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瑾
(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浙江 绍兴 312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护理
徐 瑾
(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浙江 绍兴 312000)
目的 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63例患者进行治疗分析,进而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合理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基本痊愈15例,显著进步31例,进步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6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给予切实可行、规范的临床护理手段,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急性脑梗死 中西医结合 护理
脑梗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生命,在临床急性脑梗死已经成为急诊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急性脑梗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后,引起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1]。我院对收治的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和合理的临床护理,康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例,均符合《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无脑出血或无颅内占位病变。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栓塞、无症状性脑梗死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病患者;病程超过72h者[3]。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男性38例,女性 25例;年龄 62~79岁;既往有冠心病史11例,高血压病史18例,糖尿病史13例,心脏病史8例。对照组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60~77岁;既往有冠心病史10例,高血压病史16例,糖尿病史15例,心脏病史4例。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20%甘露醇降低有意识障碍、头痛、呕吐患者颅内压,尤其是观察到患者瞳孔不等大时立即快速静滴20%甘露醇,如未缓解应该立即通知临床医生。口服洛汀新控制高血压,口服西格列汀控制血糖,右旋糖酐降低血黏度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8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日静滴1次,每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
1.3 临床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容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如出现高热、昏迷,应积极采取物理降温,补充水和电解质,加强护理。如发现患者有抽搐现象,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抗癫痫治疗。若发现上消化道出血,应立即告知医生采取抑酸措施,减少大出血发生。(1)心理护理: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缓解病情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让精神沮丧的患者积极接受治疗、配合治疗是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护士应当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避免刺激和损伤患者自尊的言行。同时征得患者家属的理解与支持,互相配合,积极引导,以求让患者自己认识到,只要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一定会有满意的疗效,树立痊愈的心理对于病情的好转有很大的帮助。(2)基础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擦洗患者口腔2次,防止口腔溃疡;患者入院后要保证绝对卧床休息,尤其是在并发24~48h内尽量避免挪动患者;床头升高适当角度,保身1次,防止褥疮发生,翻身后要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防止患者坠床或跌倒,对躁动不安者要采取防护措施。(3)加强功能锻炼:肢体运动和语言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乃至家庭的社会生活状况。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及早进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促进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帮助患者做关节伸展、内旋、外展等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肢体挛缩变形,促进康复。
1.4 疗效标准 依据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7%。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治疗组基本痊愈15例,显著进步31例,进步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65%;对照组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1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5%。所有患者均无褥疮发生,无死亡,其中病残率为20.6%(13/63),肺部感染率为 4.8%(3/63),便秘发生率为 6.3%(4/63)。
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是控制颅内压,降低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促进病变脑组织功能恢复。可及时给予高渗脱水剂、利尿剂和脑保护等治疗[5]。急性脑梗死急性期的护理干预关系到患者能否存活,康复期护理干预则影响着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6]。因此掌握脑梗死的预防和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规律,能达到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救治成功率,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活血化瘀药川芎的主要成分是川芎嗪,其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TMP),属于酰胺类生物碱。有报道,川芎嗪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及拮抗钙离子等作用,作用机制比较复杂[7]。川芎嗪可以吸收入血,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8],增加脑缺血后再灌注低灌注期脑血流量,且药物吸收和消除迅速[9]。TMP通过增加血小板和血浆内CAMP含量,活化血小板膜上的钙泵,降低血小板内Ca2+浓度,阻断血小板激活。川芎嗪通过抑制自由基的生成,起到抗氧化的作用,对脑部损伤有保护作用。此外,有报道,川芎嗪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电荷,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从而改善微循环。升高血浆NO 含量,降低血栓素 A2(TXA2),调节 TXA2/PGI2失衡状态,从而扩张血管和抗血栓形成。因此川芎嗪能有效抑制组织缺血时血小板聚集与激活,扩张血管,改善脑和微循环血流量,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且副作用小,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在临床护理方面,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疗的方案,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得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一定会有满意的结果,这对于消除患者的恐惧情绪,树立痊愈的信念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基础护理,并努力使患者的生活有规律性,对于病情的缓解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基础护理和心理疏导之后,对于病情得到控制的患者,要实行康复锻炼,早期的康复训练能是患者心理状态及运动机能恢复到最大限度,也能起到调动患者积极性的作用。在此护理基础上,能使患者更好的回复生活自理能力,减轻残障程度,为其日后提高生活质量打下基础。
[1]Jan ice L,Hindley Lisa bowman,et al.Neuroprotection for ischemic stroke[J].Neursci Nurs,2003,35:114.
[2]中华神经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1):376-381.
[3]杜亮亮,程敏.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3):33-35.
[4]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3-314.
[5]居媛媛,许梅.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行介入溶栓术的综合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0,9(3):26-27.
[6]范新娟.急性脑出血患者49例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3):192.
[7]姚俊林.川芎嗪混合液经硬脊膜外腔注射治疗腰腿疼10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3):175.
[8]Watanabe T,TnaKa M,WaTanabe K,et al.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ree radical scavenger edaravone as a neuorportectant [J].Ya Kuga Ku Zasshi,2004,124(3):99-111.
[9]冯悦,王锦玲,马宏敏.川芎嗪在豚鼠血液、脑脊液和耳蜗外淋巴液中的分布[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4,12(2):101-103.
R248.1
B
1004-745X(2012)01-0167-02
201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