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英
(湖北省蕲春县人民医院,湖北 蕲春435300)
重度烧伤后因体液渗出、创面水分的蒸发致蛋白质丢失增加、营养过度消耗、分解代谢旺盛、合成代谢减弱、排氮增多、食欲减退,机体营养储备大量消耗、摄入及利用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可出现严重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等[1]。积极的营养支持有利于增加氮的保留、促进合成、增强免疫力和加速创面愈合。分析我科近3年来对22例重度烧伤患者营养支持和营养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本组22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18~67岁。其中火焰烧伤8例、热液烫伤6例、电灼伤4例、汽油烧伤2例、化学烧伤2例,烧伤总面积在31%~78%,均以深II度~III度混合伤为主,有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者3例,2例有糖尿病病史。在创面彻底清创后,创面采用磺胺嘧啶银霜外涂护痂疗法,部分III度烧伤创面经植皮术治疗,22例患者均实施肠道营养方法。有2例因伤势严重死亡,其余病例创面愈合时间最短22d、最长68d,且均痊愈出院。
经口摄入营养是烧伤患者能量摄入的主要途径。早期经胃肠道补充营养不仅可刺激胃肠道产生胃肠分泌素,促进消化道蠕动和吸收,还能有效降低超高代谢,节省内源性蛋白质消耗及防止“内源性”感染的发生和发展[2]。
头面部严重烧伤者,不能主动经口摄入且胃肠道功能正常者,可采取鼻饲管灌注来获得营养支持,同时要素膳食夜间经胃肠道滴入,有利于肠道消化吸收,且不影响睡眠。
静脉高营养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营养方式,可作为口服营养的辅助营养支持,在口服或管饲不能满足疾病康复需要时,可通过静脉途径补充。
3.1.1 做好心理护理
向患者宣教饮食对烧伤治疗的重要性,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嗜好以及胃肠道消化功能,以便科学合理的安排营养。
3.1.2 休克期饮食
烧伤早期应禁食水以免胃肠功能紊乱致急性胃扩张,烧伤后2~3d,可补充多种维生素,尽量鼓励患者口服,合理安排进食与翻身时间,减少餐前治疗。休克后期一般给予流质,如绿豆汤、西瓜汁、维生素饮料等,之后渐渐增加以菜汤为主,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宜,一日可进餐5~8次,注意各种营养素的齐全。
3.1.3 感染期饮食
应给予高维生素饮食,逐渐增加蛋白质及热量,以补充消耗,改善负氮平衡,补给优质蛋白质如鱼汤、瘦肉、牛奶等,保证供皮原再生及植皮存活率。
3.1.4 康复期饮食
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丰富而有全价营养的膳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头面部严重烧伤致张口困难,或伴有吸入性损伤者可给予鼻饲饮食。注意以下几点:①选择合适胃管并妥善固定并定期更换。②鼻饲饮食选用清流质、混合奶、或配方膳食。温度为37~38℃[3]。③鼻饲早期应注意灌注速度应慢、浓度要低、少量注入。④每次灌注后应用温开水冲洗胃管,防止堵塞。⑤鼻饲液应现配现用,避免污染变质。⑥定时定量注入促胃动力药物以促进胃肠排空功能。
一般采取周围静脉供给营养,由于高渗溶液对静脉刺激性大,易发生静脉炎,故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静脉输入高浓度溶液时,采用桥管连接方式,将氨基酸、氯化钾、脂肪乳等营养药物充分混合输入,能起到稀释高浓度药物的作用,减轻对周围血管的刺激性,必要时采取中心静脉置管补充营养。
通过22例重度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认为:早期行胃肠道营养支持的患者的并发症少、休克期过渡平稳、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较低,后期能有效的纠正机体的负氮平衡,减轻机体的消耗,提高严重烧伤患者的治愈率,因此,应重视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
[1]余静波,汪仕良,黎鳌.烧伤后早期肠道营养[J].中华烧伤整形外科杂志,1994,10(2):153.
[2]刘英.严重烧伤病人早期肠道营养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9):572-574.
[3]李月娟,高金颖,郭莉莉,等.烧伤的营养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6(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