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常见感染的临床护理研究

2012-01-25 03:43周爱华郭玉生
中外医疗 2012年5期
关键词:外科导管切口

周爱华 郭玉生

(1.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校医院 天津 300384; 2.郑州大学医院 郑州 450052)

外科常见感染主要为医院感染,如获得性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与血管内导管相关的感染以及手术部位的感染。外科感染理论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相关护理理论与技术也不断地完善发展。特别是外科常见感染的护理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 外科常见感染分类

1.1 非特异性感染

非特异性感染的主要共同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肌能障碍和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全身化脓性感染是致病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而引起严重的全身感染症状。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体温高达40~41°C,头疼、头晕、甚至淡漠,脉搏细速,白细胞明显升高,代谢失调和肝肾损害。化脓性感染的病人的护理诊断有焦虑、体温过高、疼痛、营养失调,潜在的并发症有脓血症、感染性休克。护理措施包括:做好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全身疗法的护理等。

1.2 特异性感染

特异性感染主要包括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菌侵入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病人开始出现张口困难,随后牙关紧闭,面部表情肌收缩出现“苦笑面容”颈部肌群收缩出现颈项强直,背部肌群收缩出现“角弓反张”主要的护理诊断为:吞咽困难、营养失调,潜在的并发症有肺炎和肺不张。护理措施:安置病人于特定的环境,遵医嘱给药,做好病情观察,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消毒隔离和健康指导。气性坏疽是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肌组织坏死或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起病急、愈后差。主要的护理诊断为:疼痛、组织的完整性受损、体温过高、营养失调等。护理措施:严格的执行消毒隔离,做好病情观察,做好伤口和疼痛的护理,做好营养支持的护理。

2 外科常见感染及其临床护理

2.1 获得性肺炎

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在医院感染中占首位,常见于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患者。钱火红等综述认为其相关因素与外科手术引起的口咽部细菌定植、误吸、胃酸浓度降低、气管切开、插管以及各种外源性污染有关。护理患者时,主要着重于减少或消除口咽部病原菌的定植、吸入及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

(1)减少口咽部细菌的吸入保持口腔的清洁,特别是双颊及咽部,及时吸除口咽部分泌物,并根据口腔pH值选用合适的清洗液(生理盐水、双氧水、2碳酸氢钠、2硼酸等);鼻饲时患者取半卧位,同时,选用小号胃管持续喂养或将胃管插入空肠以避免对胃液的碱化作用,控制胃内容物反流。

(2)切断外源性感染传播途径 除注意各项侵入性操作时的无菌要求外,现更强调对呼吸机环路的管理。美国医疗保健机构感染控制实施咨询委员会(health care infection control pracrices advisory committee,HICPAC)推荐,至少48 h更换1次管道,如已发生下呼吸道的感染则应增加更换管道的频率;呼吸机湿化液温度应维持在5O℃左右,较高温度可抑制病原菌在湿化液中的定植生长;呼吸机集水瓶应置于呼吸管道的最低位置,防止冷凝液流入下呼吸道。

(3)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0alveolar lavage,BAL)治疗。肺炎的护理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是1cU治疗顽固性肺部感染的常用操作,实际上起到了外科清创、局部引流排脓的作用,促进炎症消失,提高局部有效抗生素的浓度,缩短疗程的作用。护理上我们须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主要是熟悉病史,做好心理护理,备好抢救及监护仪器设备药品,灌洗时注意液体温度须加温至37℃,术后加强监护和排痰的护理等。

2.2 尿路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

尿路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发生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其危险因素主要有:长时间留置导尿、未全身使用抗生素和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不良。临床实践证明,全身使用抗生素,使导尿后4~5d内UTIc发生率降低,但由于细菌耐药、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费的增加限制了常规长期使用抗生素。有作者提出预防腔外途径感染对减少留置导尿感染是首要的,预防的主要环节是防止尿道口细菌的定植,而0.5PVP-碘对常见外阴污染菌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有人认为,将消毒海绵持续置于尿道外口,可有效地减少UTIc的发生。肝素作为一种高效抗凝剂,用于预防UTIc作用较其他抗凝剂持久,但不能用于治疗。选择尿管材料时,实验证明,导管表面镀银或导管材料中掺合银离子可以减少或延迟UTIc的发生。

2.3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2.3.1 预防输液系统来源的感染。使用一体化输液系统,减少连接部,减少污染机会。

2.3.2 预防导管感染 首先是预防导管皮肤入口处的微生物侵入。选择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应用皮下隧道,使用无菌透明敷料覆盖,及时换药,如出现红肿、分泌物时可局部使用抗生素,或拔除管道重新置管。使用生理盐水、肝素稀释液等冲洗导管,保持管道通畅,可减少导管尖端细菌生长。研究表明,使用肝素稀释液冲管与生理盐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使用导管过程中应尽量缩短使用时间,如须长期使用,应定时更换导管。现认为使用导丝拔除导管,在原置管位置置管较重新选择置管部位置管的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另外,减少导管感染的关键是无菌操作。

2.4 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

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与患者机体抵抗力、病室空气物品的污染、围术期的不当处理及患者自身固有菌群有关。

2.4.1 重视空气消毒的效果 空气消毒对降低手术部位感染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现病房常用的空气消毒法有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及联合消毒法。研究表明,紫外线和臭氧对空气消毒效果并无显著性差异。但紫外线具有穿透力差的缺点,而臭氧气味难于接受,有文献建议采用联合消毒方法,即紫外线加二氧化氯和换气方法,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杀灭率达到100。

2.4.2 得当的围术期处理 围术期处理中备皮关系到术后创口愈合快慢和切口是否感染,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备皮方法有剃毛备皮法、脱毛剂备皮法、推毛备皮法、不剃毛备皮法。对手术部位毛发不超过1cm、不涉及患者头发、腋毛、阴毛时,没有必要剃毛。国内对剃毛与不剃毛备皮研究表明,不剃毛备皮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如必须剃毛的部位,尽量采取减毛法、电动剃毛刀或使用化学脱毛剂。研究表明化学脱毛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有抗菌作用,但使用前须做皮肤过敏试验。备皮时间与手术时间越接近越好。手术室备皮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对于术后手术切口的护理,有报道指出,术后不使用腹带组和术后使用腹带组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0和5.0,表明腹带可使切口处温度升高、潮湿、易污染,为细菌滋生繁殖提供温床。因此,术后不使用腹带,可以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率。

2.4.3 其他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避免外源性感染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改善局部和全身状况以及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又一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一观点与SARS理论不谋而合。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了解感染理论及外科常见感染的临床护理进展,对缩短病程、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有显著的作用。

[1]吴蓓雯,李和姐,钱黎明,等.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9):34~36.

[2]张耀圣.临床中常见的外科感染[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10,17(12):3~4.

[3]袁玉峰.普通外科常见院内感染菌及其耐药性[J].中外医疗,2009,28(4):41~42.

[4]安春兰.外科门诊感染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7):87.

[5]时书库,孔庆斌.腹腔引流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杂志,2008,l0(1):60.

[6]高劲谋.损伤控制外科的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07,22(5):324~326.

[7]王正国.外科感染中抗生素的正确选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8(1):126~128.

猜你喜欢
外科导管切口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