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山门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浙江平阳 325406)
目前,国内正在推广一种简便高效的节能减排养猪技术,即发酵床养猪法,采用外源微生物、猪粪便(靠自排)、秸秆、锯末和稻壳等做垫料建立原生态的好氧发酵环境,粪尿被发酵床中的微生物分解,免于清理,没有臭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为引进和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平阳县科龙农牧经贸有限公司通过改造猪舍、引进菌种,制作发酵床垫料、研究发酵床养猪的日常管理等技术,实现养猪业安全生产和增产增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采用酵素菌种加入由稻壳、锯末、米糠等组成的垫料中,通过好氧发酵,既可杀灭垫料中的有害菌和虫卵,又可使有益菌大量繁殖,达到降解猪粪排泄物的目的。
改敞开式猪舍为控温猪舍,改造猪舍地面,分设采食台、饮水台、垫料池,为发酵床养猪创造条件。引进国内优质酵素菌种,按比例与米糠进行第一次混合,铺设于锯末上,然后边洒水边进行第二次混合。
垫料中水分要求达到45%左右。混合均匀度和水分含量是确保垫料成功发酵的主要关键。
2.1铺垫稻壳、锯末 将稻壳按一定比例铺垫于猪舍垫料池上,平整表面,再将锯末铺垫在稻壳上面,铺至预定高度后,平整表面。
2.2酵素米糠制作 按比例铺垫米糠,然后将酵素菌种铺在上面,反复混合均匀(不得少于8次),然后将“酵素米糠”混合物均匀铺撒在锯末上面。
2.3第一次干垫料混合 充分混合铺设好的垫料,如有结块稻壳或锯末应拍散,拣除大于鸡蛋的木屑,以防伤害猪体。
2.4第二次湿垫料混合 将第一次混合好的干垫料喷洒清水,一边洒水一边混合,以便控制水分适度。垫料中的水分控制在45%左右,即手捏紧不出水,松开后能完全散开,手掌上有明显水迹即可,混合均匀度和水分含量是垫料发酵成功的关键。
2.5垫料堆积发酵 将第二次混合好的垫料进行圆柱形或卧圆柱形堆积。根据垫料数量多少,尽可能集中堆积,数量较多时可分成两堆,尽量减少外表面积和触地面积。在堆积发酵过程中,尽可能做到疏松,堆积高度不得低于1.5 m。
2.6发酵垫料的保温工作 垫料堆积发酵后,当外界环境温度小于25℃时,应考虑在垫料上覆盖编织袋或麻袋保温。如果环境温度小于8℃时,应考虑在垫料中塞入装满开水的矿泉水瓶帮助升温。
2.7温度检测和记录 通常情况下,垫料堆积发酵24 h后,深度温度应当升至40℃,72 h后应当升至60℃以上。当水分过大和环境温度过低时升温时间可能稍有延后。温度检测点应横向间隔1.5 m为一个测点,纵向上、中、下三点测定。当每个点的温度基本达到60℃以上持续48 h以上时,说明发酵成功。
2.8二次发酵 第一次发酵后,温度降至50℃以下时进行翻堆,将表面和触地25 cm左右未发酵的部分垫料移至第二次发酵的中心部位,用发酵好的垫料包裹后进行二次发酵。当温度持续60℃以上达48 h后,发酵过程完成。温度降至50℃以下后,该垫料便可使用。
3.1饲养密度控制 发酵床养猪,一般以每头猪占地1.2~1.5 m2为宜,饲养密度过大,发酵床的发酵状态就会降低,不能降解、消纳过量粪尿。
3.2发酵床床面不宜过于干燥 一定的湿度有利于微生物繁殖,过于干燥则可能导致猪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定期在床面喷洒活性剂。
3.3防止寄生虫带入发酵床 入舍生猪事先要彻底清除体内寄生虫, 以免啃食菌丝时将虫卵再次带入体内而发病。
3.4密切注意土壤微生物活性 必要时,可添加活性剂来调节土壤微生物菌的活性,以保证发酵正常进行。
3.5控制饲喂量 为促使猪只积极拱翻床面物料,利于垫料发酵和获得营养,人工饲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左右,即喂八成饱即可。
3.6严禁使用化学及抗生素类物品 采用发酵床养猪期间应严禁使用化学药品及抗生素类物品,以防止对土壤微生物的杀害作用,致使微生物活性降低,影响发酵床的发酵,猪舍内禁止使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类物品。
3.7炎热夏季做好排湿降温工作 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偏高且难以降低时,应结合排湿降温,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降低垫料厚度,保持在60 cm左右,但不得低于50 cm;二是垫料区不进行翻耙作业,不要将粪便均匀撒开,任其自然形成一个粪尿排泄区,其他区域则因缺乏发酵营养源,其发酵程度得以适当抑制,如此循环操作,持续管理,即可保证生猪安全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