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 张立群 魏小勇 刘爱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广东省广州市 510006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主要研究人体在显微镜下的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研究人体发生及其发育规律的学科,其内容涉及了细胞形态及组织结构,包含了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共性与个性、静态与动态等各个层面。在中医院校,这门课程作为中西医结合纽带作用的基础课程之一,与现代医学及生命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相互促进和发展。而大多数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都是第一学年开课,对刚入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对于中医院校的学生来说,西医课程课时少,系统的把握其课程精髓,真正理解和掌握组织结构与机能的关系,难度就更大。因此,充分认识本门课程教学现状及在中医院校中的教学特点及作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采纳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能力,真正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广州中医药大学组胚教研室使用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教材,中医七年制采用了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郭顺根教授主编的供长学制中医药类专业用的21世纪课程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医五年制及中医境外专业采用了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牛建昭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21世纪课程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成人高职针推、中西医结合专业采用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刘黎青教授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本校开设的组织胚胎学内容包括绪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和血液、神经组织、肌组织、骨组织、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消化管和消化腺)、泌尿系统、皮肤、男女生殖系统及胚胎总论部分。实验课内容包括基本组织实验、循环、免疫及呼吸系统实验、消化系统实验及泌尿和生殖系统实验。
1.1 开设《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内容的专业 目前我校开设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专业比较广泛,如中医专业(包括五年制和七年制和专升本)、中西医结合专业(五年制、专升本和夜大)、护理专业(四年制)、针推专业(五年制、七年制、专升本及夜大)、中医境外(五年制)、非医攻博专业(五年制)。
1.2 不同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课时数 以2005-2010年课程设置为例,来探讨以下我校不同专业的组织学与胚胎学课时数,在2005-2010年,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针推专业(五年制和七年制)、护理专业、中医境外、非医攻博专业课程设置相同,共36学时(其中理论课28学时,实验课8学时),从2010-2011年度上学期开始,上述专业组胚课程改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8学时);中医七年制共54学时(其中理论课39学时,实验课15学时);成教专升本及夜大的针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课程设置相同,共36课时,均为理论课。
1.3 不同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内容 在中医院校教学中,不同的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见表1)。由表1可见,我校开设《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专业比较广泛,但普遍存在学时相对偏少、内容不够全面的缺陷,使得一些较为重要的内容如内分泌系统和骨组织等没有安排。
2.1 教学内容多课时少 在中医院校,西医基础课的课时数普遍不足,组织学与胚胎学也不例外,而且在大多数专业这门课属于限选课,课时数的不足使得这门课的教学不能充分展开,教材内容多,理论性强使得教师讲课的速度也不由自主地加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综合和全面掌握。
2.2 前期课程及学生基础相对薄弱 在中医院校文理科学生兼收的情况下,在前期课程的学习中,部分学生理科基础比较差,没有学过细胞生物学,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如细胞器及其功能缺乏基本的认识,因此对于细胞电镜下的结构理解起来就比较吃力。同时由于中医院校学生学习的科目繁多,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一门西医基础课往往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不少同学认为学习这门课对以后的中医临床实践用处不大,这种思想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表1 不同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内容
2.3 实验教学模式单一 长期以来,组织胚胎学的实验教学一直采用挂图、幻灯和光镜观察切片等方式组织教学过程,教学模式单一,方法陈旧,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1 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谓启发式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取各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最终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来获取知识[1]。在启发式的教学中,教师放弃自己的主动性地位,而以提问的方式充分的调动并使学生通过主动的分析、思考参与到教学中。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使抽象的内容更形象具体,繁杂的理论更浅显易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热爱,培养学生正确的应用组织胚胎学理论分析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组织胚胎学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首先教师本人要表现出对所授知识的热爱,努力思考学生的“兴趣点”,并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多问为什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人体的形态和功能是相互依存,局部和整体相统一的;观察每一个器官的细胞和组织时,不妨多问问为什么是现在这种形式的形态结构,其中蕴藏着怎样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特点?如“消化管是连续的管道,管壁结构都有四层结构是其共性,而食管、胃、小肠和大肠黏膜又各有特点,为适应其功能,具体的组织结构特点有哪些?”为什么单层扁平上皮和复层扁平上皮分布的部位是不同,其组织结构和其功能有什么联系呢?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全面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2]。
3.2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多媒体互动实验室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VCD、网络”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当今教育现代化的主要趋势。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本身就要求对大量细胞、组织、器官的光镜和电镜结构进行认识,通常都是按系统分别观察每个系统中几个相对重要器官的组织切片,以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但是初学者对于组织结构平面和立体的关系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胚胎的发育、演变过程内容很抽象,且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在学习中如何运用动态的思维去理解胚胎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规律及来龙去脉,掌握胚胎发育的时-空关系是胚胎学学习的难点。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本教研室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幻灯片或者Authorware制作的动画视频播放展现给学生观察,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去理解教学内容,直观地看到胚胎生长发育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这样教学效果较好。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已经借助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将部分复杂的绘图作业以摄片、编辑的形式完成,在计算机网络上交作业,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也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充满趣味。而本校组胚实验教学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切片的观察,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因此,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数码互动实验室的建立对于形态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3.3 完善考核体系 传统教学是在课程结束后,采用期末考试一锤定音式的考试模式。本教研室经过多年的探讨,将考核分平时成绩和卷面考试两个方面,平时成绩由出勤率、实验课绘图作业、课堂表现及幻灯片测验等方面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从而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考核轻实验考核的情况,加大实验考核成绩所占的比例,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提高他们自主实践的热情,通过完善一系列考核体系,从而提升了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课堂和实验教学质量。
为提高中医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质量,笔者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采纳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1] 王跃华.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创造性人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2(2):231-234.
[2] 王璐,汪维伟.“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应用于组胚实习课的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8,7(8):82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