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学者论点摘编
中国私立大学的拓荒者———“南开先生”张伯苓
王震亚在《民主》2012 年第9 期撰文指出,民 国时期的大学主要有国立、教会和私立三种形式, 其中私立学校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南开能一枝独 秀与公办学校比肩而立,应归功于南开的创始 人———张伯苓。文章将张伯苓的贡献归结为三 点: ( 1) 弃武从教,创建私立学校。张伯苓赴美留 学回国后先后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子中学、南开 小学,形成了南开名下从小学到大学的系列学府。 在战乱年代南开大学开风气之先,办出了特色,如 建立多所面向社会现实的研究机构、对一些院系 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及营造活跃与和谐的校园 氛围。( 2) 私立民有,勇当“化缘和尚”。南开的 经费,主要靠募捐而来,张伯苓的经验是放下身 段、讲究方法。当然,不仅要重视“输血”,还要重 视“造血”,张伯苓也开办校工厂。( 3) 身体力行, 奉献毕生精力。南开有“家庭学校”的美誉,主 要是指学校的氛围有如家庭般的温暖和谐。张 伯苓要求学生讲文明、重仪表,严禁吸烟、早婚、 赌博和嫖娼,并将其写入校规; 视体育为强国强 种的重要手段; 注重爱国教育。尽管时代不同、 环境有变,对当今的民办院校来说,想要有大的 发展,张伯苓及其主导下的南开精神,是尤需关 注、借鉴与继承的。
如何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
钟秉林在《中关村》2012 年第9 期撰文指出,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取得重要进步 和可喜成绩后,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如公益性 与赢利性之间的冲突明显,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亟 待完善,教师权益保障和队伍建设严重滞后,政府 和民办高校的关系还未理顺等。其中,民办高校 面临一个致命问题———生源减少导致民办高校生存压力骤增。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国家的需求, 是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建设高等教 育强国的战略举措。如何通过高水平民办大学的 建立,来发挥这些学校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对于破 解当前民办高校发展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民 办高校而言,如何励精图治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 一是必须要有明晰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定位; 二是 必须突出办学公益性,确立非赢利性取向; 三是要 重视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速度的协调发 展; 四是要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有长期的积累和 文化积淀; 五是要坚持先进的培养模式和质量保 证。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是否成功,核心是学校 自身的办学水平,关键是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声 誉是否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政府干预民办高等教育的经济学分析
曾小军在《教育发展研究》2012 年第19 期撰 文指出,由于高等教育的市场垄断、民办高等教育 的正外部性、民间资本办学的趋利性及信息的不对 称性所导致的民办高等教育“市场失灵”,成为政 府干预民办高等教育的理由; 政府追求风险最小 化、利润最大化以及被特殊利益集团俘获所导致的 民办高等教育“政府失灵”,成为政府干预民办高 等教育的局限。因此,唯有推进制度创新,克服市 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民办高等教育方能持续健康发 展。政府干预民办高等教育的制度创新就是要激 发由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构成的制度环境的活 力,提高应对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能力。正式制 度创新包括扩大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制度创新 和民办高校分类财政资助的制度创新,前者涵盖招 生自主权、收费定价权和专业课程设置权的创新, 后者包括分类专项资助制度和分类间接资助制度 的创新。非正式制度的创新指政府对民办高等教 育干预观念的变革和政府引导民办高等教育社会 舆论的变革。