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堃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河南 周口466001)
笔者在河南省周口市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反复栽培试验研究,摸索出一套平菇简易日光温室高产、高效益 (双高)栽培技术模式,收获期长达7个月,最高经济效益超过6万元/667m2,现将该技术规程总结报道如下,供广大菇农参考。
平菇简易日光温室双高栽培于9月份播种,第2年6月结束。
菌种选择高产、抗逆行强的佛罗里达侧耳 (华丽侧耳)、紫孢侧耳 (美味侧耳)、831等。
选择背风向阳地块,挖深1 m,南北宽5~6 m,东西长30 m~50 m,其大小视生产规模而定。在坑四周堆高1m,宽0.8~1.0 m的麦秸泥墙。并于北墙上每隔3 m~5 m留一碗口大小洞,作为通风窗。在坑底距南北等距离位置,东西向每隔5 m砌一高2.5 m的砖墩,以砖墩为分界线,北边建后坡,南边用竹竿搭好骨架,盖上聚氯乙烯薄膜。在坑南墙一端,开一出口,门口朝南,简易日光温室即建成。 使用前,用硫磺 10 g·m-3~15 g·m-3,甲醛 10 mL·m-3混合熏蒸。消毒后打开门窗彻底通风换气后进料。
平菇简易日光温室双高栽培采用生料。主料主要是棉籽壳和玉米芯。以棉籽壳为主料,其配方有2个,配方①:棉籽壳99%,石灰1%;配方②:棉籽壳88%,麸皮10%,石膏、石灰各1%。具体制备方法是:先将棉籽壳、麸皮、石膏、石灰混合均匀,然后边加水边搅拌,使含水量达60%~65%,即手紧握培养料时,指缝间有水珠渗出,但不滴下。棉籽壳使用前曝晒1 d~2 d,剔净棉仁,配料时加入0.1%~0.2%的多菌灵或0.01%~0.05%的高锰酸钾。因装料时气温尚高,在1kg干料中应加入5 mL~10 mL敌敌畏。以玉米芯为主料,应先将玉米芯粉碎成黄豆大小颗粒,然后置于水中浸泡过夜,至玉米芯内无白心时捞出,加入0.2 kg尿素,混合均匀即可。
塑料袋选用低压聚乙烯白色塑料薄膜筒。厚0.02 cm~0.03 cm,直径18 cm~22 cm,长40 cm~50 cm。将手指粗细塑料管截成2 cm~3 cm长待用。把塑料袋一端用细绳扎牢1个气塞,然后从另一端向里装料。一般播种3层~5层,菌种用量为培养料干重的18%~20%。装料时边装边压实,中间呈馒头状,使撒菌落在四周,形成接种环。装至离袋口20cm时,扎好气塞封口。
平菇少量生产时,菌丝培养场选择干净、无鼠地方;大量生产时,菌丝培养场选在遮阴效果较好的专门培养室内进行。先在地上铺一层砖,于砖上码垛,垛高3层~4层,在最上层覆盖凉席遮阳,垛与垛之间行距为40 cm~50 cm。菌丝培养期间,将气温控制在20℃~25℃,发菌10 d~15 d及时倒垛,以促进菌丝萌发吃料一致。并将杂菌污染袋挑出垛外。经过20 d~25 d发菌培养,菌丝即可满袋。
出菇期间将温度控制在15℃~20℃,在此温度范围内,适当拉大温差。温度过低,易产生畸形菇;温度过高不能出菇。在冬季要注意盖好草苫,以确保夜间温度;夏季应注意用草苫遮阳降温。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并注意不要直接往子实体原基和菇蕾上喷水,否则易出现烂菇。出1茬、2茬菇后,当菌袋内水分低于60%时,将菌块直接放在水中浸泡12 h~14 h,再堆垛出菇。出菇场地应保持空气新鲜。在低温季节,于中午喷水后通风换气;高温季节于早、晚打开后墙通气窗通风换气。平菇菌丝体生长一般不需要光照,但子实体形成期必须有足够的散射光。否则原基数减少,菇柄细长,菌盖小,色浅,畸形菇多。
平菇病虫害主要有细菌性病害如干腐、细菌性褐斑等,真菌性病害如褐斑病、湿泡病、软腐病等,病毒性病害,眼菌蚊、瘿蚊类、菇蝇类、跳虫类、线虫、蛞蝓等。对这些病虫害防治应贯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搞好日光温室内及周围环境卫生,彻底清除垃圾和杂草。发菌期间控制好温度,及时倒袋。出菇期间,调控好温湿度,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拉大温差,注意通风换气,保证足够的散射光。发现病菇及早摘除,并对各种工具用甲醛进行消毒。真菌性病害发生时,用500倍的多菌灵,或1%~2%的甲醛溶液,也可在患部撒生石灰粉。蛞蝓发生时,可人工捕杀,配合用砷酸钙0.5kg加麸皮或切碎青草25 kg制成毒饵撒于日光温室周围诱杀,效果更好。在日光温室内安装黑光灯或普通白炽灯,配合废菇或废料浸出液加上几滴敌敌畏诱杀眼菌蚊;用酒∶糖∶醋∶水按1∶2∶3∶4比例混合,加适量敌敌畏来诱杀菇蝇类。药剂防治采用2.5%的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80%的敌敌畏乳油5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但应注意子实体采收前7d禁止喷用。
当菌盖充分展开,边缘向内卷,未大量弹射出孢子时及时采收。对丛生菇整丛一起采下。采收时应一手按住料面,另一只手捏住菌柄轻轻旋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