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宏宾 王友力 陶茂灿 曹 毅
(1.浙江省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6;2.浙江省诸暨市中医院,浙江 诸暨 310086)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下肢丹毒临床观察
罗宏宾1王友力2陶茂灿1曹 毅1
(1.浙江省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6;2.浙江省诸暨市中医院,浙江 诸暨 310086)
目的 观察清热凉血方内服配合清凉膏外敷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患者均予清凉膏外敷配合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为主的清热凉血方内服。结果 总有效率85.71%。结论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下肢丹毒,疗效确切。
下肢丹毒 清热凉血方 清凉膏
丹毒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1]。本病发无定处,根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又有不同的病名,发于躯干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者称抱头火丹;发于臀部者称赤游丹毒;发于腿部者称流火。若治疗不彻底,常可复发。笔者采用清热凉血方内服配合清凉膏外敷治疗下肢丹毒,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均为浙江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确定诊断。 其中男性 23例,女性 19例;年龄 17~74岁,中位年龄46岁;由足癣引起者12例,因足部外伤者3例,因毒虫叮咬引起者5例,不明原因者22例;左下肢21例,右下肢17例,双下肢4例。
1.2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嘱咐患者注意休息,多饮水,忌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牛、羊、狗肉等发物之品,适当抬高患肢。(2)清热凉血方内服基本方为:金银花30g,野菊花30g,蒲公英 20g,大青叶 15g,黄柏 15g,牛膝 20g,萆薢 20g,生薏苡仁15g,牡丹皮12g,赤芍12g,忍冬藤12g,生地黄12g。若伴有发热者,加生石膏30g,知母12g,天花粉15g以清热养阴;若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者加鸡血藤15g,汉防己12g,路路通15g以活血通络利湿解毒;下肢肿胀明显者加泽泻12g,猪苓12g,木瓜15g,乳香9g。每日1剂,水煎取汁500~1000mL,早晚分服。(3)中药外敷采用浙江省中医院制剂室生产的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消炎止痛等功效的清凉膏外敷,主要成分是紫草、地榆、当归、冰片、香油等。冰片研成细粉;紫草用麻油250g浸泡,每日搅拌1次,至麻油呈深紫红色,滤过;另取麻油250g,加入当归、地榆浸泡后,炸至浑黄色,滤过,趁热将已碾碎的黄蜡100g加入油内,搅拌溶化,滤过,放置待温,加入上述紫草油,混匀,再加入冰片,搅匀,冷却,即得。依据皮损部位大小取适量清凉膏,直接涂于皮损处,厚约0.5cm,用无菌纱布覆盖,然后用绷带包扎,并根据患者病情每日换药1~2次,换药间期用生理盐水将皮肤清洗干净,然后用干燥无菌纱布擦干,注意不要用力过大。若表皮损伤剥脱,则宜行生理盐水冲洗,然后用沾有雷佛奴尔溶液的纱布覆盖,后敷清凉膏。
1.3 疗效标准[2]治愈:全身及局部症状消退。好转:全身症状消退,局部症状部分消退。未愈:全身与局部症状未能控制,出现“陷证”。
本组42例,治愈28例,好转8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85.71%。
鲁某,男性,58岁,退休干部。因右下肢胫部突起红斑、肿痛3d,来本科就诊。3d前患者右踝部皮肤出现红斑,触之有轻微痛感,未予重视,1d前饮少许白酒及食羊肉后加重。查体:右小腿大片鲜红色水肿性斑块,明显高出皮肤表面,边界清楚,触之有灼热感,压之褪色疼痛,伴发热,全身不适,心烦,口干,口苦,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丹毒。证属湿热内蕴,兼有火毒。治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内服清热凉血方加减:金银花30g,野菊花 30g,蒲公英 20g,大青叶 15g,黄柏 15g,牛膝 20g,萆薢 20g,生薏苡仁15g,牡丹皮 12g,赤芍 12g,忍冬藤 12g,生地黄12g,天花粉 15g,柴胡 12g,葛根 12g,夜交藤 15g,甘草 9g。 每日1剂,水煎。同时取适量清凉膏,按1cm厚度左右涂于皮损处,外敷无菌纱布,并用绷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换药间期保持局部干燥。5d后复诊:红斑明显缩小,有细小脱屑,肿痛明显减轻,已无发热、心烦、口干、口苦等症状。在原方基础上去天花粉、葛根、柴胡、夜交藤,加用麦冬15g,紫草15g,改金银花20g,继续外敷清凉膏,1周后随访痊愈。
丹毒多由于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毒热搏结,郁阻肌肤而致,或由于皮肤黏膜有破损,毒邪乘机侵入而成。《诸病源候论》记载:“丹者,人身体忽然焮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于手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可堪。”
下肢丹毒病机多为湿热毒蕴,故治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清热凉血方中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大青叶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用;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之功,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湿,生薏苡仁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之功,热清则湿易祛;牡丹皮、生地黄、赤芍既可凉血又能养阴,补利湿伤阴之弊;牛膝可引诸药以及火热之邪下行,又能活血行血。诸药配伍则收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清凉膏为我院院内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散结消肿之功。《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清凉膏外敷患处,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药物可以直达病所,故可以收到奇效。
[1]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8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1.
R753.5
B
1004-745X(2012)01-0154-01
201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