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包欣子 邹 玺 周锦勇 王瑞平△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2.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急则治其标”源于《素问·标本病传论》,是中医治疗原则之一,其意为在病情治疗发展中出现危急之际,标病甚急,如不先治其标,可直接影响本病的治疗,甚至危急生命,故此时必须采取”急则治其标”的策略,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目前肿瘤化疗已是肿瘤综合性治疗措施中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在肿瘤化疗过程中由于患者的异质性和个体差异性及耐药性等因素的影响,常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呃逆、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并发症急症表现,及时改善化疗后引起的并发症是实现肿瘤患者治疗顺利完成的关键,笔者就如何运用中医“急则治其标”的特色方法,解决必须先于解决的问题,将“急则治其标”的法则在肿瘤化疗中具体应用试析于下,不妥之处恳以匡之。
迄今为止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约220万左右,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2位死亡原因,由于化疗在肿瘤治疗中效果突出,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已是当前治疗肿瘤患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就肿瘤化疗而言,由于肿瘤患者化疗的需要,不可避免地发生毒副作用反应,导致出现呃逆、便秘、呕吐、腹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危重急症,从疾病的性质上分析,是标病甚急的具体表现,严重影响整个化疗进程。针对在肿瘤化疗过程中出现标急为主要矛盾的并发症,若能深入探究,权衡标本之缓急,灵活运用“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常能收到逆转病情,转危为安之效,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耐受性,改善临床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有利于肿瘤化疗工作的全面开展,达到防癌治癌的根本目的。
“急则治其标”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法则,“急”乃“急迫、急剧“之意,形容疾病发病迅速,病及传变,或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或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表现出必须首先解决的矛盾。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指导下用于治疗疾病方法的纲领,任何一种治疗方法总是归属于一定的治疗法则,而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则是治疗法则的具体运用,由于疾病过程中的复杂多变性,就必须运用好“急则治其标”这一法则,分清“标”与“急”的关系,辨别疾病的性质和缓急。甚则标急,当治其标;急则治标病,后治其本病。《素问·标本病传论》曰“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小大不利治其标”。明确地提出了治标的原则,应用到肿瘤化疗过程中。“中满、小大不利”即是指疾病发展中出现的标病甚急,如腹泻、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等,病重势急就必须抓住主要问题,治其最标急的病变,结合病情,治标为先,即所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从病情发展的角度阐述标本缓急的之间关系,历代医家在“急则治其标”原则指导下,总结出许多丰富的宝贵经验,汉代医圣张仲景创立了“阳明少阴三急下证”的典型例证,为后世提供了治疗榜样。其病理表现为阳明燥实,少阴亏虚,真阴欲竭,病势急重,需采取急下里实,泻阳明之燥热以救少阴。在疾病发展中当务之急是用“急则治其标”之斧底抽薪法,通里攻下,急下存阴,大便一通,腹胀、呕吐等症即减,用大小承气汤或增液承气汤之辈。为整体病情的治疗取到了切实的关键作用,充分体现了“甚则独行”的治疗理念,显示了“急则治其标”的独特治疗思路,此法能够在肿瘤化疗中及时应用,针对肿瘤化疗急症病情的转归具有意义重大。
在肿瘤化疗的过程中,由于药物及患者的多种原因,每每出现多种急性病症如腹胀腹泻、恶心呕吐、便秘、呃逆等并发症。临床应该采用“急则治其标”的策略,首先必须把并发症改善或解除,再继续予以化疗,才能达到治癌防癌的根本目的。
便秘是肿瘤化疗患者常见的并发病之一,其发生率约占15%[1],与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关系密切,临床上中医药在治疗癌症便秘方面疗效肯定。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尤其是晚期患者,引起便秘的因素有很多,单纯性便秘常见于因进食减少,主要有长期卧床,运动减少,进食量不足,慢性消耗引起的便秘或因滥用泻药,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阿片类止痛药,5-HT3受体拮抗剂,术后、放疗后并发症等有关。高宏等[2]对26例肿瘤便秘患者用济川煎加味治疗肿瘤患者便秘的临床观察,结果济川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高氏认为应用济川煎治疗,首先解决了患者便秘问题,能大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宋国平等[4]用补肾健脾润肺法对52例用果导或番泻叶疗效欠佳的肿瘤患者用中药治疗,药用黄精15 g,生何首乌15 g,肉苁蓉12 g,当归身10 g,生白术 10 g,瓜蒌仁 15 g,杏仁 6 g。 每日 1剂,分2次早晚服,2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6.2%。
在恶性肿瘤化疗中,大约有10%的患者出现腹泻[1],主要由化疗药物引起,即化疗相关性腹泻(CID)。本病具有肠黏膜中毒性损伤重的特点。轻者会使患者体质下降,严重者可导致水/电解质失衡、血液酸碱平衡紊乱、血容量减少、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田艳萍等[4]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CID 21例,经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在化疗过程中出现反复或难治性腹泻,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莫剑峰等[5]用补脾益肾汤防治肿瘤化疗后呕吐。莫氏由“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认为人体中气血精髓均耐于两脏,主张采用《证治汇补》中“若久呕延及肝肾皆虚,冲气上逆者用温通柔润之补于下焦主治”的治法。对化疗疗程较长肿瘤的患者,由于病久后反复化疗可使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脾失温煦,运化失司,水谷精微聚为痰饮,阻于中焦,导致胃失和降,上逆则发生呕吐,使用此疗法,疗效确切满意。荣世舫等[6]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9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参苓白术散,对照组用恩丹西酮,两组均以7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参苓白术散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呕吐有较好疗效,提示了治疗呕吐应当益气以补正虚、降气以平上逆的治疗理念,诸药合用能够补中益气,健脾渗湿,和胃降逆,贯通气机,能明显减轻化疗中出现的恶心呕吐,取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消化道肿瘤患者发生顽固性呃逆的病例并不少见,常因严重影响进食、讲话,正常呼吸和睡眠,加之精神和躯体的沉重负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甚至可导致死亡。因此,解除顽固性呃逆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肿瘤化疗最常见最早出现的饮食无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泛酸等胃肠毒副反应症状,往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可能会影响到既定化疗方案的顺利完成。冯华坚等[7]以自拟益气降逆汤治疗肿瘤化疗后胃肠毒副反应40例患者获得较好的疗效,较好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纵观肿瘤化疗后引起的多种并发症中医治疗文献的研究与探索,不难看出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依从性高、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是中医方法的精髓之一,必须在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基础上,综合个体化多项因素,辨别包括症状、病因、病位、病情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分清“标本”与“缓急”的主次,抓住“急则治标”“甚者独行”的治疗原则,临床在肿瘤化疗中出现症状严重、病情危重的情况下,直接可影响疾病的全局治疗,标病甚急者,当治其标为要。
目前肿瘤化疗后引起的多种并发症采用中医的方法治疗已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应用中医法则“急则治其标”治疗化疗后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应该是当今中医肿瘤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应当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对肿瘤化疗并发症的治疗特色优势,把肿瘤化疗中出现的急性病症都作为重要的课题来研究和探讨,用循证医学的观点来进行大样本、多中心、大规模病例积累、进行中医西医多种合理的实验设计,得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指南。
[1]王哲海,于金明,孔莉.肿瘤化疗不良反应与对策[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3.
[2]高宏,殷东风,张宁苏.济川煎加味治疗肿瘤病人便秘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5):612-613.
[3]宋国平.补肾健脾润肺法治疗癌性便秘52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1,9(5):53.
[4]田艳萍,王旗春.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化疗关性腹泻21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9,4(11):30-31.
[5]莫剑峰,肖航航.自拟补脾益肾汤防治胃癌术后化疗毒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8,14(5):20-21.
[6]荣世舫,许正国.参苓白术散治疗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49例疗效观察[J].中医中药,2009,47(33):61-61.
[7]冯华坚,李立,钟健锋,等.益气降逆汤治疗肿瘤化疗胃肠毒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09,33(7):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