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庆
(晋中市榆次区种子管理站,山西 晋中 030600)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种子市场的全面放开,我区种子企业数量逐渐增多,种子市场异常活跃,销售网点出现“井喷”延伸到乡(镇)村。在市场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不良现象,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品种多、乱、杂,消费者不得要领,难以准确选种。笔者从事种子管理工作多年,现结合我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供同仁参考。
部分制种企业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制种田隔离问题日益突出。有些企业为争夺制种地随意缩小隔离距离,个别企业甚至不要隔离区,导致隔离区划定困难。另外,部分制种优势区域制种基地多年连续制种,造成基地肥力下降,病虫害增加,严重影响了制种安全。
目前,我国虽然有国家推荐性标准杂交玉米种子技术规程,但由于出台较早,已不适应当前种子生产需要。各种子企业制定的内部使用的技术规程标准不一,五花八门,在亲本质量检测、播种方式、化肥农药使用、田间检测、加工、贮藏等方面无法按照统一的标准化、规范化操作,致使种子质量参差不齐。此外,在种子生产中还存在品种多、乱、杂,制种技术不成熟,有些品种花期不遇,部分制种基地产量低等问题。种子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程序不高。
多数种子企业运行机制不灵活,资金规模小,盈利水平低,经营管理手段落后。许多企业自身没有科研人员和育种条件,主要经营科研单位育成的品种,企业依附性强,专业化、协作水平低。一方面经营品种小而全,另一方面经营领域专而窄,企业生产要素配置极不合理,缺乏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另外,种子企业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运营。
部分农民在选购种子时,一不看经营单位是否具有合法资质;二不看种子标签是否有应该标注的内容,标注的种子质量是否达标;三不保留购种发票或信誉卡,从而给不法商贩销售假劣种子提供了机会,使假劣种子应用于生产而造成损失。
由于种子市场准入门槛不高,部分种子经营户不具备种子技术知识,更缺乏对新品种特征、特性的了解,销售过程中不给购种农户讲解品种的基本性状、生育特性、适宜种植区域、栽培技术等,盲目调入销售新品种,常给种植户带来重大损失,种子管理部门难以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实施处罚,群众遭受的损失难以索赔。
种子管理机构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辖区内制种基地的管理。一是每年在播种前,统一开展制种用亲本质量的监督,防止不合格亲本用于制种。二是与辖区工商、公安部门密切配合,上下联动,点面结合,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严厉打击抢购、套购种子及与制种户恶意串通、私留、倒卖亲本或合同约定种子的行为。三是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广泛发动群众积极举报违法种子案件,进一步疏通投诉举报渠道,为杂交玉米制种创造一个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
由于种子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如果种子企业经营的品种过于单调,势必会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增加一定的风险。农民的地总是要种的,但种什么要看市场的需求情况,要看政府对农业的政策导向。种子企业在科学分析市场形势的同时,也要注意政策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制订本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计划,采取多种经营、突出重点的策略,以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形势,开拓种子市场,增强服务意识。
如果说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那么服务就是维持生命的血液。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服务意识,尽管有好的产品,也不一定有很多顾客,没有顾客也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没有效益企业就不能生存,所以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非常重要。如美国的先锋公司,“第一想的是农民”。因此,拓宽种子市场在抓好质量的同时一定要搞好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便赢得更多的顾客和市场份额。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种子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种子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有效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二是力争创建品牌,形成名牌效应,获取名牌效益;三是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这三方面相辅相承,互为条件,立足创建名牌基础上的规模扩张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根本,强化管理是企业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如果超越客观条件过度追求规模扩大效益,往往适得其反。但是,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注意适时调整各项管理要素并加以优化,即会达到预期的经营目的。
种子企业的技术服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农民购买种子时,从种植时间、密度和水肥管理等栽培技术方面给予指导,做到良种和良法相结合,让农民增收增效。二是做好售后服务,对农民使用本企业的种子出现减产不能不管不问,如果是气候、自然灾害或栽培方面的问题,要向农民解释清楚;如果是种子质量问题,要给予农民相应的赔偿,让农民满意。技术服务相当于一种广告,也是企业赢得信誉的一个关键环节。
当前,乡(镇)、村销种人员大多是非专业人员,农学基础知识差,种子知识缺乏。要结合实际所需所用,重点对他们进行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技术技能。
当前,广大农民科技意识薄弱,对新技术、新信息、新品种了解不够,掌握不多,接受新的科技成果和科技知识较慢。科技人员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跟上科技发展步伐。
种子管理机构要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推荐在本辖区内表现良好的品种和信誉度高的种子企业、经销商,及时披露种子违法案件,提高农民识别假、劣种子的能力,指导农民合理选种,根据品种特征、特性确定种植密度,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