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腔积液26例临床观察

2012-01-21 19:21黄群艳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代偿肝病肝细胞

黄群艳

崇左市中医壮医医院,广西崇左 532200

肝硬化腹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患者生存质量有极大影响。临床以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多见,其次为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药物性肝硬化等。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硬化腹腔积液反复发作,单纯西医治疗矛盾多,并发症多,治疗费用颇大,且病情反复发作,逐渐加剧。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外敷治疗肝硬化腹腔积液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6例病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34~67岁,病程2~15年;肝炎后肝硬化17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药物性肝硬化3例。无合并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及腹腔感染。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肝脏病学》[1]制订:①既往有肝病或长期饮酒或长期使用损肝药物等病史;②有腹胀、乏力、纳差、水肿、出血等症状;③有肝病和腹腔积液的体征;④B超或CT检查有中等量以上腹腔积液,并有肝硬化影像学征象;⑤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⑥腹腔穿刺腹腔积液检查符合肝硬化腹腔积液。

1.3 治疗方法

西医常规治疗:①卧床休息,保证足够热量;②适当限钠、限水,注意水电解质平衡;⑧保肝护肝,同时视病情给予血浆、清蛋白、氨基酸等支持治疗;④大量腹腔积液及高度水肿者给予利尿药,如螺内酯、呋塞米等;⑤有合并症者根据病情综合对症处理。

中药脐敷,方药组成:大戟、甘遂、商陆、芫花、二丑各15 g,冰片20 g,将药物烘干研粉备用。使用方法:神阙穴局部消毒后,取3 g药粉,以蜂蜜与40%红花酒精2∶1的比例溶解药粉调成膏状填于其中,上敷纱布,外贴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以30 d为1个疗程。

在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记录外用药处皮肤有无红肿、瘙痒、灼热、皮疹、水泡等变化,若有上述症状,需停用外敷药物。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疗效评定。治愈:腹腔积液及全身症状缓解或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好转:腹腔积液及其他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无效:腹腔积液未见减轻,其他症状及肝功能无改善,或在住院期间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致使病情急剧恶化者。

2.2 治疗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26例病例中,治愈10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46%。

3 讨论

肝硬化是肝功能失代偿的表现,多由慢性肝病迁延失治发展而来,是以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肝内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营养障碍为特征的慢性肝病,其病理特征是肝细胞炎症、变性、坏死,肝内纤维化,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发展到后期引起肝硬化腹腔积液。肝硬化腹腔积液是消化内科较为严重的常见病。肝硬化是引起腹腔积液的主要疾病,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腹腔积液,标志着硬化已进入失代偿期(中晚期),治疗难度较大,单纯西药治疗虽疗效肯定,但不十分满意。

肝硬化腹腔积液属中医“鼓胀”范畴,是由于黄疸、积聚失治、血吸虫感染、酒食不节、情志所伤、劳欲过度等致肝、脾、肾三脏受损,气、血、水停聚腹中而成。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神阙穴位于脐中,为诸脉汇聚之所,内连十二经脉,为人体经络总枢,经气通过七经八脉及全身经络,联系五脏六腑[3]。用甘遂、大戟、商陆、芫花攻逐脘腹经隧之水;二丑荡涤泻下,逐水杀虫,外敷可避免肝硬化患者本虚标实,不堪峻攻之毒副作用,使药从皮肤缓缓吸收而发生作用。为预防药物对皮肤的刺激,选择蜂蜜加红花酒精为药粉调剂。蜂蜜能保持中药的黏和性与湿润,作用持久,红花酒精具有较强的渗透性,活血化瘀、通调经脉,可使药物发挥最大效能。

[1]姚光弼.临床肝脏病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7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11.

[3]李万瑶,林励,李万山.穴位中药外治法探讨[J].中医外治杂志,2000,9(1):3-4.

猜你喜欢
代偿肝病肝细胞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抗病毒治疗促进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研究进展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任何类型的咖啡都或能降低慢性肝病风险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