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玉明 朱宏
42例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保胆息肉切除术临床效果评价
原玉明 朱宏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腹腔镜和纤维胆道镜行胆囊息肉保胆息肉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系统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我科联合应用腹腔镜和纤维胆道镜行保胆息肉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的完成手术,息肉切除率达100%,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均随访一年,无息肉复发病例。结论联合应用腹腔镜和纤维胆道镜行保留胆囊胆囊息肉切除术,可保留胆囊原有的生理功能、手术微创、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治疗有功能胆囊胆囊息肉的的理想方法。
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胆囊息肉;保胆手术
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相关研究表明[1],胆囊息肉病变可能出现恶变或恶性,因此,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传统的手术方法是胆囊切除术,不但会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而且会导致结肠癌的发生率增高45倍[2]。近年来,我科联合应用腹腔镜和纤维胆道镜行保留胆囊胆囊息肉切除术,效果非常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我科住院的胆囊息肉患者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38~64岁,平均年龄(48.5±9.7)岁。均经彩超或CT明确诊断胆囊息肉。其中单发息肉19例,多发息肉23例。排除具备胆囊壁厚超过4 mm或息肉直径大于10 mm或术中病理为恶性或腺瘤样息肉增生活跃患者。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采用全麻手术。于脐周行1 cm切口,置入Trocar,CO2建立人工气腹。置入腹腔镜,探查胆囊形态、位置及与周围有无粘连。在右肋弓下胆囊的位置切开2 cm,逐层进入腹腔,与胆囊底用1号丝线固定支持,切开胆囊底,吸引胆汁后置入纤维胆道镜,观察息肉位置和数量,用活检钳钳除息肉,送检术中病理。观察无出血后用3-0可吸收线全层缝合胆囊底切口,再行浆膜层间断缝合,在腹腔镜下观察局部无出血和胆汁漏后,缝合皮肤切口。
本组42例患者均顺利的完成手术,息肉切除率达100%,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均随访一年,无息肉复发病例。
胆囊息肉是是胆囊黏膜隆起样病变的合称,在临床上常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或仅表现为不典型的疼痛症状,检出率低。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胆囊息肉的临床检出率不断提高。曾有文献报道[3],我国胆囊息肉的检出率高达8%。传统的治疗方法为胆囊切除术,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首先,胆囊的切除改变了胆囊的正常生理功能、出现胆汁的代谢障碍以及导致胆汁在胆管系统内淤滞形成结石,文献报道,胆囊切除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可达到10% ~18%[4];其次,胆囊的切除后结肠癌的发病率大幅升高、胆汁反流和胆囊切除综合征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在保留胆囊的基础上治疗胆囊息肉。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和胆道镜等技术的日渐臻熟,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微创治疗技术成为外科治疗未来的发展趋势。自张宝善[5]教授提出保留有功能的胆囊治疗胆囊结石理论以来,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手术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2008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了保胆取石术和保胆取息肉术规范。近年来,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保胆治疗并不适用所有的胆囊息肉病例,只有严格的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不盲目的扩大适用范围,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本组研究中,严格的掌握手术病例,胆囊息肉的切除率达到100%,且治疗后胆囊能够保证原来的生理功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王秋生.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治策略.外科理论与实践,2005,10(4):312-314.
[2]邹平,萧荫祺.保胆取石术有关问题的探讨.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9,15(1):1-3.
[3]吴建华,荣万水,刘京山.内镜保胆胆囊息肉摘除术的临床应用.中国内镜杂志,2008,14(8):880-883.
[4]Martin DJ,Vernon D,Tooul J.Surgical versus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bile duct stones.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6,19(2):CD 003327.
[5]张宝善,刘京山.内镜保胆取石术的讨论.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9,8(6):406-408.
110023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联合应用腹腔镜和纤维胆道镜行保留胆囊胆囊息肉切除术,可保留胆囊原有的生理功能、手术微创、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治疗有功能胆囊胆囊息肉的的理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