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孢子粉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并胆系结石1例

2012-01-21 19:06:51吴创炎孙进仪宋宇虎叶进侯晓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孢子粉药物性灵芝

吴创炎 孙进仪 宋宇虎 郭 晖 叶进△ 侯晓华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湖北 武汉,430030)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0岁,因“眼黄、尿黄伴皮肤瘙痒两月余”于2012年7月10日入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患者在2012年4月14日无明显诱因出现浓茶样尿,皮肤瘙痒,纳差,恶心,无腹痛和发热。5月17日到当地医院就诊,腹部B超示:肝内外胆管不扩张;胆囊切面大小正常,内可见多个强回声后伴声影;胆总管上段内径为0.5cm,中下段显示不清;脾胰未见异常。肝功能:TBil 159.1μmol/L,DBil 107.7μmol/L,ALT 62U/L,AST 50U/L,GGT 25U/L,ALP 144U/L,Alb 40.6g/L。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经还原型谷胱甘肽、思美泰治疗,症状无缓解,黄疸无消退。6月6日再次复查腹部B超,肝内外胆管仍无扩张,胆囊内仍可见结石,胆总管上段内径为0.7cm,下段内可见一大小约0.6×0.3cm的强回声后伴声影。复查肝功能:TBil 272.8μmol/L,DBil 158.1μmol/L,ALT 50U/L,AST 55U/L,GGT 22U/L,ALP 157U/L,Alb 40.8g/L。肝病相关抗体 (包括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2型,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型,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可溶性抗原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均为阴性。磁共振胆管造影 (MRCP)提示:①胆囊多发结石,胆囊炎;②胆总管下段内似见一小点状低信号影,结石可疑 (见插页图1、图2)。因治疗效果不佳,6月18日转入上级医院,检查抗可溶性抗原抗体 (ENA)全套 (-),巨细胞病毒IgM 100.2U/ml(+),抗EBV衣壳抗原IgM(-),抗 EBV IgG(-),乙肝三系、HBV DNA、HCV RNA定量均为阴性。怀疑胆总管结石引起黄疸,临床考虑为阻塞性黄疸,拟行内窥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ERCP),但患者要求再次转院。

转入我院后追问病史,患者诉自今年元月起服用灵芝孢子粉胶囊两月余。既往“高血压3级极高危”10年,服安博维、卡托普利、倍他乐克、氢氯噻嗪7年。无其他特殊用药史,无饮酒史。体格检查:皮肤巩膜黄染,四肢躯干散在抓痕,心肺未及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和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阴性。

入院后辅助检查:7月11日血常规:RBC 3.34T/L,Hb 107g/L,WBC:N 76.00%;尿常规:胆红素 (3+),大便常规+隐血 (-),ENA全套 (-),免疫球蛋白全套 (-),血生化:TBil 249.5μmol/L,DBil 163.6μmol/L,ALT 43U/L,AST 59U/L,GGT 20U/L,ALP 136U/L,Alb 33.3g/L,TBA 111.6μmol/L。7月12日腹部B超:胆囊多发结石,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脾胰未见明显异常。7月13日行B超导向下肝脏组织活检,肝脏活检光镜病理报告:肝脏活检组织内可见5处汇管区和3支中央静脉分支,其中3处汇管区轻微水肿和少许淋巴细胞浸润,汇管区内未见界板性炎症改变和明显纤维组织增生和假胆管增生;两支中央静脉分支管壁和管周水肿,中央静脉周围多数肝细胞水肿和较多肝细胞明显胆汁淤积;部分毛细胆管内明显胆汁淤积和胆栓淤积。较多肝细胞内明显胆汁淤积致肝细胞崩解坏死,部分肝细胞为小灶状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 (见插页图3)。电镜观察结果:肝细胞广泛肿胀,部分细胞核不规则;胞浆内内质网明显扩张;线粒体大小不等,可见巨线粒体和线粒体内结晶;部分肝细胞内含大量淤胆性色素颗粒;毛细胆管明显扩张、淤胆;肝窦内皮细胞肿胀 (见插页图4)。结合临床经过、实验室检查、肝组织活检光镜和电镜检查,临床诊断为:“灵芝孢子粉”引起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 (DILI)并发胆系结石。

7月13日开始服用甲强龙40mg/d,辅以古拉定、天晴甘美、思美泰、滔罗特等护肝、降黄药物治疗。1周后眼黄、尿黄皮肤瘙痒症状明显缓解。7月31日复查肝功能:TBil 66.2μmol/L,DBil 41.3μmol/L,ALT 51U/L,AST 31U/L,GGT 23U/L,ALP 92U/L,Alb 35.2g/L,TBA 8.0μmol/L。患者病情稳定,8月3日带药出院。

2 讨论

自起病以来,该患者多次转诊和检查都未获得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病情。反观整个诊治过程,从中需要吸取的经验及教训如下:①临床过程中必须严格谨慎地对可能引起相似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异常的疾病进行认真排查,如果经过排查和鉴别的每一种疾病都不能解释现阶段的病情,就需要考虑其他特殊类型的诊断。就本病例而言,外院影像学检查虽然显示为胆道系统结石,但是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肝内外胆管影像学表现并不完全支持阻塞性黄疸。此时,不能草率地诊断患者的肝功能异常是由“胆系结石”所致,必须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找出引起肝功能异常的真实原因[1]。②该患者检查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相关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且无饮酒史,虽然有服用降血压药物(安博维,卡托普利等)7年,但期间多次检查肝功能未见异常,故不考虑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以及由降血压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 (DILI)。此外患者多次B超和MRCP结果提示胆囊结石和胆总管下段结石,但始终未见肝内外胆管扩张,故也不符合胆管梗阻引起肝功能异常。经详细询问病史后,发现起病前3个月服用灵芝孢子粉 (1.12g/d)共两月余,与此次肝功能异常关系密切,结合肝活检中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内和毛细胆管内胆汁淤积,应考虑为灵芝孢子粉引起的急性DILI[2],后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明确诊断。③目前由灵芝孢子粉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尚未见报道[3]。灵芝孢子粉在常规剂量及正常用法时对大多数人是安全的,其对肝脏的损伤作用可能仅发生在个别或少数使用者身上。我们推测该患者由于特异体质,药物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全抗原,启动机体的特异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以及非特异性炎症细胞、炎症因子的作用,共同造成肝细胞的损伤甚至坏死[4]。因此,由于特异性体质的原因,一些相对安全的药物,仍然可能引起急性DILI,在临床工作中应该予以重视。

[1]茅益民.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诊断思路和评估[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3):167-169.

[2]陈东风,孙文静.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3):170-172.

[3]谭志勇,何焕清.虫草灵芝孢子粉的食用安全性和免疫功能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9,28(4):50-53.

[4]徐鑫,屈彩芹.药物性肝损伤机制 [J].医学综述,2008,14(5):747-749.

猜你喜欢
孢子粉药物性灵芝
春天来了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 02:50:18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肝博士(2020年4期)2020-09-24 09:21:20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当代陕西(2019年5期)2019-03-21 05:12:30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26
菌草灵芝栽培技术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7:57
同仁堂牌 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
同仁堂牌 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
同仁堂牌 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