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 静邹忆怀支 楠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 100730;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100700)
毒邪学说始于秦汉时期,形成于晋隋唐宋时代,明清时代得到快速发展,在当代发展达到高潮。笔者综述了从秦汉至明清医家对毒、毒邪、毒邪学说的认识和研究,为973课题“基于临床的内毒损伤络脉创新病因学研究”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在中医2000多年发展史上,对于毒、毒邪的研究、论述亦颇多。其形成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主要在秦汉时期。许慎《说文解字》说“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其本义是指毒草,厚有程度重之意。《广雅·释诂》云“毒,犹恶也”。《广雅·沃韵》云“毒,害也”。可见,将苦恶有害之物统称为“毒”。《伤寒杂病论》这部中医经典的临床著作,对毒邪学说亦有发展。在《百合狐惑阴阳毒篇》中,用解毒行血之法分治阴毒和阳毒,对狐惑病,从其所述症状及用药来看,实“由温毒使然也”(《千金要方》)。汉·华佗首次提出“毒邪”概念,在《华氏中藏经》中指出“五疔者,皆由喜怒忧思,冲寒冒热,恣饮醇酒,多嗜甘肥……蓄其毒邪,浸渍脏腑,久不虑散,始变为疔”。毒邪之产生,可因于外感,可因于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积久而成。秦汉时期,对毒邪已有了解,但其认识较宽泛、浅显。
指晋隋唐宋时期。晋·王叔和《脉经》中有“温毒”、“寒毒”致病的记载。葛洪《肘后方》中不仅有温毒发斑病证记载,并提出黑膏方等治疗温毒病的方子。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中医学最早病因病机学专著,首次记载“风毒”、“热毒”、“疫毒”、“水毒”、“湿毒”、“痰毒”等26个名称,较详细论述各种毒邪病因、病机及证候,涉及临床各科44种病名。其中有巢氏对毒邪发病阐幽发微的论述,如“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为杀厉之气也”,“发汗不解,温毒气瘀结在胃,小便为之不利,故变成黄”。巢氏还专论毒邪传心病机过程,并在外科病证上指出排毒、解毒治疗的重要性。为后世毒邪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唐·王冰在注《素问·五常政大论》时说“夫毒者,皆五行标盛暴烈之气所为也”。这说明邪气过盛或蕴结日久即可化成“毒邪”,如痰郁结日久变成痰毒等,火热炽盛凶烈而成火毒。宋·杨士瀛《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云“癌者上高下深,毒根深藏,穿孔透里”。直论癌症是毒邪深藏所致。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有言“伤寒误用巴豆,热毒下之,而热势转甚”,又“银粉亦能伤牙齿者,谓毒气感于肠胃,而精神气血水谷不能胜其毒,故毒气循经上行”,明确指出药物毒致病。李东垣创制普济消毒饮,以治风热时毒。这一时期,对毒、毒邪的认识更加深入、细致,大致勾勒出毒邪学说的轮廓,即毒邪的内涵、分类、致病的病因病机特点。
主要是明清时期。吴又可《温疫论》提出了“疫者,感天地之疠气”,所谓“疠气”,就是指“毒邪之气”,在论温疫初起时说“凡元气胜者毒亦传化”,即毒不仅指六淫之甚,还包括六淫之外的一些特殊致病物质。清代医家对毒邪也有颇多论述。疡科方面,高秉钧提出“毒攻五脏说”。毒邪与火热的关系受到重视,如余霖曰“疫既曰毒,其为火也明矣”;雷丰认为“温热成毒,毒邪即火也”;王孟英认为“疫证皆属热毒,不过有微甚之分耳”。清·徐延祚《医医琐言》对毒有许多精辟论述,为毒邪学说发展作出很大贡献。徐氏提出“万病唯一毒”、“一毒乘三物”、“六淫之邪无毒不犯人”、“精郁则为毒”的观点,把毒邪致病列为病因之首,无邪不有毒,认为“毒者无形也,物者,有形也,毒必乘其形,既乘有形,然后其证见矣”,邪气夹无形之毒伤人致病,并进一步指出“毒之所在病必生焉。其发也,或自外而触冒,或自内而感动,病之已成,千状万态,不可端倪,然其大本,不外于此”。毒可自内而生,可由外而感,所致临床表现多样。明清时期,毒邪学说进一步发展,尤其认识到温疫,由外感疫毒之邪而致,将毒邪这一概念深入人心,丰富了外感毒邪内涵。对毒、毒邪的系统研究也逐步完善。
综历代认识,中医学中“毒”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主要有4个方面:其一,指病因。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虽有大风疴毒,弗之能害”。如《脉经·卷八》云“阴毒为病,身重背强……毒气攻心,心下坚强”;其二,指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本草经》中拔毒、解毒、攻毒、化毒等。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说“毒者,邪气蕴畜不解之谓”,说明毒是由于六淫邪气侵袭人体后不能及时解除而产生的毒物。其三,指病证。如《诸病源候论》中的“丹毒病诸候”、“蛊毒病诸候”。其四,指药物或药物的毒性或峻烈之性。如《素问·异法方异论》曰“其病在于内,其治宜毒药”。又如《本草纲目》中记载药性的“有毒”、“无毒”、“有小毒”。《素问·脏气法时论》也记载“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总而言之,毒邪学说始于《黄帝内经》,经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完善,不仅丰富了温病学和外科学,还影响到其他临床领域,在中医理论和临床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也应该看到,毒邪学说仍未得到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