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跃中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起病急、凶、险,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诊断、早治疗、早溶栓,可明显降低病死率。然而AMI患者中约1/4早期没有典型临床症状,约50%没有特异的心电图改变[1],仅仅依赖于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改变并不能满足AMI的诊断要求,因此寻求高敏感性、特异性的生化指标对AMI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人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globin,Myo)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对于AMI的检测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2,3],其中cTnI是心肌仅有的抗原,对心肌组织有较高的特异性。为了探讨心血管疾病中心肌肌钙蛋白I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AMI患者中cTnI、Myo以及CK-MB水平进行了检测与对比。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52例,女性44例,年龄59岁~78岁,平均年龄69.2岁。依据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4],持续典型的胸痛30min以上,典型心电图动态变化,心肌酶(CK、CK-MB)动态变化,具有以上任何两项即可确诊为AMI,所有患者均确诊为AMI。选取在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56岁~74岁,平均67.1岁。以上研究对象均排除近期或远期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肝、肾功能异常,排除家族中有肿瘤、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对照组为体检健康者,体检时空腹抽取静脉血5mL后立即分离血清,同时测定cTnI、Myo以及CK-MB三项指标,要求标本无溶血。观察组(AMI组)于发病后4h取血,以后每4h取血1次,24h后每天取血1次,直至7d。取血后立即分离血清,同时测定cTnI、Myo以及CK-MB三项指标。
采用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TnI、Myo以及CK-MB三项指标,所有试剂均为配套试剂。cTnI、Myo以及CK-MB三项指标的参考区间为:cTnI<0.028μg/L;Myo<146.9μg/L;CK-MB<6.6μg/L。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输入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标准a=0.05。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cTnI、Myo以及CK-MB水平比较 观察组的cTnI、Myo以及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AMI患者中cTnI、Myo、CK-MB敏感性比较 cTnI、Myo、CK-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8.7%、90.0%、80.0%。特异性分别为96.9%、85.4%、94.8%。详见表2。
AMI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其主要诊断依据为临床胸痛表现、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心肌酶学改变等。然而,这些诊断依据缺乏敏感性与特异性,不能及时预测AMI。心肌标志物(Myo、cTnI、CK-MB)对AMI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唐浩熙等[2]研究表明,cTnI、Myo对急性心肌梗死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吴晓榕等[5]研究表明,cTnI对AMI不仅敏感性高,而且阳性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并且cTnI比CK-MB更有价值。魏秀鸿等[6]报道,cTnI的准确性和特异性高于CK、CK-MB、MB,且在血中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对AMI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张丽等[7]将cTnI、CK-MB、MB联合检测用于 AMI的诊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探讨了cTnI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AMI患者中的cTnI、Myo、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另外,研究还发现,cTnI、Myo、CK-MB对 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8.7%、90.0%、80.0%;特异性分别为96.9%、85.4%、94.8%。AMI发生时血清中cTnI、Myo、CK-MB水平均迅速升高,其中cTnI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cTnI是心脏特有的抗原,而CK-MB并非心脏特有的酶。本研究得出结论,cTnI、CK-MB、Myo对AMI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cTnI的价值优于CK-MB、Myo,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这三个指标联合检测既能保证很高的敏感性又有较好的特异性,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联合检测,发挥更有效的诊断意义。
[1] 项贵明,刘琳琳,杜春兰,等.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7):2006-1933.
[2] 唐浩熙,李介华,张小勇,等.肌钙蛋白I和肌红蛋白定量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4(5):13-15.
[3] 刘果霞.血清酶类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22(1):37-38.
[4] 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0.
[5] 吴晓榕,陈如花.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测定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1):2681-2682.
[6] 魏秀鸿,金美花.心肌肌钙蛋白I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09,30(23):2996-2997.
[7] 张丽,王恺隽,陈曦.心血管病医院急诊患者心肌标志物升高的临床意义[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