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漫 李志荣 王 辉
(1天津市兽药饲料监察所,天津市 300402;2天津市畜牧兽医局,天津市 30038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生猪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猪存栏量、出栏量及猪肉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规模化猪场比例逐年上升。然而,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养猪业整体水平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对猪病的控制已成为养猪业亟待突破的养殖瓶颈。只有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防控措施,才能使规模化猪场有效控制猪病的发生和流行,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再好的防控措施,如果没有科学的饲养管理做基础,也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面,除养殖环境、饲料营养指标需达到标准饲养要求外,重点应建立和实施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和消毒制度。
自繁自养能防止通过外界载体和媒介传入疾病,引起疾病暴发和蔓延,现代养猪生产的实践证明,自繁自养猪场,如果防疫工作开展得好,能有效降低恶性传染病的发生。所以,规模化猪场应根据自身需要备足母猪,解决猪源问题。
为更好地控制疫病,养猪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全进全出对疫病控制,特别是一些呼吸道疾病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种猪场应做到产房、保育舍和育成舍的全进全出,商品猪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舍的全进全出。新建猪场最好采用多点饲养,将种猪舍、产房、保育舍和育肥舍分开。
消毒卫生是养猪生产中防病的关键环节。消毒对象包括:生产区、非生产区。其中非生产区包括生活区、辅助生产区 (办公区)及饲料加工区。
生产区猪出栏 (转群)后,应彻底清除舍内粪尿,用高压水枪将棚顶、墙壁、门窗、地面及一切舍内设施清洗干净,待猪舍干燥后,紧闭门窗,用福尔马林熏蒸12~14小时后,待开窗通风无味后,用火焰喷枪彻底消毒,消毒后空舍10~14天后方可继续使用。
猪舍带猪消毒时,每天用拜洁50%百毒杀配成 1∶100~1∶300 溶液或 1∶300的复合酚溶液喷雾消毒一次,每头猪用量为0.4 L。
猪舍内外道路每日要清扫,每周使用百毒杀或复合酚等消毒剂消毒2次。当周边存在疫情威胁时,可加大消毒剂浓度或增加消毒次数。当场内局部发生疫情时,应在道路上铺垫麻袋,泼洒1%~5%的火碱水并使其始终处于湿润状态。
对赶猪通道、装猪台应于每次使用后立即清扫、强力冲洗并喷洒百毒杀、过氧乙酸等消毒剂。
非生产区进行卫生消毒时,应首先保证非生产区的整洁和卫生,每周用0.5%的过氧乙酸和1∶500的灭毒净消毒1次。
对于粪尿发酵场、病死猪处理室等要每天消毒,采用1%~5%的火碱和10%~20%的生石灰溶液喷洒或浸泡消毒。
人员进出生产区时应洗澡、更衣、消毒;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饲料车应冲洗消毒。
规模化猪场应根据本地疾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定期预防接种、适时补种,增强猪的免疫力。在制定免疫规程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对当地流行的疫病必须做到提前防控;对发生过疫情的猪场要做超前免疫,以猪瘟为例,多发猪场应为新生仔猪在吃初乳前注射0.5头份猪瘟弱毒苗,1小时后吃初乳,猪场对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疫病可不接种该病的疫苗。
规模化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根据本地区各种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不同危害程度、猪体免疫情况及疫苗特性等综合因素,确定疫苗的使用类型、接种顺序、免疫时间、免疫次数和间隔时间等。此外,免疫程序的制定还应考虑地源性、季节性及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
实施免疫前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检查疫苗生产批号 (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严格按接种要求实施免疫,并做好免疫消毒工作。免疫前后10小时内严禁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并做好免疫记录,注意观察猪群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实施免疫防控时应重视免疫效果的高低。在购买疫苗时应选择有一定信誉的企业产品,按疫苗使用规程运输、储存和使用疫苗,以免因人为原因造成免疫失败。
规模化猪场应建立和实施疫病监测和免疫监测制度。应定期对猪瘟、伪狂犬病等的免疫效果进行监测,依据监测结果实时调整免疫程序;同时还应对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流感病毒等实施定期监测,以掌握猪场疫病动态。对猪场内的死亡和发病猪进行准确诊断,及时掌握疫病的发生情况。
药物预防和保健是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因此,猪场应建立和实施药物预防和保健程序。
在制定和实施药物预防程序时,必须以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应在调查清楚细菌性疾病或寄生虫病在本场的流行情况后,有针对性的用药,否则盲目用药易形成耐药菌株。
猪的保健属广义范畴,通常应考虑到猪的营养水平、生存环境、免疫水准、健康状况等多方面状况。为此,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饲料中添加某种抗生素即可达到猪的保健目的,而是应做到保证猪的营养需要、重视动物福利、改善生存环境,并依据实际选用既有免疫增强与免疫调节功能,又有抗病毒、抗细菌、抗应激作用的制剂和中草药制剂及某些无毒害的化学药物,以杀灭或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并提高猪体的抗病能力,达到辅助保证猪体健康的目的。
如对后备猪,为降低引入后的应激反应,可使用电解多维加阿莫西林饮水或拌料,促其迅速恢复体质,保证猪群健康。
对妊娠母猪主要是预防衣原体和附红细胞体感染,预防蓝耳病和圆环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为此可在妊娠的前期和后期饲料中适当添加呼诺玢、泰灭净、利高霉素、新强霉素、泰舒平(泰乐菌素)等抗生素,同时应添加亚硒酸钠VE。
对围产期保健主要是净化母体环境、减少呼吸道及其它疾病的垂直传播,增强母猪的抵抗力和抗应激能力。产前后两周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呼肠舒、新强霉素 (慢呼清)、菌消清 (阿莫西林)、强力泰、强力霉素、金霉素等抗生素药物。
对种公猪而言,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配种能力是重点,为此可根据季节和猪场的实际情况,间隔一段时间或每月轮换投药一次,可使用土霉素、呼诺玢、支原泰妙、泰灭净、泰舒平等抗生素。
药物虽然在猪病预防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疫病一旦到来时,药物的作用往往非常有限,因此,预防性用药的意义更大。猪场在疾病防治中要合理选用不同作用峰期的药物,选择适当的给药方法和途径,做到使用合理剂量和充足疗程,不能随意加大药量或忽视配伍禁忌,应采用轮换用药、穿梭用药或联合用药的方式,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以有效保证畜产品的治疗安全。
规模化猪场无害化处理不仅有利于本猪场的疫病控制,而且对公共卫生安全意义更加重大。目前规模猪场无害化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排泄物、病死猪尸体、污水及大气污染物。
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以干燥法和发酵处理法为主,干燥法包括自然干燥法、高温干燥法、机械干燥法三种;发酵处理法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发酵产物可做为新型饲料、有机肥或沼气清洁能源。
其中粪便发酵场较为常用,粪便发酵场应建在猪场下风口,距生产区百米以外,一般每百头猪需建2个8 m3以上的粪便堆积发酵场。污水处理池也应建在距生产区百米以外的下风口,每百头猪需建2个13 m3以上的污水处理池,进行三级沉淀,实现干湿分离。
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主要包括深埋、高压蒸煮、一般蒸煮法、焚烧或化制等几种方式,目前使用较多的依然是深埋和焚烧方式。
猪场应建立病死猪处理室,病死猪处理室应建在生产区百米外的下风口处,内设解剖台和尸体焚烧炉,对病死猪采取焚烧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规模化猪场应做好重大疫病处理预案,以保证一旦重大疫病暴发时,积极应对,将损失降到最小。首先猪场应具备一定的重大疫病监测能力,做好日常监测,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烈性传染病时,应立即主动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工作人员采取统一措施,如:紧急接种疫苗、全面消毒、封锁疫区、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以控制疫病蔓延。
以上是规模化猪场防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方式,其中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有效防控猪病的基础;因地制宜地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是获取防控工作成功的关键;药物预防和保健是防控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无害化处理对疫病防控意义深远;重大疫病处理预案是防控疫病的最后一道关卡。规模化猪场防控工作复杂多变,只有将各项防控措施真正实施到位,才能有效保证规模化猪场防控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