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涛峰,曾涛,2,马宪浩
(1.长江重庆航运工程勘察设计院,重庆 401147;2.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三峡工程于2003年6月蓄水运行后,两坝间河段中、枯水期受三峡大坝调节和葛洲坝反调节的影响,水流较平缓,流速、比降较小。但在汛期,两坝间航道既受葛洲坝坝前水位影响,又受峡谷河段河床地形条件制约,随着入库流量的增加,河床过水断面增加有限,河床纵横向起伏很大,水流湍急,流态紊乱,呈现出天然河道特性,加上汛期水库降低水位运行,三峡大坝泄洪时两坝间一些狭窄河段水流不畅,流速、比降急剧增大,泡漩横流丛生,流态极乱,航行条件迅速恶化,为万吨级船队的通航带来极大的困难。尤其是水田角、喜滩、狮子脑、偏脑等洪水急流滩和石牌弯道险滩最为突出,是两坝间最困难的航段[1-2]。
在长江中、下游以及库区航道等级和通航条件得到大幅度提升和改善的背景下,两坝间的通航能力已经成为制约长江干线航运发展的瓶颈,也直接影响到万吨级船队通航保证率和三峡航运效益的发挥[3-5]。因此,需对该航段碍航滩险进行综合整治。本文以两坝间著名的洪水急流滩——喜滩为例,提出了通过炸礁填槽等工程措施,以提高两坝间的通航能力,保障两坝间河段的通航安全和适应长江干线系统建设需求。
两坝间航道上起三斗坪,下至葛洲坝水利枢纽,长约38 km(图1),大部分处于西陵峡峡谷河段内,其中,三斗坪至乐天溪河段长9.6 km,河谷较宽阔,汛期河面最大宽度可达1.4 km,河槽多呈复式断面。乐天溪至南津关为峡谷河段,长25.85 km,河宽较窄,多在300~800 m之间,最窄处仅为200余m,断面多呈“U”字形或“V”字形,全河段为大型山区河流,河道弯曲,水流湍急。两坝间航道是长江较为困难的航行区段之一,主要的碍航滩险部位有水田角、喜滩、狮子脑、石牌和偏脑等(见图1)。
图1 两坝间河段及滩险分布图
水田角位于宜昌上游30.5~31.5 km处,是长江著名的洪水急流滩,滩段上口收缩,滩口狭窄,滩下骤然放宽,滩口左侧有野猪牙石咀,右有狮子脑石咀,挑流极强,使两侧及沱内发生强泡漩和剪刀水,为著名的“莲沱三漩”。在流量35 000 m3/s时,已大大超过万吨级船队的自航上滩能力,随着流量的增加,流速、比降迅速增大,给上行船队造成极大困难。
喜滩位于宜昌上游27.8~28.8 km,南北两岸高山峡谷,河面狭窄,河床窄深,过水断面多呈“V”形,南岸岩咀、石盘断续分布;北岸芭蕉溪下段至沙坝子一带乱石堆积,两岸岸线极不规则,是长江三峡两坝间的著名急流滩。在流量40 000 m3/s时,滩上最大流速接近5 m/s,超过万吨级船队自航过滩能力,随着流量的增大,滩情更加恶劣。
狮子脑位于宜昌上游25.6 km左右,该滩段航道较顺直,石盘、石岸咀等相对突出,岸线不整齐,尤其是狮子脑石盘,将洪水期河宽400 m突然缩窄到260 m,有斜流,泡漩、急流,随着流量进一步增加,流速、比降继续增大,不能满足万吨船队自航上滩要求。
石牌弯道位于宜昌上游22.5~23.8 km处,河道平面形态呈90°急弯,是长江著名的急弯险滩。弯道转弯半径780 m,航宽345 m,上段两岸岸咀、石盘突出,岸线极不规则,且江面狭窄,洪水河宽360 m,洪水期随着流量的增加,泡漩强度和范围增大,航行条件变得十分恶劣,船队上下困难。
偏脑位于宜昌上游20~21.8 km处,是两坝间碍航较为突出的狭窄型洪水急流滩。河段顺直,江面狭窄,岸壁陡峭,河槽窄深,过水断面呈“U”形或“V”形,滩段水深达85 m,洪、枯河面宽度变化不大,最小河宽仅280 m,洪水期河宽也不到300 m,同时,两岸岸线极不整齐,特别是北岸偏脑突咀挑流,产生斜流、水埂。洪水期主流偏南岸,至埂江角移向河心。中枯水期水流平缓,航行条件较好,洪水期流速比降陡增,航行条件异常困难。
由于两坝间河道狭窄,水流不畅,流速急、流态紊乱,船舶航行条件险恶,通航条件和航运安全与三峡库区还不相适应。三峡两坝间,上述各滩均为洪水急流段,其共同特点是两岸陡峭,江面狭窄,中、枯水时,由于葛洲坝建成蓄水,水位抬高,两坝间处于常年回水区内,水流平缓,水面比降较小,航行条件较好。洪水期由于长江流量很大,各滩水流受两岸约束,断面过水面积得不到相应增加,致使流速、比降迅速增大,形成洪水急流滩。下面将重点对喜滩碍航特性和成因进行分析。
喜滩是著名急流滩。洪水河宽可达400 m左右,滩段河面束窄,最窄处仅250 m左右,滩下游逐渐放宽到550 m,喜滩石咀与脚踏铺石对峙,水流紧束,形成较长的洪水对口急流滩,船队不能自航过滩。中洪水期由于长江流量较大,水流受两岸岸壁制约,不能展开,流速、比降随流量增加而增大,主流过莲沱偏北岸下流,至白马沱扫弯而下。潭段流速分布呈左急右缓的趋势,南岸严许沱上角有斜流,下延有夹堰,虾蟆石外有泡漩,石板滩有急流问题,鬼崖洞以下呈一大回流沱,沱内泡漩强烈,主流边缘均有回流产生。
模型试验成果表明[6]:枯水期水流平稳,中水期流量不大于20 000 m3/s时,滩段最大流速2.2 m/s,比降0.21%。
在流量25 000 m3/s,葛洲坝坝前水位控制63 m时,由于流量较大,整个滩主流流速均在2 m/s以上,最大流速为2.77m/s,上水航线上最大流速2.5m/s,相应比降0.177%,己超过万吨级船队允许的流速、比降搭配,船队不能自航过滩。葛洲坝坝前水位控制66 m时,滩情有所缓和,滩段流速略减小,一般在2 m/s左右,最大2.57 m/s,上水航线最大流速为2 m/s左右,相应比降0.012%,万吨级船队可自航上滩。
在流量35 000 m3/s,葛洲坝坝前水位63 m时,随着流量的增加,流速增大较快,滩段主流流速均在3 m/s以上,最大值为3.78 m/s,上水航线上最大流速也有3.l m/s,相应比降为0.029 6%。葛洲坝坝前水位抬高到66 m后,滩段最大流速减小到3.66 m/s,上水航线上最大流速还有2.7 m/s,相应比降0.020 8%,均超过万吨级船队的自航过滩能力。
该河段为高山峡谷河段,岸坡陡峻,要彻底改善两坝间急流险滩段影响万吨级船队自航上滩的水流条件,难度非常大。因此,该河段的治理目标是:炸除滩段水下突出石梁、石盘,扩大过水断面,调整断面流速,减缓通航区流速、比降;同时,利用炸礁区的弃渣对深水沱进行填槽,避免河床纵向起伏过大,消除泡漩乱水,扩大通航水域,达到延长万吨级船队通航期和5 000 t机动驳自航上滩的目的。
根据1992交通部三峡工程航运领导小组办公室(92)交三峡办字第07号文印发的《三峡工程通航标准》,两坝间在水文条件允许时设计船型采用万吨级船队。
3.2.1 航道尺度
目前,两坝间最小航道维护标准为:3.5 m×80 m×750 m。根据两坝间设计船型的通航安全和实际通航条件,结合两坝间上、下游河段规划建设标准,该河段的设计航道尺度确定为:4.0 m×150 m×1 000 m(石碑河段不小于750 m)。
3.2.2 两坝间设计通航水位
两坝间设计通航水位根据三峡(初期运行期)-葛洲坝水利枢纽梯级调度规程相关规定进行确定。
三峡水利枢纽下游:最高通航水位为73.8 m,最低通航水位为62.5 m。
3.2.3 设计最高通航流量
根据《三峡工程初期运行期通航管理办法补充规定》的相关要求,结合两坝间实际通航条件,确定两坝间万吨级船队的最高通航流量为:30 000 m3/s;单船最高通航流量为56 700 m3/s(必要时减载)。
3.2.4 通航水文标准[5]
船队上驶所能克服的最大流速和局部水面比降,万吨级船队通航水文标准见表1。
表1 万吨级船队允许最大流速、比降
设计底高程:炸礁区有2处,位于南北两岸。北岸炸礁区基线处地面标高最大约65 m,炸礁底高30 m;南岸炸礁区基线处地面标高最大约61 m,炸礁底高20 m。
断面设计:礁石底部炸成平台,不考虑纵坡,炸礁边坡 1∶0.2。
弃渣区选择:弃渣区选择在水田角深沱处。
工程量:水下炸礁1500000 m3。水下清渣15000m3。
两坝间航道整治工程方案见表2。整治方案平面图、断面图见图2、图3。
表2 两坝间航道整治方案一览表
图2 喜滩河段整治方案平面布置图
图3 炸礁区河道横断面图
喜滩滩段岸坡陡峻,坡陡流急,上水航线走南岸,考虑到模型试验方案相当部分工程量为陆上炸礁,泄洪断面增加有限,不能满足30 000 m3/s万吨级船队的通航需求,因此,其整治方案确定为:尽可能切除滩段两岸伸入河中的水下突咀,有效扩大过水面积,减小南岸上水航线流速、比降,增大上水航线通航宽度。同时,通过切除北岸水下突咀,归顺岸线,改善下水航线流态,延长万吨级船队通航期。
炸礁基线为直线,将基线以外向河心侧礁石炸低。有关水力计算如下:
1) 首先在相同流量、相同水位情况下,为减小断面平均流速,需对断面过水面积进行扩大。根据流量守恒的原则,可得到流速增减量与过水断面增减量之间的关系式:
式中:V为断面平均流速,m/s;A为过水断面面积,m2;△V为断面平均流速的增减值,m/s;△A为过水断面面积的增减值,m2。
根据以上公式,结合西科所喜滩模型试验成果可知,在三峡下泄流量为Q=30 000 m3/s,葛洲坝坝前水位为H=63 m时,要将断面平均流速减小0.2 m/s,过水断面面积则需继续扩大1 150 m2。
2) 根据能量守恒的原则,推求整治后各断面水位变化的情况。
计算公式:
式中:Z1、Z2分别为计算段上、下游断面水位,m;V1、V2分别为计算段上、下游断面平均流速,m/s;α1、α2分别为计算段上、下游断面动能修正系数,根据航道整治水力计算经验,本滩α1、α2取值1.2;g为重力加速度,取9.81 m/s2;hf、hj分别为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m,hj=,假设整治前后上游断面与计算断面间沿程水头损失hf相同,根据水力学查表得ζ=0.015。
本滩水力计算上游断面位于滩段上游3 km处,计算时假设该断面整治前后流速、水位无变化。结果见表3。
3) 整治效果分析。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方案优化调整后,在三峡下泄流量Q=30 000 m3/s,葛洲坝坝前水位为H=63 m时,该滩段断面平均流速较模型试验方案减小了0.2 m/s,右侧上水航线处流速小于2.3 m/s的水域宽度达到100 m以上,局部最大比降1.32×10-4,能够满足万吨级船队自航上滩的要求。
表3 喜滩整治后比降计算表
1) 喜滩通过切除滩段两岸伸入河中的水下突咀,有效扩大过水面积,减小南岸上水航线流速、比降,增大上水航线通航宽度。同时,通过切除北岸水下突咀,归顺岸线,改善下水航线流态,延长万吨级船队通航期,整治方法是有效的。
2) 两坝间需要治理的水田角—偏脑洪水急流滩段通过炸除滩段水下突出石梁、石盘,扩大过水断面,调整断面流速分布,减缓通航区流速、比降;同时,利用炸礁区的弃渣对深水沱进行填槽、筑坝,避免河床纵向起伏过大,消除泡漩乱水,扩大通航水域,达到延长万吨级船队通航期和5 000 t机动驳自航上滩的目的。
3) 建议在采用常规整治措施——扩大过水断面,减缓流速、比降的方法的同时,宜采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减载、优化两坝调度方式等)两者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两坝间航道通航保证率,扩大两坝间河段通航能力。
4) 目前,对于两坝间洪水急流滩的观测尚未开展,下一步仍需加强观测,进一步认识急流滩的流速、流态变化规律,积累资料,以便对两坝间航道整治方案进一步优化。同时还应对两坝间联合运行方式、船型等进行研究,更好地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
[1] 舒荣龙,周小平,杜宗伟.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河段通航技术研究 [J].水运工程,2005(3):62-65.
[2]重庆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提高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河段通航能力研究[R].重庆:重庆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2002.
[3]长江重庆航运工程勘察设计院.长江干线两坝间航道系统建设方案专题研究[R].重庆:长江重庆航运工程勘察设计院,2008.
[4] 舒荣龙,陈桂馥,杜宗伟.提高三峡—葛洲坝两坝间通航能力试验研究 [J].人民长江,2005(7):31-33.
[5]水利部科技教育司,交通部三峡工程航运领导小组办公室.《两坝间(葛洲坝―三峡)通航水流技术标准实验研究》专题报告(上)[M]//长江三峡工程泥沙与航运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研究报告集.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6]重庆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河段汛期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R].重庆:重庆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