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玲,陈炅然,郭天芬,李宏胜,杨 峰,胡广胜,周绪正,牛建荣
(1.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农业部兽用药物创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新兽药工程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50;2.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 Virus)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集约化养鸡场的重要疫病之一。IBV对环境的抵抗力强,能持久的存在于周围环境中,一旦感染,很难根除。该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因病原具有多血清型,而使免疫接种复杂化。感染鸡因生长受阻,耗料增加、产蛋和蛋质下降、死淘率增加,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现代研究表明[1-2],有些中药不但具有抑杀病毒的作用,且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非特异性的抗病毒功能,如清热解毒类、凉血活血类、补益类中药能直接降解病原体的毒素,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防治IB的方剂中把清热解毒类药作为主药用来抑制病毒,辅以清热化痰、平喘止咳药,达到祛邪的目的,且协同补益类中药共同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扶正的目的。
我国的兽医学工作者对中药防治IB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3-4],用中兽医之理、法、方、药防治该病,引起兽医领域的重视,因中药在防治鸡IB方面有着很大潜力和优势,特别是同一方剂可防治这两种不同疾病,更证明了中兽医学“异病同治”辨证论治原则的应用价值,因此中草药防治鸡病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中药方剂大都有着90%以上的防治效果,人工感染病例的防治效果也是确切的,临床症状均5到7天消失,但仅限于临床治愈水平上,而对康复鸡体内是否带毒、排毒及持续时间尚未见有报道,对是否会成为本病的传染源也缺乏研究。这一问题不解决,将难以被集约化饲养为主的养禽业生产实践所接受,而且会极大妨碍中药制剂在防治畜禽其他传染病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有关中药的免疫作用已有大量报道,但与疾病转归的直接关系却阐明较少,特别是中兽医学方面基本限于少数中药或方剂对免疫器官、细胞、体液免疫的研究水平上。通过在病毒感染前后给药的方法筛选抗IBV中药,则包含有药物预防和治疗两方面的作用,以及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5-6]。如感染前给药,可观察所筛选的中药其抗病毒的作用部位是否在细胞表面,其作用机理是否为阻止病毒吸附于细胞表面,是否类似西药金刚烷胺的作用机理,最终确定其是否属于在细胞表面抗病毒的药物。用攻毒同时给药的方法,可观察药物是否在细胞外具有直接灭活病毒的作用。通过感染后给药的方式,可观察中药是否通过抑制病毒的繁殖而发挥作用。如能较为系统地测定有效方剂在不同时间(攻毒感染前、后及用药前、后)对鸡体免疫器官、体液、细胞及分子免疫的各项指标动态变化,以探讨不同给药时间和剂量对感染动物和健康机体免疫功能的不同影响,可有助于揭示中药防治病毒性疾病的机理,为进一步应用和完善中药防治畜禽传染性疾病提供依据。
清热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和补养药组方,对多种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均有比较好的疗效,但由于不同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临床特征差异较大,尚缺乏针对某一种传染病特效中药方剂的研究与开发,而是过于强求全而泛,缺乏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目前的疗效研究有的甚至不做剂量的筛选,缺乏不同的药物组合的比较研究,例如清热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之间的比较;清热药中的清热解毒药、清热降火药、清热凉血药、清热燥湿药和清热解暑药之间的比较;解表药中辛凉解表药与辛温解表药的比较;同一类中不同药物之间的比较;甲类与乙类或丙类中药配伍效果的比较等等,只有做全面的比较研究,才能真正筛选治疗IB的最佳方剂。鉴于影响试验的因子很多,如中药的处理和加工、药物的质量、产地、浓度、pH值等均影响试验结果,因此,筛选抗IBV中药的试验结果难免受到炮制方法和药物酸碱度等的影响。
从深度看,以往多局限于中药对IB的一般性疗效研究,沿袭着传统中兽医的路子,仅凭经验判断或对一些感性指标进行评价,缺乏研究的深度,即欠缺对中药方剂的药效学、药理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中药化学及作用机理的研究。由于缺乏大量实验数据及独创理念的支撑,创新研究基础薄弱,难以产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兽药,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难占一席之地。另外,剂型也比较单一,剂型以散剂、汤剂和冲剂为主,生产工艺落后,成分复杂,配方无固定的检验标准,无法保证药品质量。因此,对剂型的改革要广泛吸收材料科学的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当今技术加以研究,从中开发出新技术、新剂型,以改进中药或中药复方制剂显效慢、使用不便、疗效不稳定、质量不易控制的缺点,缓释制剂、控释剂型和靶向给药系统等新剂型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其次,细胞培养法在抗病毒药物的筛选中具有节省时间、易于控制试验条件、揭示药物作用机理等优点,但体外试验结果需经体内试验加以证实才有可能用于生产。因此,所筛选出的中药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效果还必须通过动物试验加以验证,应对已有有效方剂采用病毒学等研究方法,如通过痘斑形成进行体外抑制病毒实验、观察核内包涵体进行体内抑制病毒实验,以及接种鸡胚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或通过同居饲养监测排毒等,以证明能否达到传染病学的治愈标准。
中医治疗鸡传支坚持祛邪与扶正两大原则,祛邪是祛除有害病因——疫毒之邪,即抑制或消除致病因子,排除病理产物;扶正是通过增强机体的抗病力,提高免疫功能,扶正普遍应用于各种传染病的始终,基本原则是养阴保津。按照中兽医学理论,鸡IB系疫毒内侵所致,属于温热病范畴,临床以热邪壅肺的气分证侯最为常见,热邪壅肺,清宜失司,气逆痰壅,故见咳嗽、气喘等症。因其病性属热,病位在肺,治宜清热解毒、宜肺平喘、止咳化痰。中药方剂多以板蓝根、大青叶、二花、连翘、黄芩、黄连、黄柏、栀子等清热解毒药为主,辅以麻黄、杏仁、桔梗、贝母、冬花、紫菀、山豆根、射平、牛蒡子等化痰止咳、清利咽喉,因药证相符而疗效显著。
由于清热类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抗肿瘤、抗氧化、调节机体免疫力等作用,清热药与活血化瘀药、补益药等配伍,已广泛用于治疗畜禽病毒性疾病,其发展目标正向疗效高、耐药性低、效果持久、低毒、无残留等方向发展,今后抗病毒病、急性热性病、免疫制剂、保健品等药物将成为研究的重点。因此利用中兽医方法及特点来弥补现行方法的不足,提高畜禽保护率是现在抗病毒药研发的新途径[7]。
中药防治鸡IB的研究方向首先根据传统中医中药理论和现代中医中药研究成果。针对鸡IB的症状特征筛选出高效的中药方剂,避免仅靠草拟方剂做简单的临床验证,需要科学严谨的试验设计支持,大量试验数据证明。然后对筛选出中药方剂进行药效学、药理学研究,根据中药复方霰弹理论,中药方剂的功效是多成分、多系统和多靶位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要从整体、细胞乃至分子水平选择多项检测指标阐明各成分间的相互规律,进而借助先进实验设备和技术分析研究中药方剂的有效成分,并对各种有效成份进行优化组合,再进行药效学和药理学研究,筛选出最佳配方,完善治病机理研究,最后研制成合适的制剂。
最后,在防治动物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隔离、消毒、免疫接种等不独属于西医,扶正祛邪、整体调节等也不独属于中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们分别形成了各自的不同优势,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势在必然,在防治动物传染病的过程中,中西兽医的交叉与融合会不断加深[8]。
[1] 褚景生.中兽医内科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66-367.
[2] 王玮,高永翔.中药抗病毒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753-2754.
[3] 刘钟杰,许剑琴.中兽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325.
[4] 刘娟,吉文汇,闫芳.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J].畜禽业,2007(2):8-9.
[5] 白挨泉,王旭贞,乔莉,等.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药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2003,33(1):10-13.
[6] 王学兵,张红英,徐端红,等.几种中药在鸡胚上对鸡常见病毒的作用效果试验[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3):5-9.
[7] 王红宁,甘孟候,王林川,等.禽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变型)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03,25(23):49-50.
[8] 韩梅,李思源,王雪岩,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进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