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
(晋城市农业种子管理站,山西 晋城 048000)
长6359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用82230-6做母本、94-5383做父本进行杂交,后代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育成的抗旱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2005年8月通过山西省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05005。2007年1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6019。2008年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6年至今在我市进行多点试验和示范推广,表现抗倒、抗旱,稳产、高产,成熟落黄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得到大面积种植。
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长势壮。株高适中,75 cm左右,茎叶挺秀,抗倒伏。根系发达,抗旱节水性能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穗码排列适中,穗粒数32粒左右。白粒,角质。
分蘖两极分化快,成穗率较高。在旱地播种亩基本苗20万~22万株,最高总茎数可达89万茎,亩有效穗48万穗,有效分蘖率达53.9%。扩浇地亩有效穗可达56万穗。
穗层较厚,叶片功能期长,有利光合作用。籽粒灌浆快,成熟落黄好。
一般籽粒千粒重45 g左右。2005年测定混合样:容重796 g/L,蛋白质(干基)含量13.64%,湿面筋含量29.7%,沉降值23.8 mL,吸水率59.0%,稳定时间2.0 min,最大抗延阻力114E.U,拉伸面积22 cm2。各项指标达到或略高于中筋小麦标准。加工后面白,出粉率高,商品性好,适宜做面条、馒头和挂面等。
抗旱节水,抗旱指数1.1685;秆矮抗倒,丰产潜力大。2003年同时参加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水地和旱地鉴定试验,水地平均亩产587.5 kg,比对照京东8号增产27.9%;旱地平均亩产478.0 kg,比对照增产30.6%;均居参试品系的第1位。在晋城市旱地和扩浇地种植亦表现突出。
2005年、2006年参加全国黄淮旱地区试,两年平均亩产332.6 kg,比对照平均增产10.5%,两年均居第1位;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77.5 kg,比对照增产7.5%,居第1位。
2003年、2004年参加山西省中部旱地区试,平均亩产362.0 kg,比对照平均增产12.8%,两年均居第1位;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62.0 kg,比对照增产7.5%,居第1位。
在参加山西省中部旱地及国家黄淮旱地四年6个区组52个点次的区域试验中,6组次均居第1位,49个点次增产,增产点率达94.2%,稳产性和适应性表现非常突出。
适播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前应将种子精选,去除秕、烂、病籽等,用大而饱满的籽粒作种子。下种前要进行晒种,以增强种子的通透性和酶的活性,提高出苗率。最好能进行种子包衣。
应根据播种时间、土壤墒情、整地质量及肥力水平确定。在适播期内,一般亩留基本苗18万~22万株为宜,亩播量10~12 kg,薄地和晚播田块应酌情增加播量。
亩用量以12~16 kg纯N和10~12 kg P2O5为宜。增施底肥,一般亩施有机肥2000~3000 kg,硝酸磷40 kg,稳氮增磷,氮磷比例以1.2∶1.0为宜。要结合深耕整地均匀撒施,翻入土中。
在抽穗期可用磷酸二氢钾500倍液喷施,在扬花灌浆初期亩喷施1%~2%的尿素溶液75~100 kg,可充分发挥高产潜力。
对生长过旺或群体偏大的麦田,起身期除控制肥水外,在拔节前还应采取镇压、深中耕和化控等控制措施。
多雨年份,生育中后期及时防治锈病、白粉病和蚜虫。
成熟后要及时收获。
适宜国家黄淮和北部两大冬麦区的旱地和北部冬麦区的扩浇地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