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华 张 霞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郑州 45001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系由于脑表面或实质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1]。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占出血性脑卒中的20%。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常常出现剧烈头痛,临床上,我们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时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患者焦虑、烦躁,甚至悲观失望。我们通过相应的护理措施,消除了患者的心理问题,促进了患者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来源于2009-01-2010-07本科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2例,均经CT确诊。男27例,女5例,年龄31~62岁;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7例,高中及中专11例,大专以上9例;已婚29例,未婚或丧偶3例。
2.1状态性焦虑状态性焦虑是由于某一种情境而引起的焦虑,情境改变时,焦虑随之消失。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无论文化程度如何,患者头痛时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会突然感到危机或威胁即将来临或死亡迫在眉睫。患者双眉紧锁、忧心忡忡、情绪消沉、心烦意乱、捶头、辗转不安或呻吟不止。本组28例出现头昏或感到头重脚轻,3例出现胸痛或不适,2例出现恶心或胃部不适。
2.2不适应由于剧烈头痛,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无法适应,从而出现异常。患者出现自我迷茫、情绪不稳、冲动任性。本组患者头痛时,26例失眠或睡眠日夜颠倒,3例无故叫喊,1例随意打骂家属,1例要求立刻出院。
2.3行为退化也称幼稚化,患者头痛时,表现为依赖性加强,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本组2例要求医生护士站在身边;女性患者中1例要求丈夫坐在床上,抱其头部,像哄婴儿一样来回摇晃;未婚患者中1例抱头痛哭,不言不语。
2.4疑心重重患者头痛时,对周围事物特别敏感,听到别人轻声细语,或听到家属和医生护士说话,就认为是在说自己病情严重或无法救治。本组3例头痛时就把护士叫到身边,问“我是不是要死了?”、“快告诉我,别和别人说”。
2.5期待心理期待心理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患者头痛时,期待头痛减轻,当头痛减轻,会加重患者的期待心理,而头痛未减轻,患者的期待会转化为失望,产生更消极的心理情绪。
3.1卧床休息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2周内复发率最高,其次为3~6周,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卧床休息期间禁止坐起、淋浴、下床活动,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反复强调绝对卧床的重要性,并在床边挂醒目的警示牌:绝对卧床休息[2]。患者置头高脚低位,头部抬高15°~30°。患者一切活动都应在床上进行,切不可因症状轻而过早下床活动。护士应积极主动关心患者,主动协助患者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一方面向患者说明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探视,切勿向患者讲述易引起激动的事,防止情绪波动,谈话时间不宜过长,让患者充分休息。
3.2心理疏导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意识清醒者多数因头痛心情焦虑,适应不良。患者头痛时,护士应加强心理护理,语言亲切,关心安慰患者;尽量倾听患者的诉说,解答其提出的问题,多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平时,护士应耐心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使患者有深刻的认识,引导患者正确看待自己的疾病,坚定战胜疼痛和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增强患者的康复意识,提高患者的信心,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3个案护理在临床实践中,护士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使病人感到安全,感到医护人员可亲、可信,注意避免因暗示、解释含糊、指导失误等造成医源性心理问题。
难以忍受的剧烈头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主要痛苦,通常持续15~30d,常导致病人烦躁不安而加重高颅压,诱发再出血,增加病死率和致残率。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了解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时引发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从而应用于临床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1]史玉泉主编 .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49.
[2]薛相芝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4 481-4 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