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子
(延边大学福祉医院眼科,吉林 延边 133000)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1995年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25亿,预测至2025年将据增至2.99亿[1]。在我国,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讯速升高。据1995年全国较大范围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患病率已上生为3.2%[2],患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也越来越多的趣势。现将我院近年来41例(45只眼)糖尿病患者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疗效报道如下。
糖尿病白内障患者41例(45只眼),男15例(17只眼),女26例(28只眼)。年龄47~82岁,平均65.3岁。糖尿病程1.5~23年。
术前视力光感~0.05者18只眼,0.06~0.1者15只眼,0.12~0.3者12只眼。裂隙灯下晶状体核按LOCSⅡ分级,Ⅱ级眼17只眼,Ⅲ级眼19只眼,Ⅳ级眼5只眼。术前常规行眼部超声检查以了解眼轴、晶状体、玻璃体及视网膜情况。
术前空腹血糖4.96~13.9mmol/L,所有患者均经糖尿病药物治疗。根据糖尿病控制标准分级[3],3.9~6.11 mmol/L者8只眼,6.12~7.2mmol/L者15只眼,7.23~8.33mmol/L者17只眼,8.34mmol/L以上者5只眼。
所有的手术由经验丰富的同一医生完成。术前常规散瞳,在表面麻醉或球后麻醉下,作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前房内注入黏弹剂,行连续环行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分核,吸出晶状体核及吸除残留皮质,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吸净黏弹剂,确认漏不漏水,必要时缝一针。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局部用点泰利必妥眼药水及氟美瞳眼药水,如炎性反应重,则托品酰胺散瞳及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mg。
术后一周视力<0.1者2只眼(4.4%),0.1~0.3者8只眼(17.8%),0.4~0.5者25只眼(55.6%),>0.5者10只眼(22.2%)。
术后房水混浊(+~++)25只眼,瞳孔纤维膜形成4只眼,角膜内皮水肿8只眼。
伴随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医疗条件的改善,疾病谱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现代社会危害人民健康最重要的疾病之一。白内障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的比例不断增加。目前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已成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空腹血糖在6.0~8.9mmol/L以内的患者施行一般外科手术是安全的,不需要特殊处理[4]。但术前必须结合血糖控制的情况及是否有全身并发症,全面考虑是否适宜选择手术。其手术效果与糖尿病病理,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密切关系。患者的术后视力决定于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和黄斑是否被累及,对术前没有或仅有轻微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及视力恢复情况与非糖尿病患者没有显著差异。本组的术后视力≤0.1者2只眼(4.4%),均为赠生性糖尿病视网膜合并黄斑病变者。
本组做较大直经前囊连续环形撕囊,尽可能避免减少悬韧带的机械性刺激,术中无1例后囊破裂,无1例前房积血,并植入较大直经的人工晶状体以增加术后周边视网膜的可见性,为后期眼底激光和玻璃体切割手术创造条件。
已报道,手术视间与术后血糖呈相关,即手术时间延长,损伤程度大,术血糖明显升高[5]。手术时间越长,神经紧张素分秘增多,神经紧张素可使血管升高。而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与术后血糖水平有密切关系。前房纤维渗出是常见的并发症,这因为手术创伤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加重虹膜反应,还与术后禁忌全身应用激素,仅局部应用激素有关。发生前房纤维渗出4只眼(占9%左右),术后1~2周内吸收,对术后视力无影响。
总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手术反应轻,并发症相对少,视力恢复快等优点,安全有效。可是注意术前有效控制血糖。
[1]58届美国糖尿病协会年会报道[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6(6):247.
[2]王克按,李天麟,向红丁,等.中国糖尿病流行特点研究—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患病率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19(7):282-285.
[3]洪荣照.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164-165.
[4]钟学礼.临床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293-296.
[5]韩琪,颜华,陈松,等.白内障手术对Ⅱ型糖尿病术后血糖的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0,18(8):467-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