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士良教授对中药的认识*

2012-01-24 08:43刘秋艳
中医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药性正品中医药

刘秋艳

(新乡市中医院,河南 新乡453003)

侯士良教授(1939—),河南中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名老中医工作室导师,全国第三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26名,博士研究生3名,学术继承人4名。侯教授从事中医药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47 a,具有丰富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临床实践经验,对于中药的品种、质量、疗效、安全及其辨证关系,以及中医药传统与现代理论研究具有独特精辟的学术造诣,形成了独到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用药风格。

侯教授提出发扬中医药事业应注重继承,力求发展,要依据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侯教授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中主攻药性理论和临床中药学研究,尤其擅长本草文献研究。他在中药学领域里,首创“功能”药性,为中药药性理论增添了新内容;在中药的鉴别、中药传统制剂、中药炮制加工、中药采收、中药贮藏养护等理论与实践经验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与技能,令后学者难及项背。侯教授提出中药学习、研究与应用的关键在于品种、质量、疗效、安全。笔者有幸作为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跟随侯教授学习,并在侯教授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组建之际加入传承工作室团队,对其学术思想与实践经验进行继承与总结如下。

1 中药品种

我国地域广阔,中药资源丰富,有文献记载的中药达12 807种,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商品中尚有正品、代用品、伪制品等差别,这些给中药品种问题增加了复杂性,致使中药品种混乱,真假难辨,中药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中药的品种正误直接关系到中医的临床疗效,关乎中医药的生死存亡,“没有了中药,也消灭了中医”。所以侯教授说:“坚持使用中药正品,慎用中药代用品、习用品,杜绝使用伪品、劣品”[1]。

中药正品是指《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和《进口药材部颁标准》所收载以及未收录入国家标准但经历代本草记载,广泛公认的品种。中药之所以能针对人们病情、体质发挥保健、预防、治疗作用,是因为药物具有各自不同的独立作用与特性,即药性。中药药性理论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于指导中医临床用药,侯教授率先在中药学术界提出的“功能药性”更体现了中药药性的理论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中药药性与疗效是指中药正品的药性与临床疗效,所以必须坚持使用正品中药,否则将影响中药临床疗效与安全,如临床上用水半夏代替正品半夏入药使用,造成临床疗效不确切;用大叶柴胡当作柴胡入药使用,引起中毒事件发生等现象。

2 中药质量

侯士良教授常讲“摸得准,辨得清;药材不行白搭工”,提出中药质量是确保中药研究工作正常进行和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中药质量与品种、产地、采收加工、药用部位、贮藏养护、炮制、市场管理、中药调剂等均密切相关。如东北所产的防风,在其他地区引种后变得味甜肉质化而质量大大下降[2],说明中药质量与产地关系密切;甘草在生长初期甘草甜素的含量为6.5%,开花前期为10.0%,开花盛期为4.5%,生长末期为3.5%,故甘草在开花前期采收为宜[3],说明中药质量与采收季节有关;槐花炒炭,槐花炭中止血成分为鞣质,鞣质含量随加热温度的不同差异极大,170℃以下受热鞣质含量的变化不大,170~190℃受热,鞣质含量迅速增高数倍,190℃以上受热,鞣质含量下降[4],说明炮制加工是影响槐花炭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侯士良教授强调提高中药质量要从用正品、用道地药材、杜绝使用假劣中药、注重适时采收、正确选择中药入药部位、规范中药炮制、重视中药的贮藏和养护、加强中药市场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调配质量等方面做起,只有做到全面质量控制,才能保证中药质量优良、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效优。

3 中药疗效

中药临床疗效是医患追求的共同目标,也是中药的价值所在。侯士良教授指出,中药品种、中药质量是影响中药疗效的直接因素,中药剂型、给药途径也是保证中药疗效的关键。宋代名医钱乙的六味地黄丸,原为大蜜丸,用于因肾阴虚引发的各种病症,但在现今剂改过程中,由原来的大蜜丸改为了浓缩丸,虽然提纯浓缩后服用量小了,但临床疗效却大不如前,而且在临床中出现了“上火”现象[5];再者临床上中医内科偏重于口服用药,丸剂、散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等口服后经过消化道吸收,经肝脏才能进入血液,显效慢,治愈率低,不能适应临床用药需求;而直肠给药、气雾吸入、舌下给药、注射给药等能直接进入血液,药物起效快,疗效高[6]。因此,正确的中药品种、可靠的药材质量、合适的剂型与适宜的给药途径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4 中药安全性

随着中医药的广泛应用,国际与国内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在逐渐增多。1993年,杨申[7]对1 776例中药不良反应做了综述,发现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有数百种,包括中药材、中成药,还有一些临床上认为无毒的滋补药。因此,正确认识中药的安全性、研究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药物警戒、减少中药不良反应是医药界的当务之急,是药学工作者的重要职责[8]。在加强中药安全性方面,侯教授认为,只有熟悉中药毒性,正确使用中药正品,规范炮制,严谨配伍,辨证用药,正确掌握中药用药剂量,明确煎服方法,因证、因人、因地、因体质应用中药,才能做到用其所长、弊其所短、充分发挥中药疗效,达到高效安全的用药目的。

5 小结

综上所述,侯教授认为中药的学习、研究与临床应用必须围绕中药的品种、质量、疗效与安全展开,使用中药正品、提高中药质量、增强中药临床疗效、确保用药安全。

[1]徐江雁,罗艳玲.侯士良教授临床中药学术思想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3):9.

[2]余行俭,王瑞玲,张同领,等.道地药材浅议[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151.

[3]李家实.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刘秋艳.侯士良教授关于中药炮制研究的思维方法[J].中医学报,2011,26(2):157 -158.

[5]杨国营.侯士良教授对中药制剂与疗效的认识[J].中医研究,2007,20(8):52.

[6]张金玲.提高中药疗效的关键是剂型选择与给药途径[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2,4(1):53 -55.

[7]杨申.1 776例中药不良反应文献报道的研究和评价[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3,2(4):181.

[8]李根林.药学(中药学)从业人员培训教材[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药性正品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四部医典》的跌打损伤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及药性探析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冬虫夏草鉴别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浸润“正品”课程文化培育学生自信人格
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性研究策论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试论制剂因素对中药药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