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巧玲 冯照新 范波胜
1)河南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济源 454650 2)河南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神经内科 焦作 454000
我科自2009年以来对16例经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实施持续腰池引流血性脑脊液,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总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患者中男9例,女7例;年龄36~60岁,平均50岁。均经脑CT和DSA检查确诊为动脉瘤性SAH,在上级医院介入医师指导下行电解弹簧圈致密栓塞破裂动脉瘤,于术后次日行持续腰池引流术。
1.2 操作方法 参照彭爱平方法操作,术前0.5h给予甘露醇脱颅压后,将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颈及双下肢屈曲、弓背,在L3-4或L4-5局麻下用硬膜外穿刺针穿刺,见血性脑脊液流出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确认有血性脑脊液流出后再置入5~8mm,妥善固定,接上一次性输液袋。
1.3 结果 16例患者置管时间4~9d,平均6d;引流期间无再出血和脑疝发生,也无气颅以及颅内感染发生。治愈14例,好转2例,无死亡。
2.1 医患沟通 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持续腰池引流的作用、操作过程,术后应注意配合的有关问题,使他们解除疑虑,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术中护理 术中应协助手术医师摆好患者体位,术中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操作,提供各种药品和物品。同时,术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注意有无头痛、呕吐等异常情况发生,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处理。本组16例操作过程中未见异常情况发生。
2.3 术后护理 仔细周到的术后护理是成功完成腰池持续引流手术的重要保障。
2.3.1 一般护理:术后引流期间,嘱患者必须采取去枕平卧位,避免起身抬头,可进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但应避免呛咳发生。同时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果出现头痛加重、反复呕吐、烦躁不安、昏迷加重,应警惕动脉瘤破裂发生再出血,应迅速报告医师处理。
2.3.2 引流管护理:①引流管的位置:将引流管顺脊柱向上走行,固定于床头,注意引流管最高点应高出外耳道(或脊柱)水平5~12cm,并注意根据颅内压调整高度,避免倒流发生。②引流量的控制:通过控制引流管高度和引流管调节器将引流量控制在2~6滴/min,达到6~10mL/h,避免引流过快、过多,每24h引流量在150~300mL,同时一定要匀速[1]。③预防感染:穿刺点及引流管应用75%的酒精消毒3次/d,保证敷料干燥,每日更换引流袋,在搬动病人时,应先关闭引流管,严防倒流。
2.3.3 拔管护理:随着患者头痛减轻,病情好转,脑脊液颜色变淡,尤其复查脑CT示蛛网膜下腔积血明显减少,应及时拔除引流管。拔管后应注意穿刺点处有无脑脊液漏,本组中有1例拔管后发生脑脊液漏,给予缝合加压包扎后痊愈。
动脉瘤性SAH是神经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起病突然、致死率较高的特点,但也可完全治愈,近年来通过介入弹簧圈栓塞破裂动脉瘤手术在各个基层医院得到广泛开展,与传统外科开颅手术相比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针对颅内积血的处理,不如开颅手术直接快速,以往通过反复腰穿来置换血性脑脊液,由于需要反复腰穿,增加患者痛苦,而且每次放出的血性脑脊液数量有限,清除缓慢,这些积血容易导致脑积水、脑血管痉挛以及脑细胞进一步损害,而持续腰池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清除积血速度较快的特点[1]。该手术虽然操作简单,但针对引流管的护理是重中之重,首先要防止感染,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倒流,尤其是防止进气,防止穿刺部位感染;其次,严格控制引流量,过多则导致颅压下降,甚至脑疝形成,过少则达不到引流目的。最终经精心护理,本组16例均顺利完成引流,达到满意治疗效果。
[1]徐志勇 .持续腰大池外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