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浩
(宣威市鹏程中医院 云南曲靖 655400)
颅内血肿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又经历了大骨瓣开颅,小骨窗开颅,神经内镜技术,单纯抽吸简易碎吸技术几个阶段,自1997年卫生部推广使用贾保祥教授的“微创血肿清除技术”以来,开辟了颅内血肿微创治疗的新时代,10余年来方兴未艾,挽救了大量病员的生命,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微创介入颅内血肿清除技术”其实就是在上述基础上的一种完善。笔者先后在多家医院完成软硬通道2种术式256例次,疗效满意,特总结汇报如下。
本组256例中,男168例,女88例,平均年龄54岁(12~90岁)。出血量15~300mL,慢性硬膜下血肿61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18例,外伤性脑内血肿7例;高血压脑出血170例,其中基底节区出血102例,脑叶血肿32例,丘脑出血11例,脑室出血21例,小脑出血4例入院时.Glasgow评分:9~12分87例,6~9分113例,6分以下56例。以上病员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其中昏迷95例,脑疝35例。
152 例采用北京万特福生产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154例采用威海村松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所有病例均在CT下定位,按照培训规范化操作,引流时间3~30d不等。
(1)本组病员治疗中原则上术前,术后1,3,7d复查CT,使用软通道者可在CT下穿刺。血肿清除率80%~95%,中转开颅3例,均存活,住院时间5~45d。
(2)本组病员死亡14例,均为高血压脑出血,外伤性血肿无死亡,病死率5.46%,死亡原因:晚期脑疝10例,多器官衰竭4例。生存病员3个月至5年回访,ADL1恢复日常生活132例,ADL2生活自理86例,ADL3生活需要帮助22例,ADL4卧床不起有意识1例,植物状态1例。本组病员治疗良好率93.75%。
3.1 固定硬通道技术与非固定软通道技术的比较(表1)
表1 固定硬通道技术与百固定软通道技术的比较
通过以上列表不难看出,软通道技术具有创伤小,技术简单,价格更低廉等特点,宜于在基层医院及民营医院推广。
3.2 我们自掌握硬通道技术以来,至后期基本被软通道技术所替代,经过数年经验积累,均取得不错的疗效,只要病员选择合适,2种方法结合均能在中国特色的微创治疗上继续发挥良好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软通道、硬通道微创技术也能应用在小脑出血治疗上。但是,由于血肿量多数偏小,部位深处,所处角度也比较特殊,很难准确的定位,并且血肿多数与脑干以及静脉窦的距离比较近,操作时穿刺危险性较大同时难以有效解除脑脊液循环梗阻,需要在术前进行脑室穿刺引流,所以目前还没有得到神经外科专业学者的普遍认同[5]。而临床应用中采用枕下骨窗及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能很快清除血肿,能够解除脑干受压,并且在多数情况下看可以有效解除脑脊液循环梗阻,临床结果疗效满意,患者大多数预后良好,于是在大多数临床应用中叶就更倾向于采用这种方法。
[1] 胡长林,吕涌涛,李志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
[2] 刘振川.软通道治疗脑出血—微创介入颅内血肿清除技术临床应用[M].
[3] 薛新潮.微创治疗颅内血肿90例报道[J].
[4] 单宝昌.微创穿刺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