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中医分型治疗验案5则

2012-01-24 12:51
中医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红疹周身荆芥

孔 俊

(丹阳市云阳人民医院,江苏丹阳 212300)

荨麻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发病率高、就诊率高、复发率高。西医治疗缓解容易,复发也容易,有的甚至终身反复迁延不愈,因而求助于中医者甚众,且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但由于就诊于中医者往往多是顽固不愈的患者,因而其病机往往复杂难辨。然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又往往药到病除。笔者将其临床常见的5种证型辨证论治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分型论治

1.1 风邪袭表型

例1 患者,女,40岁,2010年6月26日初诊。主诉:不明原因出现周身片状红疹,伴瘙痒1 d。症见:面部及周身散在红疹,局部连片成块状,色鲜红,有抓痕,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西医诊断:急性荨麻疹。中医诊断:瘾疹,证属风邪袭表。治宜疏风散邪、和血消疹,给予消风散加减,药物组成:荆芥10 g,防风 10 g,蝉蜕 6 g,当归 10 g,生地黄 10 g,石膏20 g,乌梅 20 g,牛蒡子 10 g,白鲜皮 10 g,地肤子10 g,生甘草6 g。7剂而愈。

按本型为急性发病,因饮食辛辣刺激,或贼风入侵,突发局部或全身片状或块状红疹,伴瘙痒,疹块此起彼伏,或伴有眼痒、鼻咽痒、喷嚏流涕、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或浮数。治宜疏风散邪、活血止痒消疹,方用消风散,可加白鲜皮、地肤子止痒;表虚恶寒汗出不解者,可加桂枝、芍药解肌和营。

1.2 风火湿毒型

例2 患者,男,59岁,2010年1月4日初诊。主诉:周身片状红疹,伴瘙痒半个月。患者形体肥胖,高血压史,周身皮肤块状红疹,局部绵延成片,有抓痕和渗出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荨麻疹。中医诊断:瘾疹,证属风火湿毒,郁滞肌表,气血不畅。治宜祛风除湿、泻火解毒、和血消疹,给予防风通圣散加减,药物组成:防风10 g,荆芥10 g,蝉蜕 10 g,苦参 10 g,苍术10 g,生薏苡仁30 g,生石膏20 g,栀子 10 g,黄芩10 g,白鲜皮10 g,地肤子30 g,生甘草6 g。7剂症状减轻,治疗半月而愈。

按本型多为急性发病或久病但素体阳盛者,患者平素喜食辛辣肥甘厚味,或因感受风湿热邪毒,内外和因,症见局部或周身片状、块状红疹,色鲜红或暗红,局部抓痕有渗出液,瘙痒剧烈,舌红或红绛,苔黄或黄腻,脉洪数或滑数。本方发汗达表,疏风退热,泻火凉血,宣通气血,上下分消,表里交治;可加苦参、苍术、黄柏、薏苡仁清热除湿,加白鲜皮、地肤子除湿止痒。

1.3 营卫不和型

例3 患者,女,21岁,2010年8月26日初诊。主诉:周身散在疹块,伴瘙痒反复发作2个月。症见:疹块散在起伏,时隐时现,瘙痒时轻时重,受风寒易发,舌淡苔薄白,脉浮。西医诊断:荨麻疹。中医诊断:瘾疹,证属风邪郁表,营卫不和。治宜疏风解表、调和营卫,给予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味,药物组成:生麻黄5 g,桂枝5 g,芍药 10 g,杏仁 6 g,甘草 5 g,防风 6 g,荆芥 6 g,白鲜皮 10 g,当归 10 g,生姜15 g,大枣5枚。服药3剂后疹出较盛,后逐渐退去,共治疗1个月而愈。

按急性起病者多因风邪袭表,卫气被遏,营卫不和,症见周身皮肤红疹瘙痒,恶寒恶风,反复发作,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治宜疏风解表、调和营卫,方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味。久病者,加生黄芪、炒白术、茯苓健脾,当归、芍药养血和营,也可加荆芥、防风、乌梢蛇、蝉蜕疏风止痒。

1.4 气血亏虚型

例4 患者,女,48岁,2011年8月10日初诊。主诉:周身皮肤瘙痒,伴广泛皮疹反复发作半年。患者周身游走性块状红疹,有时绵延成片,伴抓痕,时有头昏乏力,面色白,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脉浮小。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中医诊断:瘾疹,证属气血不足,风邪入袭,营卫失和。治宜益气养血、疏风和营。处方:生黄芪15 g,当归10 g,生麻黄6 g,川桂枝6 g,杭白芍10 g,炒白术10 g,云茯苓10 g,防风 10 g,荆芥10 g,甘草6 g,生姜10 g,大枣6 枚。服药3剂后症状消失,6剂而愈。

按本型多见于慢性发病者,因素体气血亏虚,卫表不固,风邪易侵。多反复迁延不愈,周身痒疹,色淡不鲜,瘙痒不剧,伴乏力头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以玉屏风散和当归补血汤加味,药用黄芪、当归、生地黄、芍药、白术、茯苓、甘草、防风、荆芥、乌梅等。

1.5 阳虚风中型

例5 患者,女,35岁,2011年5月13日初诊。主诉:周身散发片状皮疹反复发作1 a余。患者多受凉易发作,为淡红色团状、片状皮疹,伴瘙痒,时隐时现,伴畏寒怕冷,舌淡,苔白滑,脉细弦。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中医诊断:瘾疹,证属阳气亏虚,风邪入表,营卫不和。治宜益气温阳、疏风和血,处方:生黄芪30 g,炮附片10 g,生麻黄6 g,川桂枝10 g,炒白术 10 g,白茯苓 10 g,广陈皮 10 g,赤芍 10 g,白芍 10 g,防风 10 g,徐长卿 10 g,当归 10 g,生甘草6 g。调理月余而愈。

按本型见于慢性久病或素体阳虚复感外邪持续不愈者,常见周身皮疹反复不愈,伴畏寒乏力,皮疹遇寒剧、得温减,舌淡苔白,脉沉弱。治以阳和汤加减,改肉桂为桂枝,加炮附子、当归、防风、荆芥、白鲜皮、地肤子、乌梢蛇、蝉蜕等。

2 讨论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与风疹名称相近,但非同一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属中医学“瘾疹”范畴,以突然发作、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痒而不痛、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一般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因其发作迅速,时隐时现,游走不定的特点,中医学比类取象和风的特征相似。《素问·风论》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表明风邪入侵,郁于皮肤腠理之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邪正交争而发病;所以辨证不管哪种证型,必有风邪致病,治法上自然祛风疏风为要。然《黄帝内经》又云:“诸痛痒疮皆属于火。”这可看作痒疹令人难受烦躁,必致心火肝火旺盛;所以,如果见瘙痒剧烈,疹色鲜红者,可加入清心清肝之品。由于风邪郁于肌肤腠理之间,致营卫不和而发病,所以调和营卫气血,消除郁滞,则病邪自退。《伤寒论》曰:“太阳病,得之八九日……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临床验证用桂枝汤轻剂或桂麻各半汤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医宗必读卷十·痹》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所以治疗本病时刻不忘治血。风邪既然郁滞于皮肤腠理之间,必然致气血不畅;或本因气血亏虚,风邪易侵;或因风为阳邪,易耗血动血。故血虚者宜养血,血热者宜凉血,血瘀者宜活血,将治血贯穿始终。对于部分顽固的久病患者,一定要考虑其阳气的盛衰。阳气不足,无法鼓动气血运行,邪气郁于腠理将难于摒除;所以,温阳通脉也是治疗顽疹的有效办法。

猜你喜欢
红疹周身荆芥
过敏起红疹的防治
漫散时刻
荆芥
夏日不忘荆芥香
生地黄和大豆黄卷泡茶能退烧
荆芥香里夏日爽
倔强
听一首歌
藏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
温柔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