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靖宇,张金彪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实验诊断科,河北 沧州061001)
患者1,男,59岁,因腰腿疼入院,经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诊断腰椎管狭窄,准备手术。主诉:无发热,偶有干咳。术前查体结果:体温36.4℃,血压85/120mmHg,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无脑组织损伤,无心脏病史。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17.9 μmol/L,直接胆红素3.1μmol/L,总蛋白:76.0g/L,白蛋白:39.1g/L,ALT:38U/L(参考值=4-44),AST 43U/L(参考值:8-38),以上生化项目均为正常。增高的项目有:碱性磷酸酶132U/L(参考值:53-128),γ-谷氨酰基转移酶87U/L (参考值:0-49),乳酸脱氢酶797U/L (参考值:135-248),CK 101U/L(参考值:24-195),CK-MB198U/L(参考值:0-24),CK-MB/CK>1。血磷,血钙,肾功能,血糖,血脂,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均正常。患者无任何心悸,心前区疼痛等心脏病临床症状。因CK-MB与CK严重倒置考虑恶性肿瘤,联系主治医生注意患者临床症状,排查肿瘤可能。第二天肺部CT扫描检查显示左肺下叶有一肿物,淋巴结肿大,骨破坏,经CT下肺部穿刺取组织活检,最后病理确诊小细胞肺癌,病人停止手术,先行化疗、放疗。
患者2,男,64岁,因糖尿病入院,经查体无心音异常,心脏病理性杂音等心脏病异常体征,且无脑组织损伤等临床指征。入院查体结果:T36.2℃,BP87/115mmHg,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17.2μmol/L,直接胆红素4.6 μmol/L,总蛋白:68.3g/L,白蛋白:39.5g/L,均为正常。一些生化酶类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如ALT:78U/L(参考值:4-44),AST 104U/L(参考值:8-38),碱性磷酸酶145U/L (参考值:53-128),γ-谷氨酰基转移酶87U/L (参考值:0-49),乳酸脱氢酶1130U/L(参考值:135-248),CK 65U/L(参考值:24-195),CK-MB 278(参考值:0-24),血糖:10.15mmol/L(参考值:3.89-6.11),肾功能,血钙、血磷,血脂,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均正常,由于乳酸脱氢酶异常增高,同时CK-MB/CK出现倒置,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故建议临床根据可疑症状,寻找肿瘤病灶。肺部加强CT检查时提示右肺下叶有一肿物,淋巴结未见异常,取肿物组织做病理确诊肺癌。
随着科技发展,医疗诊断水平提高,各种型号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随之信息化、自动化,在医院实验室也得到广泛使用。CK-MB的检测方法几乎都是采用免疫抑制法,此方法有一定的方法学缺陷,免疫抑制法就是建立在忽略CK-BB的基础上,使用抗 M亚基的抗体将 M亚基抑制,CK-MM完全失去活性,而CK-MB活性失去一半,CK-MB活性应该为测定值的2倍。众所周知,CK-MB是诊断AMI的特异性指标,排除AMI的情况下,当遇到溶血标本、脑组织损伤、巨CK,不典型CK几种情况时MB会假性增高,MB和CK的比值会增高,甚至倒置。
笔者工作中发现在肿瘤病人中,CK-MB/CK比值有很多倒置的情况。反向思维,在发现CK-MB/CK比值倒置时,应该考虑是不是病人存在肿瘤病灶,而没有被察觉。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K-MB/CK比值倒置是因为体内产生巨CK,而巨CK的M亚基不能抗体抑制,因而影响了MB的检测。所谓的巨CK分为两种,即巨CK1和巨CK2。巨CK1是CK-BB和IgA或IgG形成的聚合物,巨CK2是CK和线粒体形成的聚合物 CK-Mt[1],有报道,当机体细胞恶变细胞结构遭到破坏时,细胞内线粒体释放到血液与CK聚合成巨分子酶,所以巨CK-Mt可以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临床。有报道,肺癌患者CK-Mt的发病率为56.8%,明显高于胃癌、肠癌、肝癌等其他肿瘤。本文两例患者均为肺癌,也支持了这个论点。
笔者所诉两个例病均在排除了AMI和脑组织损伤等条件下发现CK-MB/CK倒置,故高度怀疑巨CK的产生,经过提示临床查找肿瘤病灶得到证实怀疑是正确的,当然CK-MB/CK倒置也不一定完全是肿瘤造成,还和炎症性疾病、非AMI的心血管疾病等相关。应注意鉴别和分析。据有关学者统计,MB/CK发生倒置的病例中约有27%为恶性肿瘤[2],其中包括了 AMI和脑组织损伤引起CK-BB增高的病例在内,如果排除这些情况,比率会很高。同时也要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如标本是否溶血、乳糜血,是否抗凝血浆等。
[1]吴凤丽,马晓光,孙玉珍,等.血清CK-MB活力假性增高原因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8):1041.
[2]沈 毅,等.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活性假性升高4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