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术后护理

2012-01-21 16:56杜晓亮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脑血管神经外科栓塞

杜晓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430030)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术后护理

杜晓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430030)

目的 探讨和总结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治疗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58例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58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病死发生,术后无一发生脑血管痉挛,58例患者全部栓塞成功,术后复查DSA动脉瘤未显影,载瘤动脉供血正常,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恢复良好;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半年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较快的优点,正确细致的术后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有着极重要的影响,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介入治疗成功率的关键之一。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其主要症状多由破裂出血引起,部分因瘤体压迫、动脉痉挛及栓塞所致[1]。其破裂出血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为首发症状,患者剧烈头痛,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首次发病半年内再次出血率为30%~50%,再次出血病死率为25%~35%[2],是脑血管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急重症。目前以手术夹闭动脉瘤颈与血管内弹簧栓塞为重要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由于微导管和栓塞材料的研制,使得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越来越普及,弹簧栓栓塞颅内动脉瘤是微创、安全、效果好的技术,可达到近似夹闭的效果[3],对手术难度大、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尤为适宜[4]。我院神经外科2010-02—2012-02采用电解可解脱弹簧圈(GDC)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58例,疗效满意。现将治疗后期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02—2012-02介入治疗颅动脉瘤患者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23~65岁,平均为47岁。其中后交通动脉瘤27例,前交通动脉瘤21例,大脑中动脉瘤10例。本组动脉瘤全部经CTA和DSA确诊。

1.2 手术方法 采用镇静,全身麻醉,全身肝素化,常规消毒铺巾,取Sol dinger法经股动脉穿刺将微导管沿导丝送入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脉内予以脑血管造影,确定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然后在路图指引下经微导管将GDC送入动脉瘤腔进行栓塞性治疗。

2 结果

栓塞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腔基本完全栓塞,无瘤颈及瘤体残留。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全部病例无并发症的发生,恢复良好,术后随访半年,效果满意。

3 介入术后护理

3.1 穿刺部位的护理 58例病人中有45例穿刺部位为右侧股动脉,13例为双侧股动脉。术后绝对卧床休息,拔鞘管时做好心理护理,建立静脉通道,备好抢救药品、以防因拔鞘管时按压不当或紧张性疼痛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表现为头晕、胸闷、心率减慢、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5]。拔鞘后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穿刺部位24 h,并予1 kg食盐两袋压迫穿刺部位12 h,患肢制动平伸24 h。适当按摩下肢受压部位,在不影响病人治疗的前提下尽量保持病人的舒适。术后6 h每30 min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淤血及血肿[6],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足背动脉搏动以及体循环等情况是否正常。若趾端苍白,小腿剧烈疼痛,皮肤温度下降,感觉迟钝,提示有股动脉栓塞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7],及时处理。

3.2 严密监测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的动态变化,肢体活动情况及有无癫痫发作,并对患者进行语言功能的评定。尤其应严密监测血压,以防颅内压明显增高诱发动脉瘤破裂。

3.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3.1 再出血的预防 对颅内动脉瘤治疗的目的是防止再次破裂出血,虽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可极大地降低再破裂出血的概率,但个别报道仍高达8%[8]。

做好心理疏导,避免情绪激动、用力排便等剧烈活动,以免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导致动脉瘤破裂,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头痛、恶心、呕吐、不安、颈项强直以及意识障碍及神经损害的征象,并密切观察瞳孔,及时发现脑疝早期征象,以便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3.3.2 脑血管痉挛的预防 由于栓塞材料机械刺激等因素容易诱发脑血管痉挛,术后24 h内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头痛、短暂的意识障碍、肢体麻木、活动障碍,甚至瘫痪等,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可避免因脑缺血、缺氧而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本组病例术后均采用尼莫地平10 mg缓慢静脉推注维持24 h,清醒后可口服尼莫地平片60 mg,3~4次/d,连续7~14 d,效果良好。

3.3.3 血压的控制 有效的血压控制,对稳定颅内压、控制血管痉挛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尤其血压变化。合理应用升压降压药物将术后血压控制在基础血压水平以内,波动范围不超过基础血压的20%[9]。

3.3.4 血栓的预防 术后血液呈高凝状态诱发血栓形成,所以术后常规要采用抗凝治疗,协助医生监测凝血功能,指导患者遵医嘱口服拜阿司匹林片及波利维等抗凝药物,以防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造成血管栓塞。

3.4 出院指导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激动,注意休息,控制血糖、血压,进行肢体康复功能锻炼,加强体育锻炼[10]。合理饮食,低盐低胆固醇、高蛋白、含维生素丰富的饮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以保持大便通畅,切忌用力过度,避免再次发生出血。需继续服药者要严格遵医嘱服用,注意服药时间及用药观察,定期复检,以进一步观察治疗效果。

4 小结

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脑动脉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较快的优点,术后进行细致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对于减少并发症发生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介入成功与否的关键。本组中58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提高,这与护理人员精心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1]王耀辉,徐德宝,丁玉兰.实用专科护士从书: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1.

[2]王耀,金奕.GDC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4,19(8):38.

[3]刘延慧.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3):741.

[4]马红,魏伟,沈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6):268-270.

[5]贺能树,吴恩惠.中华影像学:介入放射学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7.

[6]常红,王玲.3种术式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07,23(5):16.

[7]张文康.脑血管病防治240问及百病百问沙龙丛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9-20.

[8]刘一之,金泳海,朱晓黎,等.后循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介入治疗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1):49-51.

[9]陈劲草,于加省,何跃,等.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手术治疗[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1(11):647-649.

[10]林少虹,王晓玲,廖惠璇.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8(27):2447-2448.

1005-619X(2012)12-1116-02

2012-08-03)

猜你喜欢
脑血管神经外科栓塞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湿热烧伤膏对神经外科正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