治疗后患者症状评分明显下降。何泽多等[36]应用推拿结合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2例,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5.2%。李伟[37]应用温针灸结合脊柱推拿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并与单纯温针灸、单纯推拿组比较,结果两种方法结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高于其他两组的77.4%和71.0%。

1.10 其他综合疗法 唐素敏等[38]采用神阙隔姜灸合耳压、针刺综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6例,结果5个疗程后,总有效率88.5%。应彬彬等[39]应用药饼灸神阙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泄泻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对照组口服药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4%,优于对照组之56%。李敏等[40]应用生物反馈配合麦粒灸足三里、气海、关元、肾俞、命门、太溪治疗功能性便失禁15例,1周治疗5次,共治疗2~4周,总有效率73.3%。

2 实验研究

目前有关灸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实验研究涉及了灸法的镇痛机理和对有关激素的影响方面。戚莉等[41]采用球囊刺激乳鼠直肠法制备肠易激综合征样慢性内脏痛大鼠模型,观察温和灸对大鼠腹部撤回反射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和灸能显著降低大鼠腹部撤回反射评分,提高大鼠痛阈,具有镇痛效应。斯钦图等[42]采用挟尾激怒法制造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并给予胃穴、火降穴悬灸治疗,结果治疗后灸疗组大鼠胃残留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血清胃泌素有显著差异,血浆胃动素无显著差异。

3 问题与思考

大量报道已经证实,各种灸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有确切的疗效,具有廉、便、验、无毒副作用的特点。但就现有的研究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1)目前灸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研究较多,但大多是小样本的临床研究和个案的临床报道,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其机理的报道较少,因此使得灸法疗效缺少客观公认的评价;(2)临床研究所覆盖的疾病范围较窄,大多数集中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腹泻、功能性便秘和肠易激综合征4种疾病中,其他疾病涉及较少;(3)大多临床研究的实验设计不够合理完善,如没有具体的随机分配方案;没有采用盲法;对照组设计不严谨,或没有对照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缺乏统一标准,有的甚至是自拟标准;(4)大量的临床报道均显示灸法能改善功能性胃肠病的症状,但大多没有随访或随访时间较短,多为1个月;(5)灸法刺激量的研究是针灸由临床经验积累向现代医学转化的重要步骤,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得不多,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治疗不够规范。应进一步开展高质量论证强度的临床研究,确定统一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出发,采用随机对照、多因素、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方法,加强研究设计的科学性、严密性,并且扩大疾病的研究范围;同时加强动物实验研究,充分运用生化、免疫、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灸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作用机理,为灸法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1] 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Ⅲ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1390.

[2] 冯雯,范一宏,吕宾.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5):563-565.

[3] 曹芝君.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治进展[J].胃肠病学,2009,14(12):718-720.

[4] 许冠荪,申国明,方正清,等.针灸防治功能性胃肠病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23(增刊):36-37.

[5] 黄重发,金韩.结肠水疗联合艾灸提高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5):330-331.

[6] 罗莎,陈春华.雷火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1,34(5):20-21.

[7] 刘钺,胡卡明,郭耀光,等.温和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气虚证疗效评价[J].四川中医,2011,29(11):115-116.

[8] Liu HR,Yang Y,Wu HG.Clinical study on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drome[J].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08,6(4):360-362.

[9] 粟漩,曹雪梅.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道易激综合征5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42.

[10]辛琦,杜冬青,马玉侠,等.隔药灸脐法治疗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8):517-519.

[11]陈晟,杜冬青,马玉侠,等.隔药灸神阙治疗脾气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2011,9(5):265-268.

[12]赵琛,施征,吴焕淦,等.灸补脾胃之主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91 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5,4(6):31-33.

[13]杨淑贤,王秀芹,蔡永.温针灸、神阙穴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143 例观察[J].河南中医,2006,26(12):59-60.

[14]唐永先.温针灸法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0,6(7):109-110.

[15]朱永刚,苏清伦,赵秦,等.温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7):9-10.

[16]郭光丽,鲍虎豹,张亚滨.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6):1998-1999.

[17]潘蜀.温针灸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42例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8,4(2):142-143.

[18]赵学田,曾宏翔,李兆文,等.针灸单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通报,2009,8(4):63-64.

[19]曾友华,包烨华,楚佳梅,等.伏灸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8):1774-1776.

[20]宋福学,张荣华.三伏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0例[J].中国针灸,2011,31(2):153-154.

[21]金国栋.天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3):415-416.

[22]杨金梅,张唐法,黄国付,等.热敏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3例[J].江西中医药,2011,42(1):43-45.

[23]储浩然,王志红,杨骏,等.点灸特定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12):111-113.

[24]余卫华,符文彬,战晓农,等.电温灸器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2):1556.

[25] Chen YQ,Lai XS.Clinical observation on combined warming needle and patented Chineseme-dicine for irrita blebowel syndrome[J].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09,7(5):274-277.

[26]谢文松.药灸并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7,22(5):30-31.

[27]姚春,郑友丽,范郁山.中医内外合治肠易激综合征50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2):17-18.

[28]王丽娟,王玲玲.麦粒灸结合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1,31(4):320-324.

[29]付勇,邹军,康明非,等.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24 例[J].江西中医药,2011,42(3):51-53.

[30]徐明芳,肖晓华,朱红霞.针刺加热敏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研究,2009,1(4):212-213.

[31]李漾,郑德采.针刺配合艾箱灸治疗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6):86-87.

[32]安广青,李娜,翟国华,等.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评价[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6):354-356.

[33]蒋建晖,赵娜娜,徐戟,等.曲美布汀胶囊合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4):239-241.

[34]龚广峰,刘俊红,方勇,等.三脘四门六炷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0):74-75.

[35]徐亚莉,金建军,郑昱.推拿加温灸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及对其胃肠激素的影响[J].中医研究,2005,18(6):36-38.

[36]何泽多,谭武.推拿结合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2例[J].河北中医,2009,31(6):883-885.

[37]李伟.温针灸结合脊柱推拿治疗肠易激综合征[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1):212-213.

[38]唐素敏,刘作高,李丽华.神阙隔物灸合耳压与针刺综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26 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536-2537.

[39]应彬彬,俞国尧,王国军,等.药饼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泄泻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 26 例[J].江西中医药,2009,40(11):67.

[40]李敏,丁曙晴.生物反馈配合麦粒灸疗法治疗功能性便失禁15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2):186-188.

[41]戚莉,李娜,刘慧荣,等.艾灸治疗IBS临床及其镇痛效应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2):2224-2227.

[42]斯钦图,乌云格日乐.“胃穴”、“火降穴”施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组穴原理[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3):33-35.

猜你喜欢
胃肠病灸法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董氏奇穴联合透灸法治疗感冒后咳嗽验案
灸法治疗“未病”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19:56
家庭灸法轻松缓解眼疲劳
基层中医药(2021年2期)2021-07-23 01:41:46
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
基层中医药(2020年6期)2020-09-11 06:35:26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模具制造(2019年3期)2019-06-06 02:10:56
5月胃肠病预防须知
基层中医药(2018年5期)2018-08-31 02:35:50
舒肝解郁胶囊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治疗价值
中成药(2016年4期)2016-05-17 06:07:55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半夏泻心汤合平胃散治疗糖尿病性胃肠病临床观察
西部中医药(2015年9期)2015-02-02 01: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