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琼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根据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的建议:我国以60岁以上为老年人。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6%。女性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修复能力下降,免疫功能衰退,痛觉、触觉阈值下降,导致更易患妇科疾病。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提高和完善,越来越多的老年妇女愿意接受手术,且接受手术的年龄逐渐增大[1]。但老年妇女手术耐受性差,且术后并发症复杂又存在着合并症、营养、经济、信仰等诸多的特殊护理问题。因此加强老年妇科的术后护理十分必要。
患者术毕回病房后,需依手术大小、病情,认真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术后每0.5~1h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并记录1次。注意伤口有无渗血,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严格记录出入量,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按手术及麻醉方式决定术后体位。全身麻醉患者在尚未完全清醒前应有专人守护,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蛛网膜下腔麻醉者,去枕平卧12h。硬膜外麻醉者,去枕平卧6~8h。如果患者情况稳定,术后次晨可取半卧位。鼓励患者活动肢体,每15min进行1次腿部运动。老年或者的卧床时间、活动方式及活动量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24h内进食少量流食,48h进半流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逐渐增量,以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对进食不足者,应静脉补充营养及电解质。
虽然术后疼痛是最常见的问题,但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并不严重。按医嘱术后24h内可用盐酸派替啶等止痛药物或使用镇痛泵为术后患者充分止痛,保证患者得到充分休息。镇痛剂的使用应在术后48h后逐渐减少。
护理的重点是早期发现异常症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血压、脉搏、呼吸及肢体皮温情况间接了解潜在的病变在生命体征方面的表现,必有时行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监测。
老年人护理有其特有的特殊性,从患者一入院应主动热情接待,在护理中更应注意 对老年患者的称呼应有尊敬之意用温暖的语言安慰患者,于患者及家属沟通,实施关爱性抚触护理[2]。部分老年人医疗知识局限,会产生情绪低落,万念俱灰的消极心理,这时护士应注意语气温和,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言语及神态和表情。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经济问题常感到悲观、失望,这时护理人员应用耐心周到的态度服务缓解其不适心理。
护士要完成妇科的一些专业护理,包括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做好尿管护理,尿管拔除后协助督促及时小便。注意观察阴道分泌物,根据阴道分泌物的改变判断妇科疾病的变化,阴道填塞纱布者于术后24h内取出,切口有引流条者,外敷湿透时随时换药,保持敷料清洁。双侧腹股沟有负压引流管时应观察引流量、性质,每日局部伤口换药一次。及时完成治疗和输液,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按照不同老年妇科患者的病情给予一定护理,提醒老年人按时按量吃药[3]。
根据老年人记忆力差听力下降的特点,健康教育时语速要慢,音调稍高,距离保持在1m内,使用通俗易懂语言,分开多次进行,为保证效果,同时对家属和陪护进行宣教。
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炎症,所以预防和及时发现各种感染十分重要,要提倡老年妇科患者要长期及间断护理并且一定要预防感染的发生,指导老年患者每天清洗外阴,勤换内裤,保证外阴清洁干燥。
手术后主要的护理目标就是预防并发症。
术后腹胀多因术中肠管受到激惹使肠蠕动减慢所致,一般情况下肠蠕动于术后12~24h开始恢复,术后48h恢复正常,一经排气即可缓解。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改善胃肠功能,预防或减轻腹胀。
尿潴留是发生膀胱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上留置尿管,尽管注意无菌操作技术,也难免发生细菌上行性感染。为了预防尿潴留的发生,术后鼓励患者定期坐起来排尿,床边加用屏风,增加液体出入量;拔除存留尿管前,注意夹管定时开放以训练膀胱恢复收缩力。受术者一般在拔管后4~8h内可自解小便,注意记录尿量和时间。
手术后的老年人及家属常有沉重的思想负担,实施关爱性触摸护理,能给患者及家属提供情感的支持,使其感受到医护人员对他的关爱,更好配合治疗。
早期出院已成为一种趋势,出院前需要为患者提供详尽的出院计划,其目标是使个人自我照顾能力达到最大程度。健康教育内容应包括自我照顾技巧、生活型态改变后的适应、环境调整及追踪照顾的明确指导;还要提供饮食、药物使用、运动忍受度、可能的并发症及转介指导。为了保证效果,宜列出具体内容的细目单。
[1]杨俊兰,焦顺昌,李瑛.老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与医院感染[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3,13(8):735-736.
[2]杨月敏,庞义存.80例老年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全科医学,2003,6(6):520.
[3]吴静,应春,汪凤兰.妇科病人围术期护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09,7(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