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娜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 全军神经系统疾病微创诊治专科中心,四川 重庆 400038)
恶性脑膜瘤是指具有良性脑膜瘤的一般表现,又具有高侵润性、生长快、易复发和转移及预后差的特点,其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5%和50%左右[1,2]。由于恶性脑膜瘤的数量十分少见,并且一般病程发展迅速,治疗困难,目前在很多诊疗方面还缺乏统一标准。现将我科室自2002年至2008年共收治12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护理报道如下。
本组行肿瘤切除术,并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脑膜瘤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男女比例2∶1。年龄19~68岁,平均46.8岁,随访1~6年。病程一周到一年不等,头昏、头痛8例,恶心呕吐5例;面部及肢体发作性抽搐5例,癫痫大发作3例;一侧肢体无力、运动障碍4例,一侧肢体感觉减退3例,一侧面部感觉减退2例;视力下降3例;听力下降2例;语言功能下降2例;反应迟钝、淡漠1例;一侧面瘫1例。
9例均经CT检查,12例均行MRI检查,2例行DSA检查。肿瘤最大径3~8.5cm,平均5.2cm。肿瘤位于大脑凸面6例,失状窦旁3例,前中颅底1例,嗅沟1例,侧脑室旁1例。12例患者均于神经导航下行肿瘤显微切除术;根据术前血供情况,2例患者行供血动脉栓塞术;根据术中病理情况,5例行去骨瓣后颅骨修补术。
本组12例经手术中判断和手术后CT或MRI复查证实,肿瘤全切除7例(58.4%),近全切除4例(33.3%),次全切除1例(8.3%)。9例于术后行X线放射治疗,2例术后行伽马刀治疗。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肢体乏力、感觉障碍、视力下降等症状明显缓解者9例;1年、2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83.3%及58.3%;其中9例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复发时间从5个月至6年不等,平均28.3个月,其中3例患者因肿瘤复发行第3次手术切除,5例患者进行2次手术治疗,1例患者肿瘤复发后未再继续治疗。1例患者术后28个月出现肝脏及椎体广泛转移。
肿瘤恶性度高并对人的生命健康威胁极大,患者往往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而悲观绝望,情绪低落,常常意识到死亡威胁的存在,表现出极度的恐慌,对治疗信心不足,尤其是手术后复发的患者,应有高度的责任感,经常与患者交谈,以治疗效果好的病例来教育和鼓励其正确对待疾病,充分肯定放疗取得的效果,使他们解除顾虑,坚定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①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头痛、呕吐及身命体征的变化,当患者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血压升高,脉搏缓慢,意识加深,瞳孔散大等症状时,应警惕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生,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此并发症本组无一例发生。②控制颅内压。恶性脑膜瘤切除术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水肿,术后给予甘露醇和激素治疗是必需的[3]。③抗癫痫治疗。对术前有癫痫发作的患者,术后应及时给予抗癫痫药。因手术当日禁食,因此一般不能按原剂量服用抗癫痫药。这需要在术后麻醉清醒后选用鲁米那钠肌注,直至患者能口服为止。术后1d内出现癫痫大发作,会增加术后血肿的机会和脑水肿的程度[3]。本组有8例患者术前出现不同程度的癫痫发作,术后定时,定量使用抗癫痫药物后,此并发症无1例发生。
①放疗前的护理,多数患者对“放疗”缺乏正确的认识,治疗前应简明扼要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放疗的知识,放疗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要配合的事项。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如照射区皮肤有伤口,应在接受照射前,将伤口妥善处理并愈合,如有感染,须控制感染后再行放疗。②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瞳孔变化,脑肿瘤患者放疗后可能引起颅内压增高,发生脑疝而危及生命。因此,防止颅内压增高显得至关重要。而有无颅内压增高我们要观察3点,如:颅骨开窗部位出现隆起;神志清楚的患者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或小便失禁;肢体抽搐等症状,则考虑为颅内压增高。若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报告医师,予脱水等降低颅内压处理。③营养和饮食护理,放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加强营养对促进组织的修复、提高治疗效果及减轻毒副反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即在放疗间歇期间,给予浓缩优质蛋白质及其它必需的营养素,以迅速补足患者的营养消耗。放疗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3000mL以增加尿量,使因放疗所致肿瘤细胞大量破裂、死亡而释放出的毒素排出体外;减轻全身放疗反应。④造血系统副作用的观察及护理,放射线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同时对白细胞也有损害,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和血红蛋白减少。放疗前后要常规进行血液检测,以利比较观察。当白细胞低于3.5×109/L时,应提醒医师暂停放疗,并应给予升白细胞药物,或采取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液对症治疗。此时患者抵抗力下降,易发生交叉感染,应给予保护性隔离。保持通风,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放疗后血小板减少,易引起皮肤黏膜出血,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立即报告医师。每次输液完拔针后协助患者局部按压3~5min[4]。
手术切除并术后放疗仍然是治疗恶性脑膜瘤的首选方式。由于恶性脑膜瘤的高复发性,初次手术应力争达到全切,但是如果肿瘤位于重要的功能区,则在切除肿瘤时需注意保留神经功能。本组12例患者均在神经导航下进行肿瘤的显微切除,术前对功能区进行精确定位,避免因肿瘤压迫、功能区移位等而产生误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缓解比较理想。因此,手术全切肿瘤对延长恶性脑膜瘤患者生存期具有显著作用,术中神经功能保护和术后综合放射治疗及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和精心护理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重要作用。
[1]Perry A,Scheithauer BW,Stafford SL,et al.MaIignancy in meningiomas:a clinicopathologic stud of 116 patients,with grading implications[J].Cancer,1999,85(9):2046-2056.
[2]王翀.恶性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性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3,30(2):159-162.
[3]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99-623.
[4]李琳.化疗呕吐病人的舒适护理[J].现代护理,2003,9(10):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